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和本科学习生活有什么区别?

1、本科同学相对来说更有感情

最近我们要组织一个研究生的聚会,但是非常可惜,没有举办成功。因为愿意回来聚会的人实在太少了,只是四五个。而且这些人还是3个班凑起来的,将近90人的3个研究生班级,搞一次十年的聚会,最终是夭折结束,不了了之。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我内心的声音也是不太想参加,但是十年的本科聚会我就毫不犹豫的去参加了,当时我们班级32人,回来24人,能回来的都回来参加聚会了。

本科的同学一起生活了四年,从高中刚来的时候就在一起生活了,时间更长,感情更深,大家都比较单纯,是刚到大学就见到的一群人。

而研究生的班级就不同了,首先时间很短,只有2年的时间,其中一起上课的日子非常有限,还要拿出1年的时间泡实验室、去提前实习、做自己的事,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一起,怎么培养感情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班级干部,班级没有组织过什么值得回味的活动,缺乏凝聚力,大家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建立链接的机会。

没有感情的融入,回来聚会又劳民伤财,费时费力,大家就都不愿意回来了。另外,研究生班级不都是从一个本科学校上来的,大家基本都已经不在一个文化氛围内,很多时候会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的研究生同学,到现在保持联系的只有3个人,其中一个还是我的本科同学。

2、本科会泛泛的学习,研究生会稍微纵向一些

我从大一到大四,大约学了70门功课。这些课程大致分为3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文化课,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概,邓小平理论,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语文等。

第二个就是基础课,比如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复变函数,场论,微积分,大学英语,C语言等。

第三个就是专业课,比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远程控制,电力系统分析,PLC。

还有一些选修课,什么名字都忘记了。

拿《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举例,我相信这门技术不是用20个小时开发出来的,但是我们这门课最终的课程课时安排只有30个课时,15次课,就考试了。一门上百年的技术,15次课就结课了,首先是没有完全讲完,其次讲的不够透彻,学完就学完了,基本都不明白。所以最终的本科设计就是,30课时完成《数字电子技术》,40课时完成《高等数学》,20课时完成《军事理论》,20课时完成《复变函数》。

都是好几百年的理论,二三十个小时就学完了,几次简单的实验课,所以基本没有掌握。最终的目的就是一个:通过考试,拿到成绩。而不是用这些专业课的理论和公式去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学了一大堆理论,却不具备一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走向社会,只有一个结果,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不清楚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有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有什么份量。《大学终结者》这本书也提到了,本科教育的质量真的是太差了。所学东西泛滥,专业方向不清晰,缺乏实战应用。

研究生期间会不会好很多?未必。

我们家孩子有一次生病了,住院的一个病房的孩子的家长都是研究生毕业,我问他们是哪里毕业。

一个是北二外,一个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我就问她,你们的研究生质量怎么样?她说,其实不怎么样,很的。

我当时还不相信,后来随着对国内现状的高等教育的了解,看到很多人就是单维度的认为我们要考试再考试,考证再考证,我就理解了,我们不能把未来赌注单纯下在公立教育上,我们还要发挥自主学习、社会资本来参与完成我们的个人升级。

决定我们教育水平、人生高度的因素有4个:

01、原生家庭

02、学历教育

03、自主学习

04、社会资本

对于第一个,原生家庭,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已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只能去稍微做一些调整。对于第二个,学历教育,我们不能自主决定发什么教材,课程表如何安排,考试考什么内容,老师讲什么。所以,我们也不能左右。对于第三个,自主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改变命运的方法,比如看书,和社会精英人士访谈学习,参加培训班,行业峰会,加入圈子或优质社群,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自己参与把控的,事实上,很多大学生的命运的反转,恰恰就是利用好了这个自主学习。

对于社会资本,就是我们平时的接触的人际关系网络,他决定了我们的思维高度,资讯的先进和落后,遇到事情,是不是有人成为你的助力,为你赋能,达成目标,如果没有任何社会资本,达成目标只能靠孤军奋战,如果有优质的社会资本,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我们的目标,就好比一张桌子要支撑的四个桌腿,没有这些桌腿,就缺乏了社会资本,这个桌面是支撑不了的。

是否有意识的在大学阶段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事实上,很多大学生的命运的反转,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利他的思维,欲取先予的思维,不断给别人带来价值,解决问题,最终赢得了很多优质人士愿意为他们赋能,成为了社会资本。

你对什么样的人有价值,他才是你的资源。如果你只是认识他,他不是你的资源。

大学最终的目标不是拿到毕业证,而是拥有一份工作,拥有一份有发展,有意义,有钱赚的工作。我看到很多大学生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觉得自己考研就是目标,过四级就是目标,考托福就是目标,这都错了。

这些都不是你的目标,这些只是你的阶段任务,小任务而已。

你最终的目标一定一个好的职业,好的工作。如果不认清这样的一个目标误区,就会出现:

考研考上了,但是没有动力了。

四级过了,英语就不想学了。

证书拿到了,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如果没有能力解决问题,都不值钱,在职场的环境要的是价值,你必须能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这是获得回报的底层逻辑。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究生和本科学习生活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