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后记1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议论文单元,在这章,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并学习与了解大家们谈人生,议社会,论教养的思想光辉,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深化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敬业与乐业》是本单元的首篇议论文,教学中,用了三个课时完成了本篇课文的学习。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和梳理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常识,解读题目。

    1、 正式学习课文之前,首先复习归纳议论性文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讲解的过程中,顺便可以归纳答题的关键或者模式,让学生理论在胸,而后在课文学习中融会贯通,学会应用。

    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与论证。

    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一般位于文章的篇头或篇尾,是一句完整的语句。一篇文章中除了有中心论点,还可以有分论点。

    论据可以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常用的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物理化学的探究经验来识记,很好理解。)

议论文的分类分为阐释类,证明类,建议类,思辨类。而本文属于阐释类。


2、讲完基础之后,检查预习,作者及课后字词,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强调重点即可。

①梁启超,(1873-1929),字儿卓如号任工,又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作,有《饮冰室合集》。(学生介绍这些,学生觉得没有意思,所以我询问教材中梁启超和林徽因关系,给学生讲了梁启超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因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使其成为父亲中的表率,学生的兴致一下就来了。)

②让学生畅谈一下:你所理解的“业”是什么?“敬业”是什么?乐业又是什么呢?

“业”即职守,指工作范围内应尽的责任。

“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

“乐业”是安于职守,乐于效力,以此为乐。     

    同学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又没有工作,为什么要讲敬业与乐业呢?所以在这里的“业”不能仅仅局限于是一份成年人的职业或工作,对于同学们而言,“业”就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学业,这样子一下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更能深切地体味整篇文章。讲解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实际,来体会敬业与乐业。首先我们“有学业”,有了学业,要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学业就是“敬业”,最后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学习带到的乐趣,即"乐业”。

3、关于文章的标题,可给学生具体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并列关系的短语,用“与”字连接,可以进行辨析:

“标题是论点吗?”

“标题是论题吗?”

(显然不是论点也不是论题,论点是一句完整的话。“敬业与乐业”也并非是论题,论题是指议论的问题或者对象,而标题仅仅只是文章论题的一部分。)


        最后给学生归纳一下议论文答题的一些关键。议论文考题无外乎以下几类:

1、找论点。

①论点一般处在文章的篇头或篇尾,要注意它是一句完整的话,短语等不是,本文就是如此。

②分论点不同于中心论点。议论文在论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来进行,这类叫做驳论文。还有一种是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证明的立论文。

2、分析论据的作用。

①联系本段,分论点而非中心论点。

②答题模式:有力地(生动地)……论证了……这一观点。

3、分析某一段的论证过程。

①步骤:分层-把每一层用一句话概括-串联

②答题的模式:首先……然后……最后……

4、延伸类题目。

比如说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下自己的启发。像这类题目,学生首先要明确观点,思路清晰,一定要联系生活实例方能言之有物,毕竟学生目前的理性思维和观点不甚成熟。

      第一课时的讲解由于纯理论比较多,所以尽可能的给学生旁征博引,让学生听的趣味一些,能够记在脑海中不用死记硬背,总体来说还不错。希望到下课时应用这些理论的时候,能够做到了然于胸。

你可能感兴趣的:(《敬业与乐业》教学后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