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至心灵觉知与外境互动方法

    认知事物的方法有: A ①三类境.指: 相对色相.与相对本质/ 及绝对本质之境界。→事物的法界缘起观:界<指分别界限>,法<指诸法万法>,事<指相对实有色相>,理<指绝对与相对本质>。 →事理无碍观<指事与理相容>;周遍含融观(指事事无碍相通相融:<指各事安住自性而事事相望.各别缘成,但又相融相通.无碍自在.重重无尽>)。 ② 三论观:  α多科学辩证论: 事物的存在` 消失;色相`本质`根据`条件缘起缘灭的相对实有`与绝对本源空无;相对`绝对性的:→单维` 多维` (宇宙普遍` 同类共性` 个别特殊性);时间`空间;内在` 外在`;整体`部分; 主要`次要;矛盾`方面; 存在` 灭亡;运动`停止的相对绝对性; 发展方向`放缓`倒退;过程` 阶段;结束` 新生;等矛盾三态的循环往复。 →宇宙自然社会外在客观规律` 与社会自我意识的认知与实践方法;超意识的自我自证`证自证的佛性心灵的诸法有我`无我`的正智与正法。b超科学佛识论:  真空观(即真俗.有空.或色空观),真谛<指从绝对事物的本源,从出世间法性理体角度去看事物是空>//俗谛<指从相对世间因果缘起的现象来说事物是有>。  @诸事绝对无常与相对有常及因果缘起缘灭的中道观; @矛盾二极与中道三论观。《既肯定了事物存在的相对缘起性(指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又看到事物的绝对本源属性》。 @六法观:事物有: 色相<有六相: 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如如<指事物绝对与相对本质规律>,佛识道识社会概念加于.“分别与取名称号”`正智<指合乎事理的科学智慧或超科学圆满智慧>,正法<指正确认知与实践行为方法或心灵能量佛性互动法>。  @六相观: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一个事物中。无论在一切事物中或在一个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从此可以揭示出法界缘起的道理。  @ 十玄门是: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这十玄门总的意义是显示华严大教关于一切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的道理。  c神灵主宰造物谬论法; 或朴素一二点论;。。。 B 自我认知:  ①身生命心灵意识心理言语实践行为:    →②意识心识十识观: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识/感知过程:感觉知觉表象印象记忆>,末那识<指意识根源.末那识.指心识对自我存在的维护与执着/泛指心里的目的需要欲望.具有攀缘对外境的功能>,阿赖耶识<指对内外境事物的印象记忆储存与提现的过程总和>为种子为缘起为缘生万法生万物,是修道持戒断灭缘起的途经与方法,是“断恶修善”,“灭罪生善”断除烦恼,是广种善根,修无量福德资粮,方得成佛方法,心不相应法>;→第九识是自我认知: 自证与证自证; →第十识是 修道进入阿摩罗识/如来藏识.无垢净识。 ②b 四分观: 相分<指对外境色相分别>、见分<指众生五感+意识的对外境的分别,含自证分“指自身对外境认知即证得的分别”、证自证分“指对自我五感意识心理的认识”>。  ③三自性观:遍计所执性<指二取执着,无而谓有,起惑造业>,依他起性<指因心念缘生而起为内外境事物变现>,圆成实性<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  ④ 方法论: α 出世间诸法本无生无灭,本来清净,无众生可度,亦无佛道可成。/但世俗谛<是相对存在世界观>有佛有众生,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只因迷故,为无明妄想所蒙蔽,虚妄分别无我谓有我,执外境为实有,所以成为众生而流转生死,若能彻悟诸法毕竟空寂,顿歇无明烦恼,除去颠倒妄想,而本有的法身佛性、万德庄严自然显现,名为成佛。然由于众生根性有利钝,惑障有厚薄,成佛就有迟速。利根众生,一念成就八不正观,深悟诸法无生,可以顿得佛慧。钝根众生,经历三大无数劫,积修万行,经过五十二位次最终达到佛果妙觉。 ④b 三密: 外密口密经咒语;修身密成佛 <金刚身> 心密成佛<福慧圆满>,可以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内密。→ 口密经咒语<能发出声波/电磁波,身心识的能量很难与外界能量进行互动,而口密是与外界能量互动沟通有效的方法,便于获得外力的加持>。④c 二无我.<皆因因缘所生>:指人无我<指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法无我<指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色相及绝对的自性本质.只有相对的自性本质.即绝对本质无为法.或真如无为.是大乘佛法的修持最高境界/相对本质有无法>。心识因缘为体所用,转识成智生我执生我行,成就解脱、菩提二果。依唯识论,说明宇宙万有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内外二界,物质非物质,无一非心识所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意识至心灵觉知与外境互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