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七、律仪不律仪经:本经叙述染着于色等六境之故,为不律仪,不染着则为律仪。
二七八、退不退经:本经叙述不执着六触入处为不退法,如执着就是退法。
(二七七)律仪不律仪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不律仪.律仪。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不律仪。眼根不律仪所摄护①。眼识着色。缘着故。以生苦受。苦受故。不一其心②。不一心故。不得如实知见。不得如实知见故。不离疑惑。不离疑惑故。由他所误。而常苦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不律仪
云何律仪。眼根律仪所摄护。眼识识色。心不染着。心不染着已。常乐更住。心乐住③已。常一其心。一其心已。如实知见。如实知见已。离诸疑惑。离诸疑惑已。不由他误。常安乐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① 摄护:收摄、守护。相当的《佛说不自守意经》经文作「自守」,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自制」。
② 一其心:使自己的心念专一。
③ 乐住:住于安乐。因为正确的持戒、不染著,而有法喜,也就较易得定。
[对应经典]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六处相应35〉第98经摄护经。
《不自守意经》。
参考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六处相应35〉第97经不放逸住者经。
---------------------------
翻译:
二七七、律仪不律仪经:本经叙述染着于色等六境之故,为不律仪,不染着则为律仪。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不合律仪之法,有合于律仪之法。要仔细听啊!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
怎样叫不合律仪之法呢?就好比不能摄护轨范眼根,所以眼识贪着于色境,由于贪着的缘故,因而生起痛苦的感受;由于生起痛苦感受,所以他的精神就无法专一;因为精神不能专一,所以就不能得到如实的知见;由于不能得到如实的知见,所以就不能远离疑惑;因为不能远离疑惑,所以就会被它所误,而常住于痛苦中。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不摄护轨范,也是像这样,这就叫不合律仪之法。
怎样叫合律仪之法呢?就是说能摄护轨范眼根。比如眼识识取色境,而心里却不贪着;心里能不贪着后,就能常住于快乐的感受中;心里能常保快乐后,就会使他的精神专一;他的精神能够专一后,就会有如实的知见;有如实的知见后,就能远离一切疑惑;能远离一切疑惑后,就不会被它所误,而常住于安乐之中。耳、鼻、舌、身、意等五根能摄护轨范,也是像这样,这就叫合于律仪之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
[导读:六入处与三毒]
凡夫执著于感官欲望,有如被外境牵著走,对于我所喜爱的,就生贪欲;我所喜爱的却得不到、或是违逆于我,就生瞋恚;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智慧,也就是无明。
因为执著感官欲望而产生的种种烦恼当中,最重要的有三种:
贪欲:贪求而不知足的欲念。
瞋恚:生气;愤怒。
愚痴:无智;无明。
简称「贪、瞋、痴」或是「贪、恚、痴」,统称为「三毒」。
---------------------------
(二七八)退不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退.不退法.六触入处①。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退法。谓眼识色生欲觉②。彼比丘欢喜赞叹。执取系着。随顺③彼法回转。当知是比丘退诸善法。世尊所说。是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云何名不退法。眼识色缘。不生欲觉结④。彼比丘不喜.不赞叹.不执取.不系着。于彼法不随顺回转。当知是比丘不退转⑤诸善法。世尊说是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云何六胜入处。眼识色缘。不生欲觉.结染着。当知是比丘胜彼入处。胜彼入处。是世尊所说。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若彼比丘于六胜入处胜已。贪欲⑥结断。嗔恚⑦.愚痴⑧结断。譬如王者。摧敌胜怨。名曰胜王。断除众结。名胜婆罗门⑨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① 六触入处:参考下文及相当的南传经文,这裡疑为「六胜入处」的讹误。
② 欲觉:想要感官之欲的意向。这裡的「觉」即「有觉有观(有寻有伺)」的「觉(寻)」,是投向的注意力。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随顺于结的恶不善之忆念与意向」。
③ 随顺:依从。举例来说,「随顺父母的教导」即「依从(随著、顺著)父母的教导」。
④ 结:结使;烦恼。此句「不生欲觉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生欲觉结」。
⑤ 退转:退步而转变方向;退失而转变修行的阶段。
⑥ 贪欲:贪求而不知足的欲念。简称「贪」。
⑦ 瞋恚:生气;忿怒。简称「瞋」。
⑧ 愚痴:无智;无明。简称「痴」。
⑨ 胜婆罗门:胜出的修行人;战胜烦恼(断除众结)的修行人。「婆罗门」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
[对应经典]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六处相应35〉第96经退经。
---------------------------
翻译:
二七八、退不退经:本经叙述不执着六触入处为不退法,如执着就是退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退堕之法、不退堕之法和六种制伏入处之法。要仔细听啊!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
怎样叫退堕之法呢?就是眼根识取色境之时,生起爱欲的心理,那位比丘对此而欢喜赞叹,执取系着,就随顺着那些法而回转。应当知道,像这位比丘已退转了一切的善法。这就叫世尊所说退堕之法。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像这样。
怎样叫不退堕之法呢?就是眼根识取色境之时,不会生起爱欲心理的结缚,那位比丘对此不欢喜、不赞叹、不执取、不系着,对于那些法,并不会随顺着它而回转。应当知道,像这位比丘就不会退转一切的善法,世尊说这就叫不退堕之法。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像这样。
怎样叫六种制伏入处之法呢?就是眼根识取色境之时,不会生起爱欲心理的结缚染着。应当知道,像这位比丘就是能制伏那眼入处。要制伏那眼入处,这是世尊所说之法。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像这样。如果那比丘对制伏六种入处能胜利后,那么就能断除贪欲的结缚,断除瞋恚与愚痴的结缚。譬如国王,能摧灭敌人,制伏怨家,就名叫胜王一样;能够断除一切结缚烦恼的人,就叫做胜婆罗门。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