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52》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52》

今天是己亥年丁卯月庚申日,二月十八,2019年3月24日星期日。

上一节,船山借程子的话,说明"教即是中庸,即是君子之道,圣人之道",教的地位一下子拉升到本体的高度,这与朱子的处理完全不同,朱子把教演绎为礼、乐、刑、政,那么,两者矛盾吗?

船山说,朱子是为了照顾普及教育的需要而加以演绎的,的确,把教演绎为礼、乐、刑、政是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当初我就是这样领会的,但是,船山指出说,若从学术角度去看待时就不能满足于此,还要进一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一致性,避免被表面的差别迷惑。

一致?如何一致的呢?

朱子不仅把教演绎为礼、乐、刑、政而已,他还提出了"日用事物",其实就是对庸字的范畴定义,他还提出了"过不及者有以取中",做过头的和做不到位的,都要通过减损和增益的努力实现中的标准,其实就是对中之所以为庸的说明,朱子对这两个重要概念所做的注释,都在说明中庸和教的同位关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一直赶下,到了"修道之谓教"这一句,方显出中庸来,"此所谓到头一穴也",这是收尾阶段点睛的手法。

我们大部分人的大部分生活,都受休谟所说的"自然信念"系统的支配。这个系统理论的提出,要从笛卡尔提出一切要从怀疑开始的"我思故我在"开始,休谟的"自然信念系统"针对的就是笛卡尔的这种反思理性的观点,休谟说,我们都知道穿衣要得体、吃饭要按时、住所要整洁、面包可以吃、脏水不能喝等等,这些都是自然信念,我们的衣食住行依其生活,这套系统指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背后并不存在笛卡尔所说的所有的人都是推理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虽然理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但人不是百分百理性的,除了理性之外,还有非理性、甚至反理性,若论其比例可能远远高于理性,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仍能保持秩序呢?依靠的正是区别于理性的但并非有害的这套自然信念系统。

如果说自动巡航系统占据了我们日常探寻事实的真相,所以,学习的模式必然区别于生活的模式。

这是朱子和船山的两种方式都合理的原因:朱子采取生活化的演绎方式,而船山采取揭示内在联系的学习方式。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