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小说家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 ,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借遥远而不可触摸的月亮代表人们孜孜追寻的理想,用英镑中最小单位的六便士,替代让人们低头的世俗生活,向世人提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处理理想与世俗的关系。本书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十分细致,刻画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总的来说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以斯特里克兰先生为代表的象征“月亮”的理想主义者形象;二是以斯特里克兰太太艾米为代表的被当作“六便士”的现实主义者形象;三是以书中作家“我”为代表的渴望找到理想与世俗之间的平衡点的形象,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斯特里克兰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月亮;理想;纯粹;偏执;人物形象;
《月亮与六便士》 打破了前人的局限——在描写理想时习惯性地缩短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主人公斯特里克兰追寻理想时迸发出的伟大精神,如同沉重的一击,令每一个读者内心震撼,经久不息。
1、英国社会上的体面人
生活在英国伦敦的斯特里克兰,在人生的前四十年里,默守着世俗的陈规,过得舒适安逸,他的身份是尽责的父亲、木讷的丈夫以及老实的证券经纪人——英国社会上的体面人,这是斯特里克兰在前八章的形象。
在19世纪的英国,这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体面的身份,幸福美满的家庭,看得见的未来,人们不热衷于冒险,习惯安分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凡事都有两面性,看似舒适安逸的生活,往往更容易消耗人的精力和才华,平淡单调的日子,总是让人的精神变得空虚,这为斯特里克兰后来的出走埋下了伏笔。
2、厚颜无耻之徒
斯特里克兰的生命里出现过三个女性,她们是不幸的:他的夫人艾米——嘴里谈着艺术,心里装着世俗的虚荣的女人,陪他度过十七年的婚姻生活后被他抛弃在英国;他朋友的妻子布兰奇——追求虚幻爱情的女人,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在短暂的相处后被他抛弃,最后走向自杀身亡的结局;他的晚年伴侣爱塔——塔希提岛的土著居民,悉心照顾其起居生活,为其生儿育女,却被视如敝履。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拥有某种良知,那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共识,是人们约束内心的秩序,人们会遵循它、维护它,“愚蠢”地挑战它、破坏它意味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是,斯特里克兰是没有良知的,就像作者描写的那样:“我们大多数人司空见惯的那些感情,在他身上根本不存在,如果你去指责他毫无感情,就会像因为老虎的残暴而去指责老虎一样荒唐”。对这三个女性的态度,使其成为世俗口中抛妻弃子、厚颜无耻、薄情寡义之人。
3、纯粹的追梦者
作家毛姆说:“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在前行的路上,为了走得更快,人们习惯低头看路,往往忽略了头上的月亮,如同那被他们束之高阁的理想。作为“月亮”形象的代表,斯特里克兰的故事,就是一个放弃现实生活的琐碎,去追求纯粹理想的故事,因与世俗背道而驰,他成了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偏执地想要通过画画寻求永恒的现在。
斯特里克兰提到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个画家,生活的艰辛让他不得不低头去捡六便士,当他终于抬头看月时,画画便成了唯一的选择。斯特里克兰说:“我必须要画画,我控制不了自己,一个人落到水里,他如何游泳,姿势好看难看根本没有关系,他必须挣扎出水,否则就会被淹死”。
到了不惑的年纪才觉得自己“必须画画”,这说明摆脱世俗的牵绊不容易。斯特里克兰认为自己是一个落水者,世俗的眼光、安逸的生活、虚荣的妻子是那片淹没他的水,而画画是他最后的挣扎。
为了追求纯粹的理想,他选择脱离世俗,过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并坚持到了最后。他放弃对物质的追求:住进巴黎脏乱差的小旅馆,给那些想见识巴黎夜生活的伦敦人做导游,受雇于那些想看法律所禁止的东西的英国佬,干过翻译专卖药品广告的活儿,受雇做过房屋粉刷匠,因饥饿而生病,定居于塔希提岛的深山中,垂死仍挣扎着拿起画笔......为了达到纯粹,他从来不放过自己,闷声承受其间种种艰辛。
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斯特里克兰的坚持就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没有他那日复一日苦行僧般的修炼,如何能够完全凌驾于世俗之上,追求纯粹的理想呢。
此外,书中借多人之口提到,斯特里克兰的画作“糟糕透顶”。生活中,人们会因在乎他人的看法而动摇自己,斯特里克兰认为,如果你根本不在乎个别人对你作品的看法,就不会在乎一群人的看法。所以,妻子的质疑、老师的批评、舆论的压力,从未动摇过他的追求,就像爱塔说的,他从不抱怨他的命运,也从未失去过勇气。到了最后时刻,他的思想保持着安详和不受外界干扰。
“皈依可以任何形态出现,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有些人需要突然降临的巨变,就像岩石被咆哮的激流冲击成碎片;但有些需要渐变,就像岩石被永不停歇的滴水慢慢磨平。斯特里克兰有着狂热者的直截了当和使徒的狂热不羁。”
这是对斯特里克兰追梦者形象的描写,都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斯特里克兰为追梦的离经叛道,所以潜意识里会把他的经历当作无可企及的供奉,我们既渴望又惧怕脱离世俗。如斯特里克兰所言:“并非每个人都想像我一样做事,绝大多数人对于所做普通寻常事都是心满意足的”,敢说“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月亮”毕竟少之又少,“钱包很小,哪儿也去不了”的“六便士”却数不胜数,譬如你我。
4、淡泊名利的画家
作家“我”曾经想以买画的名义接济斯特里克兰,却被无情地拒绝了;生前,他倔强地几乎没有卖出一幅画,而在遇到有缘人的时候,他主动赠送自己的画作;默默在丛林小屋画画,不涉世俗,不问世事;耗尽自己的心血,在丛林小屋的墙壁上画出让人惊叹的杰作......世人不会放弃任何成名的机会,而他最是不屑,如此种种,都说明了他的淡泊名利,因为他并不期望自己成为一个画家,只是单纯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自始至终,偏执如他。
可以与斯特里克兰的淡泊名利相提并论的,中国怕只有一个人——陶渊明。陶渊明因淡泊名利而隐居,年轻时也曾为养家糊口出仕,因不愿束带以见乡里小人而弃官隐居,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仕、隐居,反复三遭,而后决定终生不仕,隐居于南山之下,以躬耕为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他生活的写照。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是陶渊明辞官隐居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他并不在乎世俗的功名利禄,只是更追求自在的精神生活。在魏晋时期,大多数有学识的人,要么出仕,要么隐居,隐居大多是为了更好地出仕。陶渊明是个另类,就像本书中的斯特里克兰。
5、自我毁灭者
毛姆认为,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很多时候,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肩上背负家庭的责任、爱情的珍惜,都或多或少拥有一些虚荣心,会在意生活环境,被世俗所累。
斯特勒克兰努力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圣洁而美好,然后在骄傲和蔑视当中,亲手毁掉它。这就是他苦苦追寻的“永恒的现在”,把所有世人眼中的杰作付之一炬,是他最后的偏执。
我们震惊于他的疯狂,又为他的“非理性”行为惋叹不已。有人说,苦难成就天才,艺术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天才斯特里克兰是上帝安排到人间的,他为了使命而奋斗,他的自私,他的怪癖,甚至他的无情,世人都该用怜悯的、疼爱的心来对待,因为他把才华和生命给予了人间。
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世界欣赏美的机会。斯特里克兰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理想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人,每个人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无需向任何人交代,悦己足已。
要取得如斯特里克兰般的成就,也许只有如他般敢于自我毁灭。走出经营多年的舒适圈,踏上逐梦的旅途,是他在俗世中的自我毁灭;烧掉所有画作,是他对自己理想世界的自我毁灭。精神层面的追求不能用物质标准来衡量,追求精神卓越的人总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我本世俗肤浅人,斯特里克兰的勇气固然可敬,却怯于步其后尘,况且这世间没有完全的特斯特里克兰。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愿你在俯拾六便士之余,不要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