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与追书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忽然心血来潮,开始追剧了。

以前我对电视剧不是太感兴趣,总认为很水,尤其是动辄几十集的看着就头大,更喜欢泡电影厅。一是电影的内容比较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一定的内容,那是非常讲究艺术手法的,粗制滥造不得,故而,一般来说都比电视剧精致;

二是那里有情调,可换个环境。毕竟天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有些枯燥。一不小心工作出现纰漏,还得受领导的数落甚或批斗,心情就很压抑。别人不爽大抵借酒浇愁喝大酒,我的心情不爽便是奔影厅了。

喝大酒容易走嘴——乱发牢骚倘若又传到领导耳朵里,那更是雪上加霜了;泡影厅却无此风险,顶多擦枪走火个妹子什么的;

三是那里的音响效果特棒。空旷辽远,立体多维,听惯了八股话八股文的上班族,不啻于聆听天籁。我称之为解放耳朵。四是可冥想。影片的内容且不论好坏,雅致的环境,空谷回旋的声音,周边影影绰绰恋人偎依的身影,让人可闭上眼睛神游八荒,心便可得到完全的松绑。守静笃,致虚极,物我两忘。

不过,也有弊端,那就是有些耗时间。一是去那儿得仔细梳妆打扮一番,毕竟华丽的影厅来了一个邋塌的人,总是有些大煞风景,二是得开车或者打车或者地铁公交。再遇上了堵车什么的,就更悲剧了。这两项都既耗精力,又赔时间。

因此,逛了一段时间的影厅后,便有些不耐烦了。灵机一动,就开始了追剧。那些影厅里放的影片,在几大网站都可以搜索得到,捧着个手机或者平板或躺或卧,就可尽情享受,还不费银子。

虽然无影厅的情趣,也是其乐陶陶,怡然自得。泡一杯咖啡或清茶,边品边随剧中情节心情起伏,可得到另一种爽快。起初是择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电视剧追,后来发展到什么都追。只要看到评分高的,一概来者不拒。

悲摧的生活由此拉开了序幕。

这电视剧虽然在我看来有些水,拍的不走心,还有许多令人搞笑的穿帮镜头,思想境界也不很高,但它的情节一般设计的相对来说比较曲折离奇,一集套一集,引逗你无休无止地追下去,看了一集,便急吼吼翻下一集,有时就是直接跳过片头开看,真是欲罢不能,欲休不止。

坐在电脑前看,累了,就把笔记本电脑支在床上看,或者投射到墙上的大屏电视上,平躺在床上枕着靠背看,嫌这样看久了太累,便拿着平板斜躺着盯着看。这些电视剧撩拨得心情激动,逸兴遄飞,大把的时间就这样耗过去了。忽然一抬头,便瞅见窗帘的缝间露出黎明的微光——竟追了一夜的剧!

经常这样追,上班时便有些无精打彩。头发昏,脑发胀,疲倦不堪。领导叫过去布置任务时,总是盯着我脸上看。我就有些奇怪,回到办公室打开手机镜子晃了晃,原来那眼圈是发黑的。

后来再上班便着意修饰一番,终究未逃过领导的火眼金睛。他有次布置完任务,微笑着意味深长而暧昧说:悠着点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来日方长,细水长流。

几个意思?敢情是把我这黑眼圈与男女那点破事联一块儿了。他的声音不高,但在我听来却是五雷轰顶:如果让领导把我看成一个喜爱床上活动的运动员,那就彻底死翘翘了!

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改弦易辙,赶紧悬崖勒马,赶紧迷途知返,回头是岸。不过,人是非常贱的,往往对一件事情上瘾,如果刻意去戒掉,却是如登高山,如下地狱,苦不堪言。

但一想到领导那莫测高深的暧昧,心里就一阵彻骨的寒。咬牙也要戒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去干。何况这些电视剧熬夜追完以后,当时激动得惊涛拍岸,过后却如风拂水面,嘛印象也无。更别提什么启迪智慧,提高素质,净化灵魂了。

最为可悲的是,看周边的同事们,一个比一个丑,帅哥无帅哥,美女无美女:因为电视剧里,尤其是近些年的电视剧里,大抵都搞成了看脸看肉的阵容,主角配角一出场 ,不论是什么历史时期,也不论处于何境何地何状况,一律是化妆地美得掉牙,帅得惊心,以致于把我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脸盲——无他,总是拿周边的男男女女与里面的帅哥靓妹作对比。比来比去,就是一脸的失望,满肚的灰心。

天天光看着这些靓妹,又吃不着,摸不着,无异于画大饼,猴子捞月。实在有害健康的生活。于是,挣扎了很长时间,终于彻底戒掉了。

虽然很痛苦,但是却有成就感。毕竟,能轻易陷进去却又能轻易潇洒跳出的人,并不多见。不信看看近年来被揪出的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掉进去,却怎么也出不来的货色?所以,当在欲望与恶习的旋涡里打转时,人不救之自救之,方可消难免灾,福祉绵远。

那么,业余大把的时间干嘛呢?追书!先是用钱追。磨拳擦掌准备博览群书。把书柜囤满再说。且不论读与不读,装点个门面,营造个气氛,树立起形象再说。

这一套在前些年很时兴。我就见过大小各类领导办公室的书架上,塞得满满的,再在上面悬着一幅“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匾额,这气势就出来了。

至少让人联想到“才高八斗,腹有诗书”八个字。不过,那些书从来都是很安静躺在那里没怎么动过。

我就不同了,我得用这些书去填补放弃了追剧的空虚,实实在在决定去当个标准的书虫。于是,花钱淘啊,各类名著,各类认为有趣的书,源源不断从全国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当我拿刀子划开快递包裹,一股翰墨香扑面而来,着实让我很激动。因为,这香气,打小上学时,每学期开学,发的新书,就是这种气息,让我看到了久远的那个童年少年的自己。

因为此,便开始用心追了。翻开每部书,细细品味流逝的时光,竟是感慨万千,唏嘘不已。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像这句话得到了世界上百分之二百的人举双手赞同。

不过,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的,就目前来讲,据统计却是百分之十不到。有人就进行过调查。数据是否精准我不知道,但看周边的人鲜有捧书看的,却是不争的事实。百分之一也无。

那么,让我也处于这百分之一之中,岂不是很珍贵?物以稀为贵嘛。大熊猫之所以为国宝,因为它少。如果像猪一般有惊人的数量,估计不仅不受保护,说不定成为吃货们的美餐也未可知。

当然,我没有装模作样去刻意当个大熊猫,而是正儿八经咬着书本读起来。果然是与追剧不同的。追剧太直观,缺乏思考的余地。而读书,却打开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比如,你看问题可能是这样的,而根据书本改变的电视剧,可能是那样的。你看小说时,对于主角和配角的容貌、性格、气质,可以设定若干个形象,但电视剧只能是一种形象展现在眼前,由不得你去选择。

最为可悲的是,当你心中的主角配角,一旦与剧中的直观形象相悖时,那种尴尬无与伦比。最明显的例子是,读《红楼梦》时,那些个青春少女的形象,在我心中就根椐曹公精湛的语言描写,勾勒出许多想像,为了加强语言记忆,我便调来陈晓旭主演的《红楼梦》 ,没看几集,便大倒胃口。

除了贾母和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与原著基本契合外,其余的实在不忍卒睹——他们与我阅读时在心中所成之像,相距太远。而且,把个好端端完整的原著,搞得支离破碎,完全是一地鸡毛。

当然,我不是说这部电视剧不好,而是我精研过它,再去看包容量很小的电视剧,总觉得有些不伦不类,破坏了阅读带来的整体美,非常令人遗憾。

所以,现在我读书,只要有根据该书改编的电视剧,我是绝不再看的。像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等一系列电视剧,我宁可看书也不去追剧。反正我现在业余时间,除了更文,便是阅读上次弄来的36本全集,一本一本追,实在过瘾。

这种过瘾体现在,其语言艺术所形成的节奏美,画面感,情节的曲折,使人印象深刻,而且还可调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复述。

金庸先生深得《水浒传》和古代话本小说之精䯝,叙事详略得当,语言简洁,廖廖数笔就将环境、场面勾勒出来,人物形象鲜明。画面感极强。真正是使人物自己动起来。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相对较易的主要原因。

如现代小说以及上一些朋友的小说那样,大段的心理描写,或者冗长的令人抓狂的句子,估计改编与导演会一脚就踹进垃圾篓里。不过,追书也是很费眼的。尽管是纸质书,看久了,也是眼睛酸涩。怎么办呢?那就听书。躺在床上或沙发上,选一两部小说或者某位名家的散文集,一边揉着发胀的眼,一边听着精彩的原著演播,端的是一种享受。

于是乎,追书的奇迹出现了:忽然周边的人个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人帅,女人美。一花一草有了情,会欢笑,能流泪。星星和太阳月亮也比以往似乎更加精神抖擞了。以前追剧时,一脸的懵逼,心烦意躁;现在追书时,一脸的自信,满心的清澈澄明。

噫,有斯人,一块追?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剧与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