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婚,近些年在江浙一带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婚姻形式。
当地人将其俗称“不来不去、不进不出、不嫁不娶、两家拼拼”。
在这种婚姻模式下,男方无须付彩礼,女方也无须陪嫁妆,双方均没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随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着“我家不是嫁女儿,你家也不是娶媳妇”,这种婚姻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
这种婚姻形式自从在2020年末的中国互联网引发关注,人们就争论不休。
婚姻,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具有绝对社会属性的存在。
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当中几乎都延续着一种固定的模式:男女在结婚之后,双方一起生活,大部分情况下女方也前往男方的户籍所在地,成为男方家庭的一份子,两人婚后生育的孩子也基本随父姓。
可在“两头婚”的婚姻模式下,这些传统观念被打破。
“夫妻结婚后通常各住各家”
“生两个孩子,各自随父母姓”
“双方承担着各自原生家庭的养老责任”
......
这些都是“两头婚”的重要特征。
就从以上这几点看,“两头婚”能一定程度上消弭婚姻中人与人、人与家庭的矛盾与纠葛。可实际情况如何,真实的“两头婚”又是什么样子,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接下来就由2位经历过两头婚的年轻人讲讲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以下故事来源:真实故事计划)
作为妻子,没有人把我当成丈夫的附属品
我父母那辈是一头婚,我是两头婚。我妈从很远的地方嫁过来浙江嘉兴,她现在在这边扎根了,虽然平常很想念父母跟兄弟姐妹,但一年也回不了娘家几次。
前两年我外公外婆先后去世。他们生病那段时间,我妈没办法一直待在娘家,只能偶尔去照顾。只有小舅舅在照顾外公外婆,有时候小舅妈对老人的态度不好,我妈知道了就会说小舅舅。但是她嫁出来了,也只能电话里跟哥哥们说说,具体他们有没有改善她也不太清楚。
和母亲不同,我结婚了也能经常回娘家,有时候还会常住。由于婆家、娘家不再有侧重之分,过年过节也可以和父母一起过。我和丈夫两人都是独生子女,门当户对,父母不舍得我嫁出去,怕我嫁过去会受委屈,所以要求我两头婚。
我们结婚4年,有两个孩子,分别跟我和丈夫姓。孩子问起他们为什么不同姓,我会说,因为爸爸妈妈的姓都很好听。所以你们一个跟爸爸姓,一个跟妈妈姓。而且会跟他们强调,不管跟谁姓,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爸妈会一视同仁。
两边父母都会想让我们住久一点,但也不会明说。现在我女儿基本由婆婆在管,所以我跟婆婆特别亲,最近一直住婆婆家。
以前观察爸妈的相处状态,发现我爸性格不体贴,不照顾我妈,我能感觉他们地位的不对等。现在我和老公相处,大部分事情他都听我的,家里一些家务事,他虽然不想做,但我让他去做他也都愿意。
在我们这,车子要结婚前由女方父母准备好,但当时我没想买车,所以我提出以后我自己买。结婚前两年我都是开丈夫的车,我经常把车开走,又没及时回家,我丈夫只能走一两个小时回家。他没说过我,只是后来我自己意识到问题,才让我爸给买了车。
我觉得两头婚最大的优势是,女性在婚姻里的话语权能得到提升,也能得到与丈夫平等的地位。不管夫家婆家,都不会觉得我是丈夫的附属品。
同时,更实际的一点,女方选择住在哪里也能拥有各方面的自由。当我能自由地回到自己的家庭里,其他的话语权、归属感就都比较好说。
我觉得选择一头婚或两头婚,甚至选择结婚或者不选择结婚都没有错,错的是去抨击与自己做了不同选择的人,应该要互相尊重。
想要婚姻和顺,两头婚不是万金油
两头婚突然上热搜后,我在一则讨论下提及了自己的经历,没想到因此招来了一些骂人的评论。
有的网友说话很难听,说两头婚的女孩子都是傻子,不要彩礼还白白给别人生孩子。也有很多人问我,两头婚是不是真的各住各家?
其实大家对两头婚有误解。很多人羡慕两头婚的男方,觉得男方不用付彩礼捡了便宜、女方不收彩礼是吃亏。
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我和丈夫2017年认识,今年5月结婚,我们都是浙江嘉兴人。
恋爱前我就跟他说,我是独生女,父母不舍得我嫁出去,让我两头婚。他同意了。
婚后我才知道,他妈妈一开始不愿意让他两头婚。因为他家的条件比我家好很多,他的妈妈担心如果两头婚,他在婚后要承担的责任更大,包括女方父母生病需要照顾、承担医药费等等。如果把我娶进门,只需要礼数周到即可。后来他和他堂姐反复劝说,他妈妈才最终同意。
我选择两头婚跟要不要彩礼、生几个孩子、孩子可不可以随母姓无关。
我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结婚之前,我很害怕婚后那种要努力融入一个新家庭的过程。两头婚的话,我不需要把户口迁到丈夫家,可以和丈夫单独出去组织一个新家庭,得空一起去双方父母家拜访、住几天,这样更自在些。
网上有的评论直接把选择两头婚的年轻人描述成巨婴,觉得我们没有脱离父母、不独立,不知情的媒体肆意揣测,污名化了我们。
实际上,我们婚后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自己的婚房里,偶尔也会去两边父母那留宿,但不需要父母把我们当婴孩照顾。
我丈夫刚开始在我爸妈家住时很拘谨。他不是一个很能聊的人,基本都是我爸妈问什么他就答什么,所以跟我爸妈坐在一起会有点尴尬。而且也不像在自己家那样自在,他平时休息在家喜欢打游戏,累了可以随时上床睡会。一开始到我家的时候,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白天尽量不补觉,还要克制自己,不当着我爸妈的面长时间玩游戏,不过现在也渐渐习惯了。
另外,我想说我们经济独立,不花父母的钱。我和丈夫每月加起来一万多元工资,我最近为备孕辞去了工作,只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有些不够维持我俩一个月的开支。即使这样,公婆提出想要资助我们的时候,还是被我拒绝了。我们之前有积蓄,用这些积蓄可以撑过怀孕生娃的阶段,等我产后再进入职场就好了,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好意思麻烦父母。
两头婚是否和谐,很依靠双方的协调能力。
婚前我跟丈夫商量好,以后有什么事情我俩先达成共识,再各自去说服自己的家长,不可以直接让家长将矛头指向对方。
不是所有两头婚都婚姻美满,我听说过一个失败的案例,问题就出在生育后代上面。
那对夫妻女方家境好一些,婚前两家约好生两胎,第一胎归男方,第二胎归女方。
结果,夫妻俩第一胎生了个男孩,女方家庭想要这个孩子,直接提出付男方五百万元让孩子跟自己家姓。最后双方没谈拢,就这么离婚了。
或许,我们不能指望某种婚姻形式可以完全规避婚姻里的矛盾。
无论什么样的婚姻形式,想要和谐,都和背后两个家庭息息相关。
一旦有一方家庭只求自己利益最大化,那两口子的婚姻就会很难维持。
看完这两个故事,感受颇深。
从表面上看,两头婚这种婚姻模式似乎比传统意义上的婚姻更符合时代趋势。
结婚后两个人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你可以坐在电脑前肆意买自己喜欢的手办,我可以在哆售购上任意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和包包,经济独立,双方互不干扰。
但婚姻从来都不是两个男女之间的个人私事,而是涉及两个家庭的行为。
“两头婚”家庭的出现,看似有着新的婚姻形式和新的理念,但本质上并没有脱离传统中国家庭中的传宗接代、香火继承的观念,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男女不平等的婚恋观。
在现阶段,“两头婚”可以看成是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权宜之计,用这种方式化解了现代社会中社会和个人之间的某种张力。
对于“两头婚”这种新的婚姻形式,我们要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不过,人们在准备实施“两头婚”之前,需要理顺各种关系,理性对待,并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提前防范和应对,这样才能让婚姻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