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走的路往往是下坡路。如果我希望在四十岁以后过上真正自由安稳的人生,那么我就需要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去学习如何面对未知。毕竟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未知之旅,与其想方设法建造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温室,不如练就一身能抵御狂风暴雨的本领。
再回首,那些以为走过的弯路,穿过的迷雾,抖过的尘土,不经意间都成了征途。
【与其等待生活给你答案,不如自己去发现】
生活就是一连串选择叠加的集合,选择读什么样的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跟什么样的人结婚、在哪座城市生活……最后就组成了人生。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吗?当我离开人世的时候,我能给世界留下点什么?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暂且不说抛弃稳定的生活,去面对未知的未来我毫无底气,更何况父母肯定是会强烈反对的。从小就是家人眼中的乖乖女,怎么能做让父母伤心的事情呢?
然而,我低估了内心觉醒的力量。一旦你听见了内心的声音,假装没听见只会让自己更痛苦。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这样写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我就是那个被惊醒的人,发现自己在一间铁屋子里,无论如何也骗不了自己什么都没发生过。可是,我还是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因为,我发现自己除了考试似乎什么也不会。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孩子被培养来只是会考试、成绩好,等孩子长大以后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不能等待生活给我答案,我需要自己去发现。
当你内心种下一颗种子的时候,阳光和水就会适时来到。
当你尝到过梦想的滋味后,现实就如同嚼蜡。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探索触到了天花板,有的事情我能改变,比如下班后继续看书学习提升自己,为未来做准备;比如通过做公益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探索自己的兴趣方向;比如即便工作上用不到,也常常背背单词、看看英文书保持语感。而有的事情却不是我一个人能改变的,比如城市氛围。
我想要一边兼顾体制内稳定的工作,一边追寻梦想的尝试遇到了瓶颈。生活的洪流把我推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就等最后临门一脚。而这一脚,很快也来了。
离开不是勇士,留下来的才是勇士。
留下来把未来交给等待和运气,就是交出了命运的主动权,还期待自己就是那万里挑一的幸运儿,这无疑是一场低概率的赌博,需要的勇气并不小。
工作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适合与否。我向往自由,渴望创造,帮助孩子、同龄人、职场人、家庭女性发现自己的天赋,比写出一份被领导嘉许的公文更让我激动。从内心的觉醒,到小范围尝试确定自己的志向,再到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我做出了离职的决定。唯独不忍的是观念传统的父母知道我的决定后一定会很伤心。但是,我宁愿父母暂时不理解我的选择,甚至是责骂我,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怯懦而拿父母当借口,最后却埋怨父母包办了我的人生,余生都活在“假如当初……就好了”的憾恨人生中。
直面恐惧,就像阳光直视阴影。
我理想的生活是能自由地安排时间读书、写作,研究感兴趣的话题,创造有用的价值。
生活并没有因为我的踌躇满志就给我开绿灯,事实上,它开始了对我的一系列考验。
夜深人静时,也曾质疑过自己的选择。为什么放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不过,要出来为了一个不确定是否能实现的自由生活受罪呢?也曾徘徊动摇过,要不要回家继续做一份稳定的工作,至少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直到有一天晚上,焦虑和压力再次袭来,我彻夜辗转难眠,非常痛苦,迷迷糊糊中我想象自己是动物园里的一只老鹰,被饲养员精心地饲养着。
我想象自己以老鹰的形态在动物园的一天:定时有饭吃,在有限的空间里盘旋,心情好的时候就给观光客表演一个低空俯冲,心情不好的时候就闭目养神。我试着去感受笼子里老鹰的心情——苍白无力和日复一日的平静。接着,我又想象自己是荒原上的一只老鹰,为了生存必须接受大自然残酷的考验,只有不断锤炼自己的生存能力,才能在大自然中活下去。我试着去感受峭壁上老鹰的心情,它站在悬崖上,俯视着脚下的原野,忽地振翅腾空冲下悬崖。风在翅膀间呼呼作响,老鹰飞过原野又飞过森林,期待着下一处风景。我沉浸在想象中,仿佛自己也跟着翱翔起来,身体变得轻盈,那自由的感觉棒极了!带着这份感觉,我问自己:还愿不愿意回到笼子里?
我想象自己回到笼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依赖笼子里的舒适生活,就越没有勇气离开,终其一生都在怀恋自由天空和内心恐惧之间挣扎。接着,我想象自己没有回到笼子里,继续学习如何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生存。起初,自然的考验确实严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熟悉了丛林环境,掌握了生存技能,能在更广阔的丛林中适应自如。于是我明白了:挑战我的并不是荒原和未知,而是我内心的恐惧。
恐惧是正常的,它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在现代人眼里,没有收入就等同于没有吃的,求生的本能唤起了恐惧,表现在心理层面就是焦虑、压力,对未来倾向于悲观。表现在行为层面就是止步不前、动弹不得。这种恐惧曾经帮助我们的祖先从天气恶劣、猛兽出没的环境中幸存下来
不必知道你的每一步具体该怎么走,只需坚定方向,然后每次前行200米。
职业规划,规划的其实不是职业,而是自己。它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谁,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追求什么,如何理解现状,如何应对未来。它是一门了解自己以及活出自己最好状态的学问。
当你全心全意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帮助你!
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来到这个世界,第二次是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一切始于觉知。
改变发生在2015年12月31日。那一天,我奢侈地给自己订了一家高级酒店,那是我离职从家里出来后住得最舒服的一天。即便是在不如意的时候也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并力所能及地为自己创造一些美好体验,让现在的自己跟未来理想中的自己进行链接,这是支持我走出低谷的心法之一。
我告诉自己:虽然钱快花光了,但是我辞职离家不是为了换一座城市迷茫,也不是为了换一座城市领稳定的工资,更不是为了换一座城市继续过以前的日子。
我必须带着意义感去生活,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要用来建造自己的理想生活。如果一味地等待“有足够时间,有足够金钱,家庭稳定”的时候才开始,我想我永远也无法开始。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最重要的问题是学习,那么就应该将精力放在如何学习之上;三十几岁的青年人最重要的问题是立业,那么就应该将精力放在立什么业,如何立业之上。
二十多年来学校教了我各种有用的,大部分没用或者过时的东西,却从来没有教过我要“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一路顶着“品学兼优”的帽子过着“活着就是要努力适应社会的生活”,却在二十年后被告知“其实,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
(1)自由。我希望我的生活状态是自由的,不受时间、空间和皮囊的约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有自由施展创意的空间。(2)真理。我想要了解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出自己,而有的人不能。我想了解能够更好识别、激发个体潜能的原理和方法。(3)分享。我想把自己研究、总结出的经验方法分享给大众,让更多人掌握活出潜能的方法,收获丰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