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得孩子的心
大家好,我叫吴倩,朋友们一般叫我阿倩,我最近4年的新称呼“优优妈妈”。从称呼就可以猜到我的身份了吧?对的我新Title是“妈妈”,关于“妈妈”这个神圣岗位,我有3个标签:4男孩妈妈/照书养娃妈妈/80后妈妈
那么有些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你来给我们做分享呢?”的确,我既不是育儿专家,又不是儿童心理学老师,带娃经历也只有4年。但是我是个“照书养娃”的妈妈,从孩子出生到长大看各种育儿书并实践,我的孩子就是我的“育儿实验田”,每天都在和我家“大卫”斗智斗勇,在“斗争”一路踩坑,排雷中一直问自己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讲啥
我的分享从一本家喻户晓的绘本《大卫,不可以》开始。美国Education World网站在说到这本书时,一上来头一句话就是:“Yes! ——Everybody Will Love No, David!”是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大卫,不可以》,喜欢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儿,因为那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游戏呢。可惜的是,他们永远也不能为所欲为,他们的妈妈也像大卫的妈妈一样,无处不在,永远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喊:“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
和你有啥关系
是啊,我们不都是在妈妈的“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的哀号与斥责声中长大的吗?这些在书中描绘让妈妈心跳场景不都是我们有男孩家里天天发生的事吗?那面对孩子的淘气捣蛋的行为是应该像书中妈妈一样说“不可以”还是有别的办法?如何去做呢?
“赢了”孩子?
中国有句俗语:“棍棒下出孝子”,孩子表现很“坏”时,父母很难记得他们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惩罚,父母只是回应表面的行为,而不是关注背后的需求和感受,这就会造成与孩子沟通越来越困难。人们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
4月有一则让人痛心的新闻:17岁高中生当母亲面跳桥轻生:与孩子沟通,比陪着高考难十万倍!
其母讲述,当她驾驶到卢浦大桥时,与儿子因在校同学矛盾发生口角,其子突然跑出车门跳下大桥,女子追逐不及,悲剧发生。一条鲜活的生命,在高空落下一条抛物线之后,就这样从世界上永远消失了。
母亲与孩子沟通成为了比高考还难的事,难道母亲不应该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么?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网上做了调查,高中生们“最不喜欢听到的话”和“最期待父母做的事”。可以从图中看到孩子不喜欢听得话反而是父母经常说的,而孩子期待父母做的事,恰恰是父母经常忽略的。父母和孩子沟通不畅通就像变了频道的收音机,父母的话通过变频机都扭曲了,接收方得不正确信息也同样无法给出恰当的回应。
表面上“赢了”孩子父母只是单方面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没有给与孩子内心想想要的回馈,日积月累就会发现和孩子无法沟通, 就更谈不上理解和帮助孩子了
“赢得”孩子
那么什么是赢得孩子呢?我认为应该是建立在自愿的合作与彼此的尊重上。
如何赢得孩子呢?打个比方,我们父母就像孩子的家庭医生,每当孩子出现“不听话”行为,我们要做到从行为反推需求, 需求寻找对应回馈,“望闻问”--“切”---“开方”
一“望闻问切” 从“行为-需求”的过程
1.“望”:观察孩子的反常行为
根据《正面管教》书中汇总分为4类:
1)寻求过度关注:比如你工作时或者打电话时孩子经常抢电话,反复敲门打扰你
2)争夺权力:偏要对着干,对于家长制定要求偏不做
3)报复:故意把打碎东西,打架,破坏东西
4)自暴自弃:不想尝试,退避
2.“闻”:听孩子说
多听少说,听孩子的诉求,所谓的“抱怨”,不要着急下定论
3.“问”:核实孩子的感受
共情:表达对孩子情绪的理解,重复孩子的话请TA “确认”,表达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4. “切”:翻译行为背后的需求
就像带上X光眼镜,透过表面行为,看到内在真实需求。
产生反常行为都是需求不匹配,而需求不匹配是内在价值观导致,即,价值感和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
二、“开方” 从“需求-回馈”的过程
了解到行为背后需求和价值观,那么需求应该得到回馈,孩子才会觉得父母“懂我”,父母才能真正的赢得孩子。
我大胆自己把生涯理论中回馈公式改为我理解的“成长回馈”公式=物质奖励+情感+提升空间
“家庭老中医”经常用这3招回馈方式,就会发现回应孩子需求变得“SO EASY”
针对回馈如何“开方”呢?三个字“玩游戏”
是的,正如“大卫不可以”每个孩子都喜欢玩,为什么不用 孩子喜欢的方式去沟通呢,我这里并不说设置一个游戏,是以一种平时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玩的心态对待。
以我家娃为例:
1)寻求过度关注:回馈:情感陪伴,药方:设置“独处时光”
我一直在家上班,只要我一敲电脑,打电话孩子就各种抢电话和拍门。可以想象到当时场景:一头是电话里的客户,一头是哭闹的娃,我心情有多崩溃。
经过几次我发现,其实孩子就像让我陪陪他,有一天工作不忙,我走到孩子身边问:“妈妈工作为什么总是来抢电话?”娃:“我想让你陪我玩。”“哦你想让我陪你是么?今天下午是咱们俩专属时间,谁都不可以打扰,我把电话关了。”孩子睁大眼睛看着我,又惊讶又开心的跟我玩起来。玩了一会孩子说“妈妈你打电话去吧”看到了只要你尊重孩子让他感受到你对他是关注的,孩子是很通情达理的
2)争夺权利:回馈:情感,提供空间,药方:小范围授权,比如当小助手,比赛
在家:比如关于催孩子回家洗手,穿衣服上床睡觉之类恐怕很多宝妈都有头疼经历。
之前每天早上起床特别困难,怎么叫都说再睡一会。于是我早上给娃放段音乐,我会说比赛看咱们俩谁先穿完,我还会加上一句“你等会儿我啊!”孩子听了这话会更停不下来,不信你试试!
在外:比如去超市,孩子想帮助挑水果,什么都拿什么都摸,可是我认为有些东西是不需要的,就是说“不要动,不要碰”,但是结果像没听见一样。
于是我换了方法,问:你想推车还是坐车里?帮我挑个水果好么?你想买什么玩具?只能买一样,如果买了这个另外一个就得放下了?孩子每次都乐此不疲和我逛超市
3)报复:回馈:理解,药方:猜测原因,用玩偶玩角色扮演游戏
我家娃比较小,目前接触到报复行为就是幼儿园孩子打架。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以前会说不能打架,不是好孩子,但是实际并没有真正避免报复行为再次产生
后来我尝试了解原因,表达了对孩子同情,一起和孩子想办法下次遇到这情况如何避免,比如我们会用玩偶玩游戏重演打架过程
4)自暴自弃:回馈:帮助建立自信,药方:将任务细分到能体验成功的步骤,“GIVE ME FIVE”
我家特别喜欢乐高,但是有时为了搭得特别高,忘记稳固,费了白天力气结果一碰就倒了,试了几次还不成功,,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甚至不愿意再努力了。
我的方法是走过去关心孩子,肯定孩子尝试了很多次的努力,“我们一起找找原因好不好?”。发现底板太短了,我们说先加固底盘怎么样?邀请孩子一起拼接,一步一步搭稳了再进行下一步。每完成一步我就喊“GIVE ME FIVE !”孩子又开心起来了
以上“望闻问切”的步骤不知道是否给各位一点启发呢?如果想赢得孩子,先从我们带上X光眼镜开始:
四招入手:观察孩子的行为,听孩子想法,问孩子感受,翻译孩子的背后需求。
三招开方:物质回馈,情感回馈,提升空间回馈。
和孩子玩好每个游戏。
记住哦惩罚和放任都把孩子推向孤独与无助,而游戏将帮助孩子脱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