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青春片耽误的《狗十三》

精《狗十三》,被耽误的青春片~

《狗十三》讲述的是什么:
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狗十三》从第一个镜头就深深地击中了我们,素颜的张雪迎顶着满额头的粉刺注视着摄影机。

这就是青春的见证,也预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像粉刺一样要浮出水面了。这眨眼的粉刺也提醒观众这部电影的立场:不回避,不娇饰

电影中有个特别的片段;

李玩看见老师打死蝙蝠,此时在她心里升起一丝怜悯。也为李玩放学后从柱子傍边抱回狗做下铺垫,和后来在厕所安慰狗的情节----她心里正式接受“假爱因斯坦”。被粗鲁对待的动物成为影片中的另一条线索,李玩也在动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芳华》里有句台词:“一个始终不被善良的人最能识别得出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狗十三是什么
有人说:狗,是名叫爱因斯坦的狗,13,是名叫李玩的 13 岁少女。也有人说:狗是引题,13是成长,狗十三是伪善的成人世界。

家长不知教育孩子的根本,而拿狗出气,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问题。新狗代替老狗去死,女孩意识到狗狗回来受罪不如在外人那好吃好伺候着,这是她向成人世界的妥协也是她逐渐迈向成人的成长。


最不像“青春片”的青春片





前后两条来到李玩儿家的宠物狗,实则也暗喻李玩如狗一样任人冷落、玩弄、抛弃的命运。面对一个单亲家庭的青春期少女最叛逆懵懂、孤独痛苦的成长蜕变,在她没有能力洞察社会那些明里暗里的道理、也不愿向世俗之道和成人世界妥协的时刻,是爱因斯坦带给她亲人般的温暖和陪伴,而她身边所谓的亲人只是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要求她,迫切的将她打造成一个合适在这个社会生存的形状。不可否认,那是爱,只不过爱得太迫切,太急于求成,毫无顾忌的将少女珍贵的自尊和细密的心思践踏和辜负。

全片中唯一会让观众发笑的段落:就是在饭桌上满口大道理的张伯,他是这部现实主义电影最具漫画感的一个人物,创作者借此讽刺社会上追捧国学,附庸风雅的企业家,片头强行把李玩的兴趣小组改成英语,到找奶奶是弄伤她的手,抽她耳光,再强行让没写完作文的她去陪着弟弟逛公园,父亲在电影中扮演了第一施暴者的角色。与父亲对抗是贯穿全片的主题,而酒宴失信我们感同身受的一个片段。父亲把子女带去酒宴,却不遵守承诺,只知道与领导把酒言欢,伤透了后辈的心。


苏牧老师经常说:“真正好的小说,应该是没有衣服的,应该穿过皮肤,让血液都感受到温度。真正好的电影也是这样,不仅要感受皮肤和肉,还要割到骨头,而且要挂的骨头嘎嘎响”。

没有人会永远青春,但永远有人怀念青春。2013 年,是国产青春片正式爆发,走向盛世的一年。
那一年,赵薇从演员转行做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试水青春片,出人意料拿下 7.26 亿票房。巨大的收益引起市场的追风、效仿,奠定了国产青春片至今为止五年来的“青春基调”。


《匆匆那年》、《青春派》、《同桌的你》、《左耳》......凡是讲述少年懵懂爱恋的青春片,不论评价如何,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但越来越同质化的剧情桥段,没有棱角的人设,狗血的爱情,被消费到不值一提的“怀旧”情怀,加上车祸、堕胎、绝症等各种小概率事件的重复性使用轮番上阵,观众终于审美疲劳。


上半年由顾长卫执导,蓝盈盈和白客主演的《遇见你真好》累计票房仅 5000 万;金马影后马思纯联手当红小生张若昀主演的《奇葩朵朵》票房不过 3021.5 万;吴克群导演处女作《为你写诗》上映 10 天票房仅有一千万,最终发文彻底认输.......
从 2013 年随随便便卖过 3 亿以上票房,到如今除了《后来的我们》票房造假,大多数影片票房在 5000 万上下挣扎成了常态,这种有中国特色的“青春片”,终于被市场或者说电影人彻底玩坏了。
可是,青春片的生命周期真的只值短短五年吗?
此时不禁假想,如果五年前,《狗十三》没有被禁,和《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前后脚上映,市场在看到票房利益的同时,观众和创作者也能看到青春片谈情说爱之外的厚重感。如今的国产青春片也不会像如今这般“离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青春片耽误的《狗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