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身在佛门却有一颗红尘心,他的书法一幅15万

文·段宏刚

出家人追求“六根清净”,释永信贵为少林寺的方丈,关于他的话题,似乎多数跟红尘有关。比如,他给少林寺每年创造了多少利润,他的袈裟有多么珠光宝气,他的四尺书法作品一幅卖15万元,等等。

释永信的俗名叫刘应成,老家在安徽,如今的他,把少林寺经营得风生水起,俨然已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寺院,以至于人们很难对他的身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位,他到底是僧人还是商人?究竟是方丈还是总裁?

释永信是在16岁出家为僧的,实际上,他在童年就结下了佛缘。

1965年,释永信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一个殷实之家,父亲是当地工程局的职工,家里共有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三。家里孩子虽然比较多,但由于父亲端着“铁饭碗”,他跟兄弟姐妹的童年生活比起其他孩子,要好得多。


某次,释永信发现家里有几本佛学书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偷偷翻看它们,初步接触到佛学知识。

后来,他听说父亲因工作需要曾多次去过少林寺,就缠着父亲给他讲述跟少林寺有关的故事。神秘的少林寺,让他的童心充满了好奇。

随着识字越来越多,释永信把家里的几本佛学书籍细致地看了一遍,逐渐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也滋生了一个想法:长大后去少林寺学一身武功和本领,像侠客那样匡扶济世。

有了这个想法后,释永信只希望自己赶快长大,早点去自己朝思暮想的圣地少林寺学一身好本领,实现人生抱负。

1981年,释永信16岁,正在读初中,有一天,他突然跑回家对父母说:我不想上学了,想到少林寺出家为僧这个想法我已经想了很久

父母几乎被儿子的这个想法气晕过去,他们当时甚至把释永信打了一顿,希望他能收回想法。

然而,此时的释永信如同着了魔,出家的念头早已在他心里扎下根,不论父母如何阻挠,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心。

释永信背着简单的行囊踏入了少林寺,遇到一个小和尚,他对小和尚说:我要找你们的当家人。

小和尚把释永信上下打量一番,双手合十鞠了一躬,便把他带到了时任少林寺方丈释行正的面前。

释行正看到释永信第一眼,便觉得他与佛十分投缘,即刻收下了刚满16岁的释永信,并亲自给他剃度。从此,人世间少了一个小伙子,佛界多了一名僧人。


在少林寺生活了几天后,释永信才蓦然发现,现实中的少林寺跟他理想中的少林寺相差太远了。

在少林寺里,他不仅看到了破旧不堪的围墙、庙宇、地板和家具,还看到了几个老弱病残的僧人。这可是神圣的地方,为什么会这么寒酸?释永信有些想不通。

他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既然家里一贫如洗,自己勤快些,总有一天会让它光鲜起来。释永信不但这样想,也这样做了。他主动承担起做饭、种地、劈柴、挑大粪等粗活,虽然只有16岁,身子稍显单薄,但他干得比师兄们都多。因为勤奋和吃苦,释行正方丈对他另眼相看。

此时的少林寺,香客并不多,每年收到的布施也很少,所以,寺院看起来破败不堪,僧人们的生活也相当清苦。释永信在这一年里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少林寺的命运出现转机,是从1982年开始的。当时,李连杰主演了电影《少林寺》,这部电影很快风靡全国,让少林寺即刻成为旅游胜地,来此旅游的人多了,香火自然旺盛起来。

随着香火钱越来越多,少林寺维持寺院正常运转的资金不再发愁。此时的释永信,一边练习少林功夫,一边拜访各地名师学习佛教知识。

1987年,是释永信的命运出现转机的一年。

先是在3月,释永信组建起“少林寺武术队”,并担任队长,接着,在8月份,老方丈释行正圆寂,弥留之际,老方丈将衣钵传给了释永信,并嘱咐他:一定要将少林寺做强做大。

时来运转的释永信,就这样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寺庙主持,这一年他才22岁。


接管少林寺后,释永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亲手组建的“少林寺武术队”改名为“少林寺武僧团”,他担任团长,开始带着武僧团到全国各地演出,对弘扬“少林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释永信请来设计团队对少林寺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又向国家建设部、文化部申请政策方面的倾斜,最终,经过20多年的建设,释永信一举将少林寺做大做强,不仅驰名中外,还成为全球最有钱的寺院。

他也成功地完成了老方丈释行正当年留下的遗言,不得不说,老方丈当年的眼光很准,没有看错释永信。

历史上的佛门高僧大都能写一手好书法,智永、怀素、高闲、空海、大慧宗杲、朱耷、弘仁等得道高僧,都是书法大家。因为对佛门中人来说,书法是修身养性、参禅修行的最理想的方式之一。


随着在社会上积累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邀请释永信露面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人就越来越多,作为当代名僧,若写不了毛笔字,肯定会遭人嘲笑。所以,释永信业余时间玩起了书法。

相传,释永信的书法在民间很受欢迎,尤其那些信佛的人对他的书法十分追捧,常常提着现金去购买他的书法,以至于他的书法一度被炒到了15万元一幅。

信佛的人购买他的书法,上边内容大多是“佛”、“禅”、“和”、“武”、“舍得”、“静观”、“观自在”、“佛光普照”等跟佛学有关的字词。

释永信虽然是武僧出身,但文化造诣不算低。自进入佛门以来,他已经出版了几十本佛学著作,代表作有《禅林意趣诗》、《我心中的少林》、《少林功夫》、《中国武术大典》、《菩提心经》,等等,可以说,他在佛学上的造诣可以碾压当代绝大多数僧人。


常言道:字因人贵。但释永信的书法不完全是“字因人贵”的代表,他的书法在结字和运笔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能看出他曾下功夫临摹过不少碑帖,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

释永信也曾题写过不少牌匾,名气最大的无疑是给少林寺一座大殿题写的“见真功夫”,以及登封水峪寺题写的“大雄宝殿”。

这八个字用笔沉稳端庄,字体雄浑大气,跟佛门正大庄严的印象倒是十分匹配。

让人诟病的是,释永信的书法在技法上比较单一,显得内涵不足。僧人书法讲究藏锋去刚”,追求禅意,以把朴拙、空灵、超逸的格调融入线条里为最佳。


反观释永信的书法,根本看不到这些,这跟他临帖不够深广,对书法的悟性不高有很大关系。

但是,释永信的书法一幅被炒到15万元,就太夸张了。他的书法根本不值这么多钱,人们愿意掏高价买他的字,不是因为他的字写得多么好,而是“释永信”这三个字值钱罢了。

释永信是一位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人,想必,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书法到底是什么水平,他用自己的字换钱,完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做法。

2015年,释永信曾公开对外澄清,他拿出许多数据,证明了少林寺所得的收入,包括自己卖书法的收入,把将近70%用在了少林寺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上所使用。20%用作少林寺里所有僧人的日常开销来使用。10%专门用来做公益和慈善。


这一串数据曝光后,人们才知道释永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少林寺更好,他并不是人们眼里那个“纸醉金迷”的人。

释永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的作为不是让少林寺名扬天下,也不是让少林武术发扬光大,而是让少林寺的僧人自食其力,不靠施舍而活。

可以说,少林寺能有今天的发展,释永信功不可没。虽然他让少林寺的本质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不得不承认,因为有他的运营,才让少林寺在今天名扬海内外。

身在佛门,却有一颗红尘心。这句话应该是对释永信最好的注解。不管他如何精明,他的本意都是为了少林寺更好地发展壮大。作为同时代人,我们很难判断他做得对与否,他的所作所为就让历史去评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释永信:身在佛门却有一颗红尘心,他的书法一幅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