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妈妈发火了》绘本有感

绘本作为一种媒介用来传播信息、获得信息的同时,还是一种情感的传热器。作为教师,自然需要发动脑筋,发挥绘本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比如在集体活动中利用绘本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一般选择有故事情节、有重复和趣味性语言这样性质的绘本)、思维发展能力(逻辑性较强,想象空间大的绘本可以利用)以及感受和学会爱与被爱的能力(亲情的、友情、师生情话题的绘本);在活动区,选择形象直观生动的绘本作为线条轮廓方面,色彩搭配方面,形象动作等方面对幼儿操作的一系列支持;或者灵活穿插在一日活动中,起到一种教育辅助作用,比如对于常规地要求。单纯的告诉孩子们,能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过于单调和强制,可以选择部分带有榜样(正、反均可)性质的绘本和幼儿一起阅读,一起在榜样的力量下学习等等。还有好多好多,都是绘本丰富的教育价值,在使用之前,也都是需要教师静心思考,深度挖掘的。

记得之前听过一次绘本阅读与幼儿心智成长的专题讲座,这样一句话:绘本阅读的本意也是第一要义是给孩子的童年带来阅读的快乐,而不必强加一些所谓的教育功能。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合适的绘本,要在合适的时间利用,面对合适的人进行,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心里也会有或多或少的想法,这种想法一点也好,一大块儿也好,都是收获,都是受教了。本次我想要来分享一本触动我很深的绘本——《妈妈发火了》。接触这本绘本的时机正好就是小班《好妈妈》主题。主题的一系列引发都围绕着妈妈的外形特征、妈妈的本领我对妈妈的爱等等为重点展开,这一本《妈妈发火了》,冷不丁的一看,很有让我翻开阅读地好奇心,一是因为名字,发火了是怎么样发火?为什么发火?二是封面的创意设计,一个妈妈黑漆漆的影子,逆着光,双手掐腰,就是我记忆中妈妈发火的模样


(封面图片1)

.紧接着,三幅孩子视角的画面出现了,分别是在家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在餐桌上吃炸酱面、在浴室洗脸玩水、在房间画画以及被涂鸦的墙面




每一幅图片,妈妈都是以一个黑影的形象存在,而且一幅比一幅的动作更夸张,发的火更大,而小山的表情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由嬉笑到不解再到害怕。这些都可以从小山的面部表情中观察到。最后小山被妈妈喷射的大火吞噬不见了,此时,画面出现了妈妈的真实形象,仔细观察,发现妈妈的裙子正是封面的大背景,这具有线索承接的作用,也是小山最后从妈妈的黄裙子中出现的伏笔吧。而且妈妈流着泪蜷缩在墙角,感觉很脆弱无助的样子,跟前面发火的样子完全不同,可以体会到失去了孩子,妈妈有多么伤心。之后就是妈妈一次次历经千难万险去寻找小山的感人场景,一共走到了三个可以和之前小山“调皮”惹她生气的场景相对应起来的地方,而且每一个形象都把小山想对妈妈说但是没有机会说的话讲了出来,富有教育意义。




而且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落空,妈妈的心情一次次跌落谷底,不仅可以从妈妈的动作形象上看出,还可以从一点一点变灰暗的裙子上体会到那种绝望。


看到妈妈憔悴的脸庞和暗淡的花裙,读到这里,我的心情还是比较沉重的,有一些想法在心中,比如生气的原因,小山是委屈的,我喜欢吃饭、洗脸和画画妈妈看不到,她只看到了她不喜欢的的地方,总是用生气的语气来批评我,我的心里话她一点儿也不知道;妈妈也是委屈的,妈妈觉得小山不听话,吃饭吃的到处都是,洗脸玩泡泡水,画画涂到墙壁上去,我需要告诉他这样不对。但是孩子的心灵毕竟是幼小的,比较激烈的语言和态度会一定程度的伤害到他们,如果可以换一种方法和孩子沟通,更了解对方一点,可能事情也不会变成这样。再联想到平日作为教师与孩子之间相处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取经呢?好在最后故事的结局还是很温馨的,小山从代表着妈妈的裙子下爬出来,可能是妈妈发火时小山吓得躲到了裙子下面,看到回复光线色彩的裙子和母子俩重归于好的画面,我也跟着笑了,心中除了感动还有两层理解,一是作为成人对孩子的理解,二是作为子女对父母的理解。


这是我喜欢的一本绘本,让我明白,爱不仅仅是甜甜蜜蜜的话语,有时也会裹上带刺的衣服,但是这种刺却是可以避免的。以上,是我的粗浅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妈妈发火了》绘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