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坏性是可以被转化的,当攻击性背后的渴望被看见时,转化就会发生,破坏性会变成创造性。看见就是转化破坏性的灵丹妙药。
2.真实地表达自己,减弱的不是攻击性,而是攻击性行为。
3.尽可能地减少这种过度压抑,攻击性才不会产生破坏性。
4.妈妈作为最慷慨的容器,容纳着婴儿的一切需要。婴儿对妈妈的需求,是带着强烈的渴望和攻击性的。
5.边界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王国,我们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如果你来践踏我,那就变成了入侵。
6.小时候的吃喝拉撒睡和玩耍需求被充分满足了的话,孩子跟父母建立的是很通畅、很融洽的亲子关系。
7.满足婴儿的全能自恋,是婴儿自信和创造力的基础。
8.有很多人会一直停留在否认的阶段,因为面对现实过于痛苦。
9.哀悼内心的丧失,需要有质量的关系来承托。即有人能够托起你,能够陪你一起面对丧失,能够明白你的难、你的痛。
10.你愤怒是因为世界不在你的掌控之中,这可能是由于全能自恋受挫。你向这个世界“伸展”了你的愿望,它却给了你不想要的。
11.怎么加工原始攻击性呢?就是要不断地被理解,在关系里被看见,也尝试在关系里看见别人。
12.保持对自己的觉察是很重要的。最常见的是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发生了什么?需要注意的是,只凭觉察,情绪容易被堵住,也就容易陷入偏执。但是,尽力做能做的就可以了。
13.什么是过度拯救?就是你对一个人、一件事,做了你该做的、能做的一切后,你还觉得做得不够。“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14.过度拯救者对自己的期待也绝对高过常人。他们对自己有各种限制和苛责,所以也有很多消耗。
15.过度拯救带来过度纠缠,过度纠缠带来怨恨。纠缠是指拯救者想离开却离不开。
16.将对父母的期待“回归”自身,好好地宠爱自己。你最需要拯救的人是你自己,而你走错了方向。
17.原来对别人的过高要求、对自己的过高要求,都是在表达愤怒。
18.敌意指向恨的方向,当有一个空间允许自己恨时,敌意就会被化解。
19.讨好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了精神上的自己。讨好者应该狠狠地宠爱自己。喜欢什么,也负担得起,你就买。不需要通过讨好别人,让别人买给你。
20.过分在意别人舒不舒服的人往往就在关系里把自己牺牲了。
21.有些质量不高的关系是可以“沉没”的,就像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
22.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是要去毁灭,你只是想跟这个世界建立更加美好的连接。
23.在你自己还很匮乏的时候,不要着急照顾别人。
24.找到你自己的核心自我,需要稳稳地跟自己在一起,不轻易被别人的几句话影响。你是你自己,不要让任何人定义你。
25.当你越来越有力量的时候,你会为自己高兴。这样当别人指责你时,你就不会那么轻易受伤了。你的心情好了,自然也不会对自己、对身边的人那么苛刻了,能享受生命更加丰富的状态。
26.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负责任,他们怎么回应是他们的事,不是我们决定的。
27.在关系中,我们想改变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在想着改变我们。能改变,或者幻想着改变,这个“游戏”就越玩越有劲儿。
28.对生命最大的辜负,是这辈子你没有活出自我。
29.依赖者从来不独立存在,他们将自己匮乏、干瘪的灵魂寄生在另一个人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