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六(5)班10.9

            “借给你们三分钟”

      小长假以后的作业上交率和完成质量往往都会下降一大截,这是每个带班久了的老师的“常识”。没有学校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段,可以有更多迟睡晚起的自由,孩子们未免懒散些,前面几天优哉游哉,到了最后一天再疯狂补作业的同学不会是少数;再有那家长忙于生计不过问作业的,孩子干脆不写了也算不上稀罕事。再往下想去,这样闲散了八天的孩子,再重新回到学校坐定,也跟孙猴子被套上紧箍咒一般,怎么都不会太自在。所以,刚返校的我们在新课上缓一缓,又要开始抓几天纪律了。

      阅览课前,我进班级,果然孩子们都在“大闹天宫”,安静坐好并且收拾好自己课桌的没几个,坚持课间三分钟读书的一个都没有。

      我告诉孩子们:“今天借给你们三分钟,你们把课间三分钟该读该背的古诗背掉。”孩子们大概也是不好意思,在借来的三分钟里,背得又大声又整齐。

      我们约定,等下次我站在教室前的时候,如果碎片时间读书没有做好,我就不借上课时间了,陪你们在下课时间补回来。孩子们会精打细算,等我下节课再走向教室的时候,背书的声音远远地就扑面而来。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站队的时候,我就提醒孩子们,如果想要借书的,请带好语文书,在借书时提前把语文书上的借书码翻好,省掉陈老师的麻烦。这周不打算借书的孩子,我也不催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消化书籍的节律,也许有的孩子家里恰好买了新书,有的孩子去书店借了书着急看,有的孩子最近辅导班课业紧,总之,一切以他们独特的个性来,我只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要坚持看书就好。

      这也是每个人单独拥有借书卡的好处了。不用跟着班级的总借阅走,可以以自己的阅读需要和节奏来。



      我在整理图书的时候,翻到一套《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感觉很有意思,准备借阅的时候,想起似乎还有一本书一直没还给陈老师。陈老师输入班级号一查,意外发现不光我的书,竟然还有去年孩子们借阅的几本图书一直没有还。好在系统里始终存着借阅日期,我也有借阅当天的带班日记里有孩子们照片的习惯,这么比照着一查,就查出了几个小迷糊。

      我私下找了几个孩子,请他们在记作业本上记录下要还书这一条。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


              做孩子的榜样

      最近徐老师的女儿上了一年级,天天放学以后来办公室里写作业。刚入学一个月,她已经很有小学生的样子了,能端正写作业不说,还能礼貌地请妈妈帮忙读题,奶声奶气地自己拼读课文,煞是可爱。下午,她大概是遇到了不会写的题,妈妈坚持要独立思考,这个小丫头就撒起娇来。正好郑老师进门,赶紧笑眯眯过去哄孩子:“哪道不会啊,我来教你!”我猜,他也是想起了前几年教自己女儿功课的场景吧。

      我身边不光是这两位数学老师在辅导孩子的语文,远在广东的一位友人也微信上时时跟我“问候”:“江湖救急,快告诉我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这个字的笔顺我写的对吗?”这不是他聊发少年狂,想要把自己当年没读好的书补回来告慰青春,而是今年他的儿子上了一年级。所有深夜灯下的偷偷补课,只是为了在儿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仗义出手,换得一句“爸爸好厉害!”

      我还记得上学时,妈妈和我抵足而眠,我在看课外书,她就坐我旁边看《红楼梦》,把已经忘掉的生僻字挨个注音,在书的空白处写注释;我还记得每个学期刚开学时,爸爸总是把我的各科教科书超前翻一遍,温习旧知的同时,随时准备做和我一起讨论、演算的“同学”。大概为人父母者,总是凭着这样一种好学和勤奋,去充作孩子的榜样吧。

      今天在校长室和吴校长一起接待了小Y的家长,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动容。小Y妈妈说到自己智商还不如孩子,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时候,吴校长请小Y先出去,并且很郑重地告诉小Y妈妈:“这样的话,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说。”我猜,大致也是因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亲时可为友,严时必做师。

      无独有偶,早上接到班里小O妈妈发来的长长的求助信,说孩子现在大了,亲子沟通遇到困境,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听小O奶奶说我是心理咨询师,想找我聊聊。她特地提到自己和爱人从小都“怕老师”,所以不太敢来找我。为了孩子,他们勇敢地迈出了自己的一步,跟我约了时间面谈。我想,这样勇敢的他们,也是孩子的榜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乘风破浪的六(5)班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