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影响了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你?《论语人生》第三季17

《论语.颜渊篇》第十八章: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解析:

季康子为盗窃事件多发而苦恼,来向孔子求教。孔子对他说:“如果您不贪求太多的财物,即使奖励他们去偷,他们也不会干。”

这一章读完后,你会发现跟上一章讲的道理差不多,都是在强调事物因果关系之间的关联。区别只是在于,上一章说的是居上位者想要获得正确的结果要有号的榜样以供效仿,这一章说的是想要避免一些不好的问题,需要的则是克制自己的欲望。

联系到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这样的关联发生。

如果一个社会,大家崇尚的都是勤俭节约,尤其居上位者能身为表率杜绝奢靡,自然社会上就会少了虚荣攀比。

如果一个公司,大家崇尚的都是公平竞争,尤其居上位者能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自然公司中就会少了弄虚作假,拉帮结派。

如果一个家庭,大家崇尚的都是互帮互助,尤其居上位者能够尊老爱幼,提携弱小,自然家族中就会少了计较私利,各自算计。

不可否认,也会有一些例外的产生,但是总体的大环境会是好的。

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观察实验,在一条干净整齐的街道上,看不见一点垃圾,走过的人即使手上有垃圾也不敢乱扔,一定会扔到垃圾桶里,有些人甚至还会主动把看到的垃圾主动清理掉。但是当人们在这条街道上扔了一些垃圾,再让人们去行走时,这条街道很快就变得无比的脏乱,即使再有修养的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将手里的垃圾随意抛弃。

这就是著明的“破窗效应”。

这个实验证明,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克制住自己,不去做坏事,不去放纵自己的欲望,一旦这种习惯被大众所认可就会形成一种默认的社会认同,大家都会去默默遵守。可是一旦有人打破了规则,跟着就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后面的人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叛逆,但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因为前面有人做了示范,他们会潜意识的认为自己只不过是模仿了别人而已。

现实中,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甚至有时候也很难控制自己。但是,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会影响我们的思想,促使我们做出与自己认知符合的言行,而我们的言行又会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一方面受环境的影响和带动,一方面也影响和带动着我们的周遭。

通过这样的阐述,我们会发现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中,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有着内在与外界结合的关联。而上一章加上这一章,我们从正反两方面去理解了个体对他人的影响,那么大家不妨思考一下,现在的你是受环境影响得多还是你影响环境更多呢?如果你想自己的现状发生改变,你又该怎么调整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呢?欢迎你留言讨论!如果你的留言精彩,说不定会有惊喜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影响了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你?《论语人生》第三季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