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周 《转行 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Frank

作者:艾米尼亚·伊瓦拉

通常的职业规划,是根据自己已经具有的能力、才干、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然后设定目标,再通过行动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但是,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以上传统的方式,不一定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呢?

因为存在以下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自己。

大多数人被教导,在改变职业生涯之前,先要了解自己。然而,这种做法隐含有一个前提,即,认为人们有可能发掘“真实的自我”

这些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成年初期,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个性结构。通过自我反省和心理测验,一个人就能更好的发现真实的自我,最终就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但是,实际上,根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黒兹尔·马库斯的研究,个人由许多的自我构成,不仅仅由你的过去决定,它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取决于你目前的环境以及你对未来的期望和恐惧

总结一下,所谓的“真实的自我”,就是对过去的整理和总结。而立足于现在与未来,处于模糊和梦想中的,称为“可能的自我”。

从“可能的自我”的角度出发,你会发现:

第一,你并不可能通过在头脑种的“反省”来发现“可能的自我”。“可能的自我”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发现。

第二,过多的“反省”导致行为瘫痪。因为“反省”让人痛苦,处于通过的情绪中,通常很难产生改变的动力。“可能的自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美好的“梦想”,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

第三,对“真实的自我”的执着,导致多样性的丧失。在等待自己豁然开朗的过程中,机会已经从你的面前溜走。“可能的自我”则意外着,未来的道路,充满了各种可能。


第二个问题:找信得过的人参谋。

当你想要重塑自己新的职业身份的时候,最了解你的人,反而最可能阻碍你,而不是帮助你。

家人或朋友本意是很想给你支持,但他们往往会加强或是拼命保住你想要拜托的旧身份。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曾经有过相同经历并了解自己方向的指引者。

打破框架并获得心理支持的最佳途径,是跳出我们平时生活的圈子,去接触新的朋友、新的交际网络和专业群体。


第三个问题:追求一步到位。

通常,我们会习惯性的认为,有了改变的愿望,只需做个决定就行了,然后就可以一步到位。

实际上,急切的重大的改变会欲速则不达。一步一步地采取小的措施,反而会使我们在重新界定自己的职业身份时,做到更加全面和更有依据。

总结起来,传统的方法就是,“先计划,再行动”,在作者看来,是有问题的。而新的方法,作者称为“检验和认知”。

塑造“职业身份”应该是一种实践,是一个对你“可能的自我”进行测试、检验和了解的过程。

当各种“可能的自我”漫无目的地变来变去时,我们各种可能的身份就会变成现实。然后再不断地对这些身份进行锻造,直到我们积累的实际经验足够丰富,能够指导我们采取更有决定意义的行动为止。 具体包括三种方法,九种策略。

三种方法如下:

第一,创造实验机会

“职业身份”是由你所做的事情、你所从事的专业活动确定的。

要想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干的是什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放手试一试。

而大多数人都会幻想自己想要称为的那个人,却忘记了最终的事情:立即行动!

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尝试,又或者利用临时性的任务、外包、咨询、第二职业等,来获得在新领域的相关经验或者培养自己的相关技能。

总之,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创造实验机会,让自己立即行动起来,才是最最重要的!


第二,改变关系网

“职业身份”是由你所在的公司、你的工作关系以及你所属的专业群体确定的。

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期,绝大多数人不仅想改变工作内容,更想改变工作关系。此时,可以从建立人际网络的三原则着手。

A.类我原则。在建立人际网络的时候,应避开跟自己性格、生活环境比较类似的人,比如老乡、校友等。

B.邻我原则。在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还应该注意避开跟自己属于同一个生活圈子的人,比如同事等。

C.共同活动原则。在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应该注意与能够参加某些共同活动的人链接,如某些相关组织举办的活动。

类我原则,邻我原则,说明了我们不应该总是与哪些人交往。

共同活动原则,说明了我们应该与什么样的人交往。

总之,要想告别过去,你必须敢于涉足未知的关系网络,这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寻找新的门路,更重要的是真正认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帮助我们认识真正自我的人,往往是那些我们不熟悉的人

你需要加入一个新的专业社群,它往往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种,你还需要寻找一位角色榜样来指导和衡量你的进展。从他们身上,你可以了解到未来可能的自我。

转变职业生涯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正是新的专业社群与角色榜样,为你提供保护和缓冲,最终帮助你转变职业生涯成功。


第三,为转变做出解释

“职业身份”由形成你生活种的事件,以及串联“你过去是什么人”和“你将成为什么人”有关的故事确定。

你需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转变做出解释,创造出你寻求变化的诱因,也就是为一些事件做出解释,然后将这些事件串成一个故事,一个有关“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故事。

然而,好故事来之不易,只有经过多次尝试和磨难之后,好故事才会到来。即,故事也是实践出来的,而不是“先计划,再行动”。

九种策略如下:

第一,先行动,再回顾

只通过内省发现不了真正的自己。你必须行动起来找到你新的思维和存在方式

从改变你做的事开始,尝试不同的路径,先行动,再从中回顾你的想法、感受和需要。不要分析和计划你进入新职业的方式。传统方式,如自我评估和职业顾问,侧重由内省开始。相反,请你走出去,留意每一步行动教给你的东西,确保每一步帮助你进入下一个步骤。

第二,别拿自己太当真

不要再寻找你真正的自我了。把重点放在你想尝试发现的那些多种可能的自己上

自省确实重要,但我们会拿它作为实验真相的挡箭牌;思考“我们是谁”,没有探索“我们是否真正是想象中的自己”来得重要。在现实中,行动让我们有机会通过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也让我们在学习中调整期望值。相反,停滞不前则会隐藏真实的自己。

第三,和矛盾共处

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在坚持和放弃中转换。与矛盾共处,比下一个不成熟的决定,要强。

职业转换成功前的几年,必定充满各种困难、挫折、疑惑和不确定性。重塑职业生涯最艰巨的任务之一,便是当你感到搞不定时,依然坚持你的路线。不幸的是,除了坚持下去和从事下一份错误的工作之外,没有其他选择。特别当心匆忙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尤其是那些不请自来的机会。从旧到新的转换需要时间,想走捷径往往事与愿违

第四,积少成多,不要一次到位

要抵制住“下一个重大的决定,一次改变所有的事情”的诱惑。运用小步快跑的策略,让每一个小小的胜利积累起来,引领你实现更大的变化,那些定义你工作和生活基本假设的大变化。接受曲线救国的方式。

量变促成质变,小步骤引发大变化,所以不要在寻找所谓的答案和捷径上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时间的推移,它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几乎没有人能一次成功。不要墨守成规,我们需要许多小步骤,而非一大步。从平凡的行动和小步骤中,学到的会告诉你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动。当你开始问自己,是否除了工作之外的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需要改变时,你对职业转换的认识就更深一层了

第五,实验新角色

挖掘一些能帮你感受新的工作内容和方式的项目。把它们当作业余活动或平行的工作,从而能认真实验而不用承诺什么。

从小处着手。以做副业和临时任务的方式思考,而不要急着做决定。认真去做,但不要过早承诺,逐步确定你独无二的长期价值和偏好。确保去尝试不同的领域,在收窄你的选择之前可以比较这些体验。

第六,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别太计较你想做什么工作,而是去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和能为你的转换提供帮助的人。但别指望在你现有的社交圈里找到他们。

跳出你的小圈子吧,向外拓展。找出你的榜样--那些让你瞥见“可能的你”的人和以不同方式工作与生活的例子。大多数人不仅想改变工作的内容,还憧憬着与我们尊敬并乐于共处的人共事。

第七,不要坐等灾难来临

不要等到真相显露的灾难时刻到来。运用日常发生的事情去发现你所经历的转变的意义。练习去组织和重新组织你的故事。时间会让它逐渐清晰。

大多数职业转换历时3~5年。如果有所谓的转折点的话,经常在这个过程的后期才出现。在当中的阶段,你应该把各种事情当作信号,不要无动于衷。你所做的事的重要性远超事情本身。利用生活教给你的各种东西去改编,或者至少重新审视你的故事,如同你为不同的工作去改写简历和求职信一样,你的故事也要以不同的方式说给不同的人听。但不要只说给客气的听众,而要试着说给那些有怀疑眼光的人听。你的故事一直改变也没关系。

第八,退一步,但别太久

退一步,但别太久。如果前进受阻,不能深入思考时,花点时间从焦躁的状态中撤出来,想想你为何、如何改变。即便是乡间一日游也能让你远离你熟悉的人和地方。但时间别太久,否则状态不容易找回来只有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积极地投入,才能让我们发现自己

第九,抓住机会

改变瞬间发生,而后又是新的开始。我们对大的变化有时候准备得比较好,有时候却没有准备。抓住机会吧。

机遇之窗开了又关。我们有时可以接受巨大的变化,有时又觉得小小的改变都难以容忍。利用一些自然的机会来迈出脚步(比如,拿到学位或者是重新找工作的机会,抑或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日)。与他人沟通,你会改变(或将改变更多)。注意常规习惯的潜在影响。即便摇摆不定,问题多多,在不同身份间切换,我们还是在进步。不要让没有解答的问题束缚住你,哪怕做出暂时的承诺也要继续前进。


人生充满了各种可能的自我,只不过我们一直以为,只有“那个”自我,才是我们“真实的自我”。然而,人生各种“可能的自我”,在不同的场景下,是可以展现出来的,只需要我们去行动

在职业转换的过程中,与其说是转换为另一个自我,不如说是发现另一个自我,为自己又多添加了一个身份,而这,正应了本书的书名,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

读书朋友,行动吧,先做后想,发现那个未知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34周 《转行 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