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非暴力不合作-《万历十五年》短评

如黄仁宇在他书中所提到的,皇帝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直被视为一个机构,而不是个人。万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而他最终也难以忍受这种压抑的环境,选择用非暴力不合作来和常年以儒家道德约束他的文官集团消极对抗。

如果以一个人的角度,而不是以一个理想的圣君的框架来审视明朝的皇帝,正德皇帝即明武宗是一个比较前卫的,拥有人文关怀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符合文臣们期待的理想君王。在他的臣子看来,他可能肆意妄为,无视礼法,毫无规矩。但以现代的,个人的眼光来看,他也只是想做一个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人而已,皇帝这个职业,不是他自己选的,是天生的,他更向往的是他祖爷爷那样的驰骋疆场,马革裹尸。所以他才会一人饰俩角,自封朱寿大将军,亲征漠北。虽然无文字记载,但从他亲征之后,鞑靼几十年不敢侵边可以看出,他的亲征是颇有成效的。可是,他是皇帝,文臣们是绝不允许他这样亲征的。一方面是担心一旦亲征失败重蹈朱祁镇土木堡的惨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私心,担忧武官势力压制赶超文臣集团。

而万历皇帝,不像他的叔祖正德那样可以放浪形骸,从小就被生母李贵妃和张首辅严格管教,以至于背诵古文读音有误都会被张居正厉声呵斥,功课不认真还会被生母李贵妃罚跪。好不容易亲政了,清算了伪君子张居正,以为终于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来行事了。然而他连想立自己喜欢的女人做贵妃,喜欢的儿子为太子,都遭到了群臣的极力反对。而这所谓的国本之争,最终也产生了东林党,成为明朝的掘墓人。

我们总以为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尤其明朝,号称君主专制的顶峰。其实,皇帝仍然有很多不能。要做一个好皇帝,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牺牲。

万历很小就在书法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与兴趣。放在正常家庭,那肯定是会被鼓励的。然而,万历的老师张居正却以书法为雕虫小技,不能称为玩物丧志的宋微宗为由,禁止他再练习书法。直到张居正死后他才重新拾起这一爱好。而万历对一开始就被包办婚姻的王皇后没有感情,十分宠爱郑贵妃,然而知道他离世,他的臣子也因宗法祖制为由,没满足万历封郑贵妃为皇后,一起合葬定陵的要求。

大部分正常人,遇到这样一群老顽固,经常给你道德绑架,干涉你的一切私生活,把你的生活限制在枯燥乏味的国事奏章之中,你会选择怎么做。而且这么一群老顽固还有个特点,你越打骂他,有些人反倒越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青史留名,是敢于直谏的忠臣,哪怕是干涉人家皇帝的私事。可是封建王朝本来就家国不分,皇帝的任何私事,在臣子看来就是国事。你喜欢的儿子,就因为晚生几年,所有的大臣都反对你册封他为太子,甚至不惜以死相争。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多多少少能理解万历皇帝的无奈。

万历早期还是励精图治的。在张居正事件之后,可能受到了一定刺激,毕竟之前视为完美圣贤的老师,对你是以圣贤来要求,结果他私下里,贪污受贿,个人生活腐化。这对万历的价值观是个不小的冲击。然后就是国本之争,群臣力主立皇长子为太子,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立保王皇后的地位。万历最喜爱的郑贵妃及其儿子皇三子,他一直有立后和立太子之意,却一直没能斗过群臣。或许他要有像他爷爷嘉靖在大礼仪事件那样的雷霆手段,还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可是万历大概也是心灰意冷了。从鞭尸张居正之后到国本之争,万历的政治手腕斗不过群臣,因此也选择和他爷爷一样不再上朝。深居宫中几十年直到驾崩。

不过要说万历毫无政治手段,那也未必。明史爱好者最爱讨论的万历三大征,尽管万历深居宫中,但他和他爷爷一样,也是通过司礼监和厂卫遍布全国的眼线,掌握着整个大局动态的。而不是像他父亲隆庆那样,所有事务只能交给内阁大臣决断。

至于三大征与明亡,藩属国朝鲜的士人用大明思宗崇祯的年号用了几百年,还经常祭祀明太祖,明神宗(万历),明思宗。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朝鲜士人都认为是三大征消耗了大明国力,尤其朝鲜之役,才导致了萨尔浒之战的惨败。而大明对于朝鲜说是再造之恩一点不为过,没有大明宁远铁骑,朝鲜半岛得提前几百年被日本殖民。不过,大明的衰亡和满清的兴起,归根到底还是明朝自身的制度性原因,即我之前提到的士绅阶层,以及朱元璋小农意识催生的藩王制度。几十万不事农桑的藩王宗亲占据了大明一半的田地,剩下的大部分还被士绅瓜分,无立锥之地的农民怎么供养的起这么庞大的明王朝?所以他的灭亡是必然的!没有满清,也要亡于农民起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历皇帝的非暴力不合作-《万历十五年》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