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状态不过是合适--读《百喻经》之“愚人食盐”

       

图片发自App

人常说“过犹不及”,凡事、凡物都得有一个适当的度,不足固然不好,但过了度,可能带来的后果更严重。每个人衣食住行、择朋交友、人情往来、工作、娱乐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一个适宜的度。尺度之内,万事皆宜;尺度之外,好的东西也会产生伤害。所以儒家提倡“中庸之道”。

佛家经典《百喻经》中的《愚人食盐》也谈到“度”这个问题。


“愚人食盐”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眼:“所以美者,缘有盐谷。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在所有亲戚中,我最喜欢吃大姨父做的菜。无论什么样的食材到他的手中,做出的菜滋味总是胜出别人一大截的鲜美、诱人,让人忍不住吃又舍不得吃,吃完又惋惜不够吃。我常问姨父他是怎么做出这么好吃的菜的?他总是笑眯眯地抿着嘴,停顿一会儿回答:“好厨子一把盐”,言下之意,菜要好吃要舍得放盐。其实当然不是。一道菜要滋味鲜美离不开火候、各种调料、佐料的合适搭配、完美配合,甚至每一种佐料、食材入锅时间都会影响到菜的味道,不是仅靠盐就能完成的。只不过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配料,对菜味的影响最显性而已。

佛家的这则寓言不过是以盐做比,指代世间善的、好的万物、万事、万理,和后文提到的“断食”同为一理。

世间诸多的物、事、理即使本身是善的、好的,但若人因此变成“愚人”,不动脑子,不知节制,不问用在何处、用于何事何人,也会带来危害,造成“发善念行错事酿恶果”的局面。就像盐,每日出大力流大汗的人多食会补充体内大量流失的盐分,避免因大量丢失钠离子、钾离子得低钠血症或低钾症;但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食,只会加重病情,导致死亡。

再如蚕豆,对平常人来说是一道盘中美食,但对“蚕豆病”患者来说就是一道催命神符。

其他许多事、物、理也是如此。

好的东西不光要有度,也要放对地方。度对了,地方对了,这就是“合适”。

天地万事万物中一切美的、自然的、和谐的、融洽的细究起来都离不开“合适”二字。

“合适”了一切才能到最好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好的状态不过是合适--读《百喻经》之“愚人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