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这种新开盘的基金适合买吗?(信息里附上了一个新发行中盘成长型基金的相关介绍)
答:先讲讲小编之前的经历吧。
2007年9月份,经过试验,国内推出了第一只QDII基金(就是境内投资者可以去投资境外的基金)。
当时已经是那一轮大牛市的尾巴了,之前新基金密集发行,频频超过认购限额,出现了很多规模巨大的基金,很多新基金都要按比例配售。
小编当时月工资2000出头,花1000块钱认购了华夏全球精选股票基金,确实有跟风的嫌疑,虽然不是首只QDII,但也是具有稀缺性的,首批出海的可是只有4只基金哦。
在跟风+稀缺的作用下,认购简直是抢的,小编根本都没看基金经理是谁,就在网银认购了,那天是9月27日(一个小编永远都忘不了的日子)。
这只基金的认购上限是300亿,首日就超过了600亿。
当时出海的4只基金也都是闪电募集,按比例配售的,妥妥的C位。
10月份公布配售比例时,小编认购的1000块只分配到了97块多,配售比例还不到10%,塞牙缝都不够呀。
这4只QDII基金刚一出去,就遭遇了美国次贷危机,此后十年,哥四个都是在面值(1元)以下徘徊,直到十年后的2017年,华夏全球精选才率先回归面值。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到它的净值变动情况,净值最低时为0.415,直接腰斩了。
自成立以来,12年来总收益不到3%。
也就是说,当初小编1000块认购配售到的97块,持有到现在是99块多,这个收益率连活期存款都没跑赢。
所以只看这些数据你会觉得这是一只很烂的基金,然而看一下定投收益,却是下面这样的。
如果选择每月9号定投,从2007年10月9号成立日开始,一直到现在,会是怎样呢?小编又做了一下数据回测。
当然,原来定投手续费并没有1折这么便宜,很多渠道都不打折,这样的话总收益率大概会下降2个点。
3.5%的年化收益率和货币基金收益率不相上下,比三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还是要高一点儿。
这就是定投的魅力所在了,就算是一只很一般的基金,因为长期买入摊低了成本,比单笔买入风险降低了,收益率却没有降低太多。
小编因为这次买新基金的经历,有感于它超低比例的配售,和让人看不过眼的业绩,从此对新基金彻底免疫。
为什么不建议大家买新基金?主要有两个原因:
1.新基金没有过往业绩,没有数据参考。
新基金一般有3个月的封闭期,也就是建仓期。
这段时间基金经理会按照投资策略买入股票,但是买了些什么,投资者是查不到的,对外没有业绩公布,也找不到任何统计资料。
基金公司可能有些基金业绩很好,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可能也不错,但是这个新基金到底会怎样,没人知道。
这就好像两家定了“娃娃亲”,结果生出来以后却发现性别是一样的。
可封闭期是不允许赎回的,就算你发现性别一样,也只能等封闭期满以后再说。
2.新基金建仓需要时间,这段时间究竟会怎样,只有天知道。
就像之前提到的2007年那4只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它们是要在海外投资的,可是次贷危机爆发了,全球股市都一泻千里,而基金这时候是不能空仓等跌幅到位的,它必须按照规定去购买股票。
所以当年认购这些基金的投资者在很长的时期里账面都是亏损的,很多人在封闭期结束就赎回了基金。
基金遭遇大额赎回时,是要卖出股票兑现的。
本来就亏损,还要割肉离场,可谓雪上加霜了,所以10年后才回归面值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市场上好基金有一大把,为什么要把钱放在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的新基金上呢?
如果实在想买,可以等新基金建仓完成,并且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表现之后再下手。
虽然有些新基金的业绩会很好,可为了更稳妥,有些等待是值得的。
一句话总结:我们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完全没必要执着于认购新基金。
实盘账户情况
账户一:每日定存140元
账户二:每日定存500元
特别说明
1.本账户是真金白银(不是虚拟游戏)的实验账户,参照基金估值情况和个人喜好,首选相对低估的指数进行定投,后期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模仿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系统显示的收益是四舍五入的,和表格有些许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3.建立投资组合的话,选3-5只基金就够了,没必要搞一大堆,这样不一定收益最大化。我们两个账户之所以定投的基金比较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模仿的小伙伴儿请慎重。
4.账户一主要选择的是A股市场,包括了大中小盘,还有红利指数,另加了行业指数作为辅助。账户二比较侧重红利指数+国际市场的组合,也增加了一个行业指数。
5.又暴跌了,黑天鹅事件太多,都变成白天鹅了,有些庆幸,在这个时候,自己不是旁观者。
BTW:市场上没有最优组合,只有更适合自己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