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缺席母亲焦虑,孩子又失控,怎么办?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过:“缺位的父亲,和焦虑的母亲,会养成一个失控的孩子。”对现代很多家庭来说,这种模式很常见。

父爱在孩子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爸爸因为工作忙等原因,疏于陪伴孩子成长。当孩子出现问题,成绩不好、痴迷游戏、打架叛逆等现象,母亲很焦虑,在一次次管教孩子过程中越来越抓狂,孩子很对抗,行为更叛逆。

这时母亲将一切责任归咎于父亲,指责他不管教孩子,不照顾家庭,随之一系列矛盾升级,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这样的家庭关系该如何处理?夫妻间如何修复关系,一起致力于亲子教育?

在《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一书中,专门针对这种现象做了深刻剖析和研究。作者是美国的迈克尔·P·尼科尔斯,师从结构派家庭治疗开山鼻祖萨尔瓦多·米纽庆和系统家庭理论的奠基人默里·鲍恩,尼科尔斯博士是家庭治疗领域知名的心理学教授,也是一流的家庭心理治疗师。本书从家庭个案入手,呈现一个家庭在接受心理治疗过程中每个人的心路历程,有干预过多的母亲、置身事外的父亲、桀骜不驯的儿子和郁郁寡欢的女儿,作者通过他们的故事,告诉人们家庭甜蜜关系的真谛。

家庭成员之间应有合理界限,书中案例,母亲担当孩子的主要照顾人,分不清界限,过多管控孩子,孩子青春期叛逆,出现各种问题,而父亲则与孩子和母亲的关系过度疏远。

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需要调整彼此关系,夫妻应加强亲密关系,父亲要加强和孩子间联系,母亲则要懂得适当放手。

一、夫妻关系

生活中,妻子想让丈夫多照顾家庭,一起教育孩子,但表达方式往往是指责和埋怨,“你不管家不管孩子,没有责任心,一天到晚都是我,凭什么!我嫁给你算到了八辈子霉......”诸如此类,让丈夫很头痛。有时因妻子发威,丈夫被迫在家陪伴,但还会被妻子数落,"你怎么带着孩子乱跑,要让他先写作业再玩......"这样一来,横竖都不对,丈夫干脆做甩手掌柜,彻底不管,夫妻关系更糟。

越是纠缠丈夫,丈夫越想逃跑,没人受得了没完没了的唠叨,即便陪伴孩子,还被数落不对,丈夫无奈选择抽身而出,结果妻子成为怨妇。到底应该怎么做?

1、抽身

她说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他留出空间,尤其当斯图尔特(父亲)和詹森(儿子)在一起时,她会尽量让他们在一起单独多呆一会,时不时地找借口出去。

一直照顾孩子的妈妈,难免有把孩子交给谁都不放心的状态,让爸爸照顾,如果不放心或挑三拣四,就等于拒绝父亲照顾孩子,这时爱人不再贴近,拉远距离,等于是把爱人从孩子身边推开。所以想拉近父子间距离,妈妈要学会抽身。

玲玲生完孩子做了全职妈妈,孩子打小是玲玲一手带大,从没离开过孩子,丈夫很少操心,但忙的时候玲玲希望丈夫搭把手,对爱人也有意见,嫌他不管孩子。

直到有一次,玲玲被同学拉去户外爬山,老公在家带孩子,起初玲玲很不放心,后来老公把带孩子吃饭和快乐玩耍的照片发给玲玲,玲玲才放心。慢慢地,玲玲越来越多地把孩子交给老公照看,发现老公原来很会带孩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公和孩子培养了很深的感情。之前的埋怨,其实都是因为自己不放手,信不过老公,不给爸爸和孩子接触的机会。

妈妈需要学会放手,才利于增强父子关系。

2、自我成长,停止改变对方

女性在照顾家庭中一般付出更多,希望老公多照顾孩子,但表达方式多是指责和埋怨,引发反感,老公更想逃离,寻找一切加班机会不回家,逃避老婆的唠叨和埋怨。

在《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中说到,“纠缠者越感觉被忽视,他们施加给伴侣的压力越大,当这种压力没有效果时,就批评对方太自私,疏远者受到的压力越大,他们就越发退缩。这对伴侣像两匹旋转木马——一方追赶另一方,却永远追不上。”

明白这个道理,妻子对丈夫的控制欲就应有所收敛,因为起不到效果,反而更糟,不如放下改变对方的想法,善待自己,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自我成长。

“莎伦明白自己在做无用功,她不在试图搞定他,开始照顾自己。在生活中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这个男人身上,使莎伦能够更好地善待自己,于此同时,随着她越来越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她感觉自己对丈夫的控制欲也在逐渐消减。“

当书中主人公莎伦把聚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不再强求丈夫照顾家庭,不再指责和抱怨,自我成长,变得更加独立时,丈夫反而回归家庭,越来越多地负责起家庭事务。

我有个朋友,两口子之前天天吵架,妻子埋怨丈夫不顾家,不管孩子,丈夫总是一堆借口,要发展事业忙工作。谁也拗不过谁,都快到了离婚的地步,后来她不再纠结于纠缠丈夫,转而自我成长,做起微商,还带出属于自己的团队,每天忙着学习和赚钱,很充实,哪还有功夫埋怨丈夫,正是这样,少了指责和纠缠,丈夫主动回归家庭,承担起照顾孩子等家务,两口子感情现在非常好。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处理好家庭关系,不是一味控制,而要懂得适当放手。因为你给他带的紧箍咒越紧,他就越想逃离。

3、倾听

“如果一个人希望另一个人和他亲近些,或者说希望夫妻关系更加亲密,那么他可能首先学会倾听对方的抱怨,长期以来,他一直在设法回避听取对方的心声。

夫妻双方都应学会倾听,而不是一味指责。要静下来互相听取对方的抱怨,站在对方立场上,体会她的感受,明白彼此需要,才能融洽沟通,一起致力于孩子教育和家庭生活中。

4、丈夫要主动拉近距离

面对生活问题以及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缺席后果,丈夫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一起承担责任,你可以从一起做共同感兴趣的事情开始,比如一起游玩、看电影等,你会发现和妻子、孩子相处,其实没那么难。

二、亲子关系

1、同理心

孩子长大后,家长要懂得适当放手,不能对孩子管控太多,越想控制,孩子越容易对抗,叛逆行为只能更加严重,而对于情绪压抑的孩子,更要预防抑郁倾向。

“当孩子在表达情感时,实际上是寻求理解,并允许他们做某些事情。”

孩子说“我不想睡觉。”有同理心的家长要注意倾听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会他的感受,而不要一味企图控制孩子,“你必须睡觉!”导致冲突。如果站在孩子立场上问他原因,心平气和地沟通,或许是不一样的结果。

2、表扬和认可

“被欣赏是自尊的前提,当孩子们小的时候,他们需要热情的表扬,他们感到与众不同,但他们逐渐长大后,不必自作多情地认为他们需要表扬,而要认真对待他们的想法。”

适当表扬会激励孩子,增强孩子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从而激励孩子有更好的表现。相反,抨击孩子,批评孩子,会打击孩子自信,降低自我价值感,引起孩子对抗后,孩子容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不可管控太多,没有界限,事事按自己要求强加控制。相反,家长一定要多表扬和认可,给孩子自信,也能处理好关系。

孩子希望你能尊重他的想法,这是加强亲子关系的契机。如果家长有不同意见,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规则,孩子参与制定规则,更利于后续执行。

3、夫妻一致,遵守同样的教育原则

夫妻关系调整后,遵守一致的家庭教育原则,一起致力于教育孩子。如果夫妻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会很难做,不知道该听谁的,所以夫妻双方应协同一致。

家庭问题不是某个人的问题,需要家庭成员互相配合,一起解决。为了孩子,只要你愿意做学习型父母,相信一定会收获一个更加幸福圆满的家庭。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亲缺席母亲焦虑,孩子又失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