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i u ü 》

        我们一年级组接到i u ü (第一课时)同课异构的任务后,迅速安排组员进行磨课。在不断磨课、反复听评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问题。

一、组内磨课阶段

      两位老师先是在通读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自主备课,第一轮磨课都是以“闯三关”的模式进行。周爽老师的三关分别是“我是小小观察员”、“正确朗读i u ü ”和“小小会书写”。这节课的优点是师生互动频繁,在认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老师合理引导,适时鼓励。缺点也很明显,即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 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存在学前基础,因此,这堂课设计的三关并无太大实际意义,四声练习本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但没有涉及是本节课的最大缺憾。

      刘真真老师的三关是分别和三个单韵母交朋友。这堂课下来,吸取了之前的评课建议,时间把控很到位。但是听下来感觉比较单调枯燥,一些孩子开始在课上按捺不住,蠢蠢欲动。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非常短暂,老师上课应有激情,教学设计应非常具有趣味性。

        随后,根据两位老师几轮磨课的反馈,我们最终确定方案为“观察认读”、“学习四声”、“规范书写”三个环节,仍以闯关形式出现,中间穿插小火车、找朋友贴卡片等多种游戏,同时提炼和规范教师课堂用语,使评价更具有指向性。

二、同课异构阶段

图片发自App

讲课当天,作为入职一年多的老师,刘老师的课堂确实可圈可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应及时正音:老师在学生发错o音和易混淆的二、三声时应该及时正音,加上手势,有效示范。

2.应规范语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口头语,减少随意化语言。特别在提示书写时,可以加上必要的口令指示,让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更加明晰。

同时,听了文峰路小学张老师的这一节课令我思考良久:

图片发自App

1.备课前应做足功课,通读教材和教参,否则会出现“u ü ”不出头的教学失误;

2.规范语言,给予学生固定的话语体系,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3.课件设计:在口头组词时可以插入图片,不让学生凭空想象,更加直观

4.板书设计:过于简单,没有突出重点。

    一年级的孩子课前基本已经掌握了i u ü 的认读和拼写,所以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如何规范孩子的读写。读:二三声要有效区分,写:点的位置要明确。一个规则:小i标调要摘帽,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也可以让学生自主编故事,深化记忆。当然,在写字环节,老师们对于两位老师“先讲后写”还是“讲一写一”存在争议,在我看来,教无定法,我们之所以采用“先讲后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不浪费过多时间翻书提笔,从而分散注意力。至于采用哪种具体方式,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慢慢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寻常的《i u 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