18~19年度五上总结暨五下计划的出发点




四:小学数学,得计算者得天下。其他内容均容易突破,唯计算为最难。必须长抓不懈,贯串始终。而我似乎在计算上着力太少,而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其他内容上。

原来如此,是我的课型出了问题,这一点没人告诉你,而公开课是没有或只有少量计算的。

小学数学抓计算就犹如小学语文抓字词一样。

1.对于小学数学课来说,无计算不成课。每节课的内容都必须是计算+其他内容或计算+解决问题(重点在思而不在计算),要让计算像呼吸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宁肯其他不讲,计算则不可不练。

2.要像备课那样去准备每天的计算内容。

一.每日2~3道上本题,内容应以笔算,混算和简算为主,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为避免速度慢的同学总是做不到后面的题出题顺序要轮换。两个作业本交替使用(不再设练习本)。建立出题记录册,备循环使用。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计算困难户板演。

三.用好手头的练习册和口算,实在没合适的就口述抄题计算。这部分内容要精心准备,不可草率。

3.计算:每周一测,AB卷;

4.成立计算强化群。

5.规范书写,比如草稿纸的使用要求,竖式要用直尺等。



1月14日学科组总结会李冬梅老师发言:

培优方法:优生带中等生,教师亲自抓学困生。

提高效率:

1.重点抓听讲习惯如坐姿。

2.在前20分钟精讲重点,一节课的效果效率如何皆取决于此。

激发兴趣:练习要有游戏精神。

思想教育:通过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干巴巴地讲道理是直接把肉塞到人的嘴里,令人作呕。


教学主体的丧失:

学困生当然要转化,以学困生作为教学的起点是没有错的,但不能把占比很小的学困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更不能把优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我的弊端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游走,时而以优生为主体,时而以学困生为主体,但却始终对庞大的占比55%的中等生即60~80分的群体视而不见,倘若这些中等生不向前发展,那么那么优生就不会越来越多,相反学困生却会越来越多。

以优生为主体导致虚假繁荣,以学困生为主体导致气氛沉闷(目的太明显了,导致了学困生的紧张),教学应以学困生为起点,以中等生为主体。

综上,滑铁卢之败是由于两个缺失造成的:一是计算训练的缺失,二是教学主体的缺失。

以中等生为主不代表又要对他们轮番轰炸,还是要请“趣”来回归,用趣牵引要比我生拉硬拽效果好,第一届教学效果最好正是得益于此。备课时要注意琢磨每个知识点每道题的趣点在哪儿?有时知识本身在难度上是没什么趣的,需要教师发挥游戏精神凭空创造出趣来,如果每一节课都是有趣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到了学习中来,那教学就成功了,对小学生一本正经的教学如同是直接把有营养但不好吃的食物塞到人的嘴里,实在让人没有欲望,这也是吴正宪的一个理念: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想想儿子就知道,干巴巴的知识学习太无聊太苦逼了,趣永远都应该是教学的一个追求,教师要有一点游戏精神,这种表面上的浪费实际上换来的是更大的收益,应该把趣作为我的一个追求,作为我的一种风格稳定下来,本学期前半学期的课就上的很有趣。上课学生真的必须正襟危坐吗?这是否正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课的无趣?新课第一次似乎可以放宽要求与生同乐,但倘若是练习课复习课学生已丧失了新鲜感呢?

趣字第一位,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要把一切知识的学习包括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也变成一种游戏,倘若没有了游戏精神,师生的的感情都将枯竭,课就死了。趣是教师对学生心理需求最大的满足,同时趣是我的渴求,一个教师最深切的渴求长久追求实现后将会成为他最大的亮点,而这本应该成为我风格的追求,成为我最大的亮点。

说一个教师的课一点营养没有是不可能的,我的想法,首先让课有趣,然后再想办法让课的营养越来越多。趣是大道,之前罗列的教学措施、方法与技巧都是小道。

上图部分应以趣字代之,有效首先应有趣,然后再采取辅助措施。

《新学期着力点——首先让课变得有趣》,呵呵,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一节好课的标准》

高瞻远瞩看出问题:《本学期教学反思——原因分析》

高瞻远瞩找到解决问题的两个关键: 《把课上扎实的关键——教学反馈与分层教学》

进一步细化为具体措施:《把课上扎实的一些具体措施》

你可能感兴趣的:(18~19年度五上总结暨五下计划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