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瓷的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历经几千年长盛不衰,瓷器的种类也是不胜枚举,按颜色分有白瓷、青瓷、黑瓷、青花瓷不一而足,按产地分,仅宋代就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但你听说过原始瓷吗?原始瓷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瓷器呢?大家都知道,人们在提到瓷的时候,往往将陶与瓷联系在一起,称为陶瓷。那么,到底陶与瓷有什么区别?陶器又是怎样逐渐发展成后来的瓷器的?这种过渡是什么时候完成的?这也正是我们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原始瓷正是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形态,在这个长达上千年之久的过度形态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把粘土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焙烧,变成了陶器。事实上,从陶器到瓷器的转化,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大概在商朝中期时,人们还在使用普通的陶器,大概一千多年之后的东汉晚年,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了。当然,也有人认为,真正的瓷器,到唐朝时期才出现,如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汉之所谓瓷者,并非日后之瓷,乃有釉之陶器业,火度既低,质地亦脆,乃至唐代,真正高火度之瓷器,方始成功。故质言之,汉代为瓷器之肇始,真正瓷器,实成功于唐代。”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主流的观点认为东汉末年时已经出现了瓷器。那么人们就将从商朝中期到东汉晚期从陶器向瓷器转化的不太成熟的瓷器称之为原始瓷。

原始瓷器发展到西周则更加普遍,北京琉璃河、河南洛阳、陕西长安和宝鸡、甘肃灵台、安徽屯溪、江苏句容等地都有发现,表明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器比商代有较大的发展。屯溪、句容等地的西周墓中,大量出土原始瓷器,器形也较丰富(见屯溪西周墓),表明南方的原始瓷器远比北方发达。

器类与特征原始瓷器大都是生活用的器皿,器形有尊、罐、瓮、豆、碗、盂等。纹饰有弦纹、方格纹、曲折纹等,双乳钉或钮状的附加装饰比较盛行。郑州发现的尊为敞口、折肩、凹底,器形与陶尊相同。屯溪出土的圈足尊则与铜尊相似。豆的数量较多,器形为浅盘矮圈足,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最流行的器形。在江西清江吴城还发现原始瓷的工具,如马鞍形背的双孔刀和纺轮等,这是其他地区所不见的。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大体上有两种,以屯溪出土的为例,一种胎呈白色,一线拍卖行藏品征集以及私下藏品出手交易 详情咨询 一八七,一五零八,七三一 一杜经理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火候较低,吸水性较强,釉多为姜黄绿色,釉层易于脱落,击之无清脆之声;另一种胎质呈灰白色,火候较高,无吸水性,釉多为青灰色,釉层薄而均匀,胎釉结合紧密,击之有铿锵之声。从数量上说,前者占大多数,这表明当时烧制原始瓷器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左传》定公四年载,周王赏赐给康叔的“殷民七族”中有陶氏,大概是以烧陶为其职业的。可见,西周时期的陶业生产已经有了专门的行业。在陕西岐山扶风发现了两处西周早、中期的宫殿遗址,其中一处就是使用瓦的建筑物。这种瓦虽然仅是使用于奴隶主贵族的宫室上,但是,它在中国建筑史上却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青瓷是中国陶瓷历史发展进程中由陶向瓷过渡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文明不断向前迈进的一种象征。原始青瓷的胎质通常都是由瓷土做成,瓷釉也只是简单的铅釉,由于原始青瓷的装烧多采用明火烧造,且温度把控失度,故而其成品率较低,产品的质量与数量也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从各地出土的资料看,原始青瓷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在整个陶瓷史上仅停留了短暂的时间,但它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发明与创作为瓷器的诞生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欣赏它时,那股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始终感染着每一位中国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始瓷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