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考研”——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有

考研并非你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你付出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你的付出终会有回报的,要知道“天助自助者”。下面是我自己的考研历程,并不适合所有。

考研于自己来讲五个时间点可以概括,5月2号(开始),12月22/23号(初试),2月15号(初试成绩),3月30号(面试),4月2号(复试成绩),整个考研历时接近一年。中间经历过许多事情,有失望的,也有颓废,紧迫和无助,但似乎陪伴自己最多的更应该是不自信,其实最后结果于我刚开始以为我会很兴奋,但最后却是久而久之皆化为平淡。可能我觉得考研于人于事的过程胜于最后的结果吧。结果只是用来验证你努力的,但结果并不能说明一切,有的人其实完全有这种实力,却因为不可知的种种因素而事与愿违,有的人却误打误撞,却出乎意料,这种情况,我称之为一定的“运气”成分,但这种只是少数。所以假如你不幸是那事与愿违的万分之一,请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灰尘不可能一直能够遮住金子的光芒的”;假如你不想付出努力就幻想是那个出乎意料的万分之一,按去年290万人,录取不到100万人来讲,你更有可能成为“190万中陪考大军”的一员。万事要先付出才能设想回报,当然不排除那种有天赋的人,但那些人也仅是少数,因为这个世界更多的是普通人。

我想从六个方面说下考研,希望能给后来的人或者正在走这条路的人一些经验,少走一些弯路。

注意事项一:院校专业的选择不宜过多纠结,同时要评估自己可达成性的概率有多少

我是从5月2号开始打算考研的,寒假时候也准备考,但不知道如何入手和一些因为家里的因素,后来就放弃了。记得当时还买了数学书,只是没想到,我最后居然考了一个不考数学的专业。5月2号下定决心考研开始,然后中间花了7天去纠结学校和专业,因为当时我就想去四川,在地域院校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耽误我太多时间。后面就是排了下学校,四川985两个,川大和电子科技大学,211有西财,西交大,川农。其实到后面我也只有两个选择,西财和川农。考虑我自身的因素,正如会计学那样,要学会风险评估,对自己也是一样。川大我也想,但是我没这个能力,电子科技大学完全一个理工类不用想,后面的三所211,西交大又是一个偏理工类的,也就被筛选掉。而西财感觉我有些悬,所以最后就是选了川农(因为对自己来讲,把握是最大的)。专业,我也不太记得我当时为什么这个专业,我刚开始还以为我这个专业要考数学,毕竟属于经济学院,不考数学的确令我很意外。后面就是买资料了,在六月份之前我把所有的专业课看了一遍。然后就是弄英语了,说到这个都是泪。从那时起,自己就开始放弃了本专业很多课没上,一心放在这个上面,还好老师高抬贵手,这个学期没挂什么科。在六月份时候申请了留校,随便组的寝室没什么认识的人。晚上十点左右回来,整理下东西已经是十一点了。

注意事项二:考研也是个比较辛苦的过程,但也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更适宜的外部环境

暑假天气很热,还有时遇上老是不定欠费停电,寝室又没人交电费,一到晚上被热醒或者就是睡不着,那段时间有时想想确实很悲哀。一般晚上睡的比较早,早上太热也醒的早,整个暑假基本上都是早上五点半起来,然后在体育馆那边背书,因为觉得自己英语特稀烂,所以花的时间特多,这也是刚才上一段,为什么我说,说多了都是泪。那段时间一直背的是英语作文和单词,其实效果也不太明显。一直到八月底,一直在弄英语。背到九点左右,然后就骑自行车去湖工图书馆了,那时学校人多,恰好有同学在湖工,他暑假去实习了,借了他的卡。所以,我在这里唠叨一点,我觉得我们学校图书馆,真的不行。如果是想有个稳定的环境,我觉得你们可以去租个卡,去湖工图书馆。他们学校一楼可以背书,不像我们学校图书馆连背书的地方都没有。特别是一遇到下雨或者不好的天气,外面连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而且我个人觉得,他们学校学习氛围较我们学校好点儿,没有那么多你喂我我喂你的人。特别是到十二月那个寒风吹的,你那时会觉得有个背书的地方有多好。况且我们学校刚开始听说,有人在中区一楼背书不是被投诉,被赶吗?总管后面虽然早上也开了旁边报告厅,但早上八点到十点,两个小时有什么用。特别对我这种专业课背的多的人来讲,一天十个小时也不够。

注意事项三:提前规划好时间安排,分值大的科目,特别是背的较多的专业,越早开始背越好

到十月中旬时,傻傻的我一天的一半时间还在弄英语,这个也是我后面背专业课时候最后悔的事情,英语耽误的时间太多,时间很紧。其实,自己也应该知道,英语再怎么弄,满分100,厉害的考80多,能拉开多少分?只是当时我后来才意识到专业课的时间,已经有些晚了,后面从8月26背专业课,一直到考前基本上没停过。这四本书也不知道背了多少遍,我也记不清,反正到后面基本上是几天能过一遍。准确的应该是三本书,那本农村社会学那本书我只背过一遍,后面去背那本书打印的资料了。这本书资料应该是我最恨的了,内容太散了,真的可以说是忍他很久了。

注意事项四:考前时间是黄金时间,进考场前把书要快速过一遍,注意时间问题,要相信自己第一印象

考前要把考的科目快速过一遍。这里先容我卖个惨,讲下我那几天的状况。12月21/22/23,那几天人特紧张,这几天睡也没睡好。22日早上就吃半个包子,然后就感觉吃不下了,22日基本上算是滴米未进,中午和晚上都没怎么吃,中午点了一份清淡的汤面又是吃一口就扔掉了,实在没胃口,而且特怕自己紧张要上厕所,也很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那几天的紧张到晚上也并没有得到丝毫缓解。因为在你没见到卷子前,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出什么题让你难受,再加上我个人性格——总是把很多事情想的很糟很难的促使下,五个字描述当时自己的状态:紧张且焦虑。如果一直是这个状态,我真怕自己顶不住,心理因素有时不得不说真的很重要。在考完英语政治后,回到寝室就接着复习分值最大的专业课,从考完稍微强迫自己吃点东西到晚上十二点多一直在背专业课。对于我这种晚上再怎么熬夜一般不超过十二点还保持这种兴奋睡不着,是个稀有事。更加不幸的是,住五楼的大四的我偏偏就遇上了楼上那些大一整晚不睡觉的人,晚上他们把楼板跺来跺去,玩游戏时不时又歇斯底里的叫,对声音敏感的我想睡却又被整的失眠。晚上起床三点多跑到楼上对他们吼了一次(这也不知道是我说了多少次了,以前也说过,他们还是老样子,当时真想直接踹门一脚)。后面下楼后想着考试,焦虑又睡不着了,躺在床上挪到四点多又跑起来起来背下书,五点多就动身出发去考场了。因为我考的是外省学校,在湖北省不设考点,我的考点是省教育院安排的。所幸,在离我本校不远的中学考试,因而我住的是寝室。六点多到的时候,我以为还挺早的,其实外面已经有人在背书了,尽管考点是七点四五十才让进。(1)考专业课时候,自己没注意到时间问题吃了亏。A.第一门考的是342这门专业课,时间是好像考到11:30,我却一直以为是11:00。结果写的超快,写完还多了接近四十分钟。这也留了一个问题,一是我抢着时间写字有的写的自己都不认识,二是抢着时间写出于从阅卷老师角度考虑,我把答案写的特紧凑,这样看起来答案是完整的。而且自己很清楚,答的题需要展开,但是在11:00交卷的情况下,我不可能有时间展开。等我抬头看到11:30在黑板赫赫的写着,我想着把刚才只写书上的关键点再去展开,却没有了答题空隙。在我面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借着那微小的空隙去展开内容,但这样会让阅卷老师有可能更加看不清,你写的是什么。要么像政治一样把题目全部划掉,重启空白区域再写一遍。作死的我,却想着,反正自己也不差这展开的分,所以是相当于后面发呆了,这分丢的委实可惜,因为这不是能力问题,是自己态度问题了。B.第二门专业课考的是955,955那门记得好像也是多了接近三十分钟。总的来讲,专业课时间都是比较充足的,而且答题纸完全够用,安心答就是,不用担心时间或者答题纸不够的问题。955这本不知道如何描述最后的结果,自己以为背的最好的一本书但结果却不如342。这里只说下我遇到的问题,刚开始我提到要相信自己第一印象,就是这里遇到的。丢的那个好像是个5分的名词解释,我想说的是刚开始写的就是正确答案,在后面检查时候,心里犯嘀咕还是不太相信自己。因为自己记得去年考过,然后自己对自己讲,去年考的名词应该不大可能考了,结果把这个给改了。着实有时真的不知道如何描述我的心里有时是怎样想的,而且在进考场前也是,自己一直认为去年以及前几年的真题应该不会考了,结果去年有的论述题变成今年的简答题,去年有的简答题今年还是出现了背影,这丢的也是挺不应该的。总的来讲,分数能拿就尽量拿,别给自己想太多的空间,而且这两门专业课考前,或者更准确的说在进考场前那一刻,我一直在翻书临时加强记忆。考试并没有规定,考前不能看书,反正在打铃前不要进去,快速过你要考的专业课一遍,不要提前就进去傻坐着。有那时间还不如再抢记着,自己当时抢记了有些内容就考了,所以自己为什么当时也写的挺快的也有这部分原因,不然会卡壳掉链子。

注意事项五:下笔前要看清题目,规划好格式,考场无论遇到什么样状况,要学会调整心态

政治英语反正我是时间不够,不过还好的是,最后的分数跟我理想的差不多。反正我也没要求自己要考七八十,毕竟一方面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说实话政治英语这两科,拉的距离并不大(当然有时能拿一分是一分,因为有时候一分确实能决定你的命运),重头戏是专业课。(1)考政治时候,我觉得最好是提前把条理整理清楚,我记得我当时把那个近代史问题写成毛概的格式(属于没看清题目就落笔),后面又划掉重新写,政治差点儿就没写完。题目整整一面一大半都是划掉的,说实话即使你答到关键点了,但就这格式错乱和分散,估计老师看的也不怎么愿意仔细看吧。而且因为我划掉太多文字,导致新的答案组织空间不够,划掉的内容前面一段话,又要开始接着后面一段话做展开,组织太散了。如果不仔细看,很难注意到是一段完整的。除开最后个时事政治大题,不怎么会写,其他的感觉肖四基本上都压中了,当然我说的是相近的内容,可以按肖四背过的答案往里面套。最后一个大题,我不会写,我是抄材料的,因为不能空着。政治选择题,除开几个特别纠结那几个是凭感觉选的,其他的就是听天由命了。(2)英语,我的顺序安排是:大作文-小作文-翻译-新题型-阅读-完形填空。我当时把大小作文写完时候已经接近花了一个小时,加上把翻译写完,好像钟已经走了75多分钟,我是真的慌了。大作文感觉还好,因为背过很多,好像二十分钟左右就弄完了,小作文是完全卡壳了,倒不是单词不认识,是这个关于城市主题辩论,我是真的没见过,背过的小作文感觉没一篇用的上,当然也可能与我自己英语能力有关。接着后面的新题型前两个就开始纠结了,新题型一般是送分题,这个一开始卡壳当时真的有些崩溃了。我对着试卷发了会儿呆,心里对着自己说不想考,愣了几分钟。后面想了想自己这一路吃了这么多苦,做的这些事情,要是英语都开始放弃了,多划不来(心态要调整好)。后面阅读还好,好像没什么为难的地方,到后面就是完形填空,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做完,因为要交卷子所以有几个空是后面看都没看就填上去了。

从考上最大的几率去把握,考前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在“选学校/专业”上

<一>、交叉选,避重就轻。(不要轻易选热门专业或者是院校王牌专业)举个栗子,A同学想以后从事金融行业,想报考XX财大的金融专业,但这专业时下炽手可热。为了尽量降低风险,我觉得A同学可以去报XX师范大学的金融专业。因为相比之下,财经类、师范类、政法类等院校,正如名如其校,该类专业是该校王牌专业,如果财经类专业去报考师范类或者政法类院校的财经专业比那些财经类专业报财经学校的困难程度要小得多。偏文科的专业去偏理工类的学校,偏理工科的去偏人文类的学校,比如说,在武汉,武大和华科,你报了哲学专业去华科比哲学专业去武大困难程度相比之下要小。

<二>、做好合理评价区间,给自己做好定位。(对自己的能力要认清)举个栗子,当初我报考时候,因为当时就确定了所要报考学校所在地,很少有纠结的环节。在学校本科四年后,我觉得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当然我也想挤一挤985,但我清楚我自己的能力。即使初试够稍微搭的上边,但自己始终也绕不开复试。因为自己很清楚自己面试言语表达能力以及英语能力,所以从一开始,就排除了985,最后在四川三所211选择上,也考虑过要避开知名度相对较大的学校以及院校相对热门的专业。说实话,自己今年考的这个专业也并不怎么冷门,报考听说有467人,上线118人,全日制上线64人。全日制刚开始只招22个即使后来扩招到25个人,但这扩招的3个名额似乎意义不大。到复试那天,除开十几个没有来,但名额算起来也有50多个,所以复试要刷一半人,想想就感到无助和心累。特别是在3月26号看到所报考学校今年连院线就不划,只要过国家线的全部进去复试,初复试比1:2,好不容易过了初试,没想到复试又要跟这么多过国家线的人接着争。从个人角度讲,只按国家线进,而不划院校线的竞争程度难于那些划了院校线的学校,从某种程度上讲,划了院校线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初试高分层。假如不划院校线,会出现很多逆风翻盘的人,因为有的人是擅长书面表达,而有的人就是擅长面试言语表达,自己如果做一个选择的话,自己应该是属于前者。而且学校复试面试占比特别高,自己面试表现相当不好,老师问的问题成功避开了我准备所有的话题。

<三>、有一个长远规划,同级专业选择“就像穿衣服扣扣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习语录)“。考研也一样,就个人而言,我觉得选学校/专业的重要性重于后面任何一步,因为从你选的学校/专业那刻起就决定了你以后努力的方向实现的固有概率(就是比较院校录取的难易程度,985一般难于211,以此类推)多少。可以从我提供的几个角度去思考,你怎么去选你所要报考的学校/专业。

第一,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角度来考虑

(1)甲同学谈到自己以后的发展,讲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以后也要一定从事这个行业,于是报了最热门的学校之一中最热门/王牌专业之一。除非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毕竟以后的事什么都说不准,不过从现实角度做个统计,中国很多学生所学的专业即使后来毕业了,最后有几个能够最后从事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呢?这样的并不多,社会某个专业的就业岗位是有限且不断趋于饱和的,但学生的人数是不断增加的。在饱和的情况下,要进入这个岗位是相当困难的,除非是那些很拔尖的人。况且在还没接触到这个专业的深浅之前,大部分人开始觉得有信心,可到后面大部分却是在找信心,即使到后面你想换专业但是你可能发现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或者换句话讲,你花了时间和精力,如果让你重新开始,估计很多人是不愿这样做的。而且即使你绕的过初试,但也绕不过复试,你还得面对那些扎堆的神仙,在你没上岸之前,你永远不知道那些“神仙”有多狼火。况且在一年比一年难考的现实情况下以及国家鼓励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教育资源浪费”会不断扩大以及在中国社会素来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父母那代人的经历且认为读书是摆脱阶层继承的重要出路)综合下,考研人数还会在不断的增加,并不会减少。这意味着你所报考的专业,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困难也越来越大,这时能上岸的就尽快上岸。(2)拿到研究生文凭为自己以后职业铺路。这类主要是把研究生这个群体,看作是未来职业的敲门砖,认为不论考了什么专业,只要有文凭就行。这里我们从时间角度去看待,就可以理解这种想法了。如果从二十年前去看待大学生这个群体,人们更多的是羡慕谁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这意味着以后高学历带来的高工资以及高福利待遇,不错的就业岗位等等。但是你从今天这个时代去看这个群体,在教育的普及下,我们更多的是不以为然。同样的,研究生同样也是处于这样的阶段,就好比二十年前的大学生群体,再过十几年或者二十年,同样的是不以为然,因为这个群体人数实在太多了而就业岗位是有限的,HR会逐渐偏向以能力为主,文凭仅做参考,这是个不可置否的趋势。

第二,考研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角度

(1)经过深思熟虑的选的学校/专业,打算做好了排除万难的准备,并为这个方向一直努力而的人,看到别人努力就付出比别人更加的努力,很多跨专业高分神仙大抵大部分是这样的人出来。(2)选一个最热门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想证明下自己而已,冲动有时是好事,但也需要比别人的努力付出更多的努力才配的上你的那份冲动。

第三,拿名校文凭的角度,大部分是对自己本科院校不满的这一种;

第四,随“大众”角度,看到别人在考研也去考研,被动的去接受:

第五,兴趣。兴趣应是最不可否认的一种,它带给人的动力是无穷尽的

第六,本科本专业,想进一步深造

这类大部分是属于不快不慢型,所以跨专业的人特别要注意这一点,当你问他们这些本专业的人,专业课背的怎么样了。他们可能会说,还没怎么看,没怎么背之类的,或者随便看看了下。你要清楚他们本专业的,这里没有可比性,再怎么弄,大学四年,即使上课不怎么听,也没怎么学,所处环境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总是有的。千万不能看到他们这样说,你就觉得时间还充足,还可以弄下其他科目(这里我所说的主要是那类偏文科类且专业课比值特别大的那类专业),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只要时刻认清自己的形势就行。即使怕自己走错方向的,应该问下那些跟你同级的人,就是本科学校水平差不多,也是跨专业的人,做好自己定位。说到底,还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第七,避开现行毕业季就业压力

这是个无可厚非的现实,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特别是对很多双非普通本科学生来讲,同国内知名985/211的毕业生相比,更好的就业机会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然,我并不是说考研会提供给你捷径,而只是给你一个新的起点,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文凭只是补充,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不得不说,“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当你努力向他们本科学校前进时候,他们迈向了更好的地方,要么不是被保研,要么就是考取公费出国。高考拉开的差距就在这里很明显,所以还能怎么样,只有继续努力呀,唯有努力不会背叛你。第八,不满本科专业,想换专业。大学四年下来,想必很多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有很大的程度了解,自己该何去何从,相比自己也很清楚,而考研则是继你高考选专业和大二换专业后的最后一次机会。

第九,其他。比如说,因为“爱情”,喜欢某一个地方,本科外地想通过考研回家乡所在地。“爱情”可分为两类:(1)异地恋或者是想离彼此更近一点的这种。人不外乎“感性”和“理性”,能把“感性”化为“理性”的,不亚于兴趣带来的动力。见过这一届英语系的一位神仙,跟男朋友一起考研,然后双双入选。(2)本校的整天形影不离,你侬我侬的。非我 ,而是有些厌恶的这类的。见过两个一起在图书馆吧唧吧唧的,吃东西互喂的,累了就打开手机追下剧的。一起考研的旅程最后有的渐变成一起放弃,或者是成为190万陪考大军中的一员。

二、 在“备考”上:

首先是资料购买,要慎重。很多书到考完你会发现到头来,都没翻开过。这里不太建议买很多资料书。还有报班,从自己个人考虑,报班作用并不太大。考研是个主观努力的过程,即使报辅导班,人不努力也是枉然(后天的努力真的很重要)。

(1)政治。从成本最小考虑,个人觉得两三本书就够了。选择题册子+肖四,选择题册子我当时买了1000题和风中劲草的核心考题,或者其他选择题的册子,保持选择题练度就够了,反复重复的刷选择题来加强记忆。政治基本上可以说是拿选择题就得天下,后期主观题背下肖四基本上就可以应试,应试差距拉的并不大。反正从现在回想过去角度来讲,甚至觉得精讲精练都不用买,买下肖秀荣的1000题多刷下,到后期还有风中劲草的核心考题,一本书全是选择题,以及其他资料的选择题,保持选择题练度。当时自己弄政治时候连精讲精练都没怎么看,说实话书太厚了,况且我的专业课需要背的也多,到后期基本上都是很少花在政治上,除开考前的几天一直在哒哒哒肖四,其他时间都在弄专业课。

(2)英语。从自己个人角度讲三个似乎就够了,单词书(这里我用的是-老蒋讲词汇)+作文书(这里我用的的是王江涛-高分写作)+真题试卷(我用的是老蒋讲真题英语二+张剑英语一黄皮书)。a.单词到十一月之前没断过,十二月份因为要抓紧背专业课以及后面的政治主观题,所以就放弃单词,后期有时间就背,最好不要断,因为后面不背单词看卷子有时会很懵。b.作文这个不知道怎么说,我的作文从五月份就开始背了,到考试时候关于英语二的好像背了不下四五遍,可是考试时候小作文还是不会写,所以有时间最好自己仿写下。当时自己背作文时间安排是,当时是每天早上一篇,前期比较吃力,到后期就一天一篇大作文加一篇小作文,基本上是没问题。而且当时背作文,前期只背就扔在旁边不管了,没考虑过默写。到十月份左右安排就是背了就立马默写,加深记忆。十二月份才开始仿写的,所以小作文写不出来,卡半天估计就是仿写少了。c.真题试卷,自己当时的利用原则是反复刷。过第一遍时候,自己把所有试卷翻译了一遍,拿着A4纸逐字逐句翻译,感觉这个很费时间,虽然有时很心累,但在后期看着自己翻译的一大摞东西,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当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或者不认可我的这种方法,方法可能是笨了些,但适合自己就好。自己当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对本身的英语是真的很不抱信心,自己英语一直都不好,把所有卷子翻译下来,后面的练习英语翻译题的时间也基本上都省了,而且还可以培养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算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要是你问我花这么多时间在英语上到底值不值,我也不做太多评价,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就好。感觉自己从五月份打算开始考研时候,一直到八月底,英语花的时间占主要部分,有时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考的是英语专业(时间规划没安排好)。从八月底到十月份开始把花在英语的时间和专业课对半分,这个也算是后面自己一直后悔没时间背专业课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3)专业课。对于考数学和不考数学的人来讲,区别对待。考数学的我不清楚,反正对于不考数学的专业,自己的建议是越早准备专业课越好,特别是那些跨专业的学生来讲,专业课分高就胜利一大半,你就应该明白你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自己仍然记得当时开始背专业课的时间——8月26号。那时对于自己来讲,觉得有些晚,因为后面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巴不得一天有二十四小时白天,时间到后来越来越不够用。我考的专业课四本书,342发展经济学50+农业经济学50+农村社会学50,955区域经济学150,合起来一共300分。我觉得我955背的还可以,342不行,可是考试结果出来342居然比955考的好却是有些意外。专业课不知如何去描述自己的安排,我是拿到学校的真题,用红笔把历年考过的全部把书给标记出来。后面就是用黑笔把书的课后习题全部在书上整理出来,最后靠的就是背了(背多分),反复的背标记自己划的内容。到后期自己基本上能把书上的问题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或许是自己一直太悲观的原因,在考前人都接近崩溃的边缘,一直觉得估计要凉凉。但在考试时候,把专业课试题信封袋拆开时候,心里突然有些小激动。考前自己押题压中了几个,就是有些后悔,去年的真题背了是背了,到后面自己觉得不会考,而考试时候,去年好几个论述题变成今年的简答题,我写了是写了,但写的不全,这个能拿分就尽量拿分,所以大家要重视专业课真题。

三、 在“心态”上

戒骄戒躁。个人觉得考研是个自我修行的过程,考前无论你是多么爱玩,只要你把考研放在第一位,你会在这个过程会放弃很多东西。你可能会想你考后要怎么放松放松,其实很多时候,你会逐渐发现你不再像以前的那个你了。即使考完,你想玩的有时却是你自己在强迫自己,其实你并不想去玩。或许,你在这个过程心智获得成熟,对于很多你不认可的东西选择似乎也开始看淡了彼此和丧失无意义追逐的兴趣,觉得时间和精力应花在有意义上的事情上。1.戒骄——觉得在考前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准备很充分的人,认为自己稳上的人。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未来的事情有时并不是你所想当然的,在没有尘埃落定前一切都不可说。在考前的紧张气氛中,拥有自信是挺好的。最怕的是自信而骄,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的,给自己开小差——认为自己准备的可以了/努力够多了,觉得耽误几天没事,放松几天并不会影响自己的,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2.戒躁——那些对自己很没有信心的那种,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好,时间不够用。我觉得我应该属于那种,考前看到以前身边的人一个个中途退出或者就随缘佛系考研,感觉自己就像自己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被世界遗弃之感。而且我是属于那种喜欢把很多话都当真的人,特别是身边有的人跟我讲,某某背了多少遍了,现在都在自己模考了。我感觉我脑子跟有问题一样(背书特慢,忘的也快。今天背过的东西,往往活不过明日的午饭),同样是人,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人家都背的都在模考了。我还随便抽个问题,说的结结巴巴。一想到这些人对比自己就像渣渣,每天都是带着焦躁心态,不是后悔当初自己专业课背的太晚了,就是后悔自己刚开始方向用错了,所以心态得调整好。不要把自己跟其他人做一些过多无谓的比较,专业以及考的院校方向都不同,有什么值得比较而贬低自己呢?所幸,还好自己这一路来没有放弃,现在自己如果做个时空对话,想对那时自己说一句:感谢你的努力,辛苦了。

四、 在“研友/环境”问题上

这个因人而异,自己一路走来,似乎没有所谓真正意义上的“研友”。你选择跟你一起考研的人,一旦选错受影响的是你。个人觉得,考研就是一个自我不断找到方向的过程,别人也只是个旁人。当别人放弃的时候,跟你讲工作怎样怎样好,你难道真的能做到心无旁骛吗?一心一意很难,三心二意有时却只需要一句话。我见过我身边那些,一起考研,也有一起弃考的人。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环境,湖工的同学跟我讲过一句话“在图书馆都不能静下心来看书的,所谓回到寝室又有几个能静下心真正的看的进去”,连图书馆环境都待不下去的(静不下心来),再怎么换一个环境不太会有很多改变。环境说到底,还是个人问题。(这里并不是一概而论,只是说下大多数)

五、 在“态度”上

考研是一个从一而终的过程,自从你打算考研开始时候起,你就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如果只是把考研当做一个边学边玩,或者是中途也打算弃考准备找工作的这类的。越早做清决定越好,当然这也不排除那些,边学边玩的也有考上的人,或者是抱着先找下工作的心态,考研只是试试看就行。当然这些考上人只是少数,不排除一定运气成分,但你不是他。还有的是人浮于世,人情关系总是存在的。不排除关系户或者家里有矿的一类,对于他们来讲,考研只要初试分数达标,复试主观因素可以掺杂下其他的。虽然关系户是存在,但是终究是少数。中国教育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只要你有实力,哪儿也阻止不了你。所以在态度上,别想着别人怎样怎样,端正自己态度就好,从一而终,努力不会背叛你的。

六、 在“收获”上

其实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这句话很多人都说过。其实,自己也想过特别是复试过后:“这考研的路上,不管结果如何但认识了很多人,学会很多了东西,这段经历也是你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分,对自己以后帮助也很大”。(这里我想说的是过程收获优于结果收获)讲真的,那段时间有时希望自己能考上,也有时希望自己不要考上。希望考上则是期望验证这一路上自己的努力,希望考不上则是感觉这一路太累了,有时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不想再花一年时间再去赌这个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考研”——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