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姗姗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第1014天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知。当我们发出“我是谁?”“我在哪儿?”“我想要什么?”的疑问时,正是在寻求自我同一性的确立。12~18岁的青少年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之一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防止同一性扩散,体验忠诚的实现。

    玛西亚根据危机和投入两个维度,区分了四种自我同一性的状态。

1.同一性扩散。这样的个体既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也没有进行各种生活上的尝试与原则,所以是不担忧不行动不探索,就想像咸鱼一样生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时候想想,这样的人应该没什么烦恼)。

2.同一性早闭。这样的个体还没有反复探索适合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活,就已经“被”做了选择,选择通常是由权威父母、教师等做出,不是自己探索出来的。举个典型的例子,某位同学家里有矿,父母安排子承父业,这个年轻人在前期就可以比同龄人少奋斗几十年。当然,可能存在一种问题是,这个年轻人人到中年时,突然活明白了,深感目前的一切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重新展开探索。

3.同一性延迟。这样的个体正处在同一性危机之中,尚未作出选择,也没有决定要行动,他们仍在探索和积累知识,参加各种活动,希望找到引导其生活的价值观与目标。这一点符合大多数青少年的现状,高中毕业后并不是直接进入社会,而是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后学习喜欢的专业或者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和社会组织活动,以探索自己的兴趣,不断形塑出完善的价值观,并确认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4.同一性获得。这样的个体在经历同一性危机后,经过探索性的选择后,把已经明确形成的价值观和目标付诸行动。(个人觉得有时候同一性获得紧随同一性延迟,人总是要经历从不知所以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姗姗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第1014天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