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终于在昨天下午利用边角料的时间,用kindle完成。历时,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光阴似箭,而箭直直人的存在意义或者说人类普遍存在困惑的探寻。正如小说《安娜.卡列尼娜》de讲述一样,我们的生活会混乱不堪,我们的爱有时会一地鸡毛,但我们心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心怎么去看待周遭的世界和周遭的自己,才是值得我们一生去认真而温暖的实践和修行的。

如果说小说是作家价值观的影子,是正确的话。那么小说里人物的刻画,则是作家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告白。这本大部头的书,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则给我有机会去了解如何对待感情、爱情、成长、偏见诸多问题的方法。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名著,必须和我们自己的生活,与我们的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正所谓温故而知新的缘由。

如何对待感情,19世界俄罗斯文学名著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这启迪在我看来有三点。第一点,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一直都在那放着,对待感情,对待精神世界的雨露滋润一直放在那里。有的人喜欢,喋喋不休,而有的人喜欢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还有的人喜欢被别人所关注,还有的人高傲而处处显示存在感,还有的人只是看到了一点点,并不一定会说出来。这些现象,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里,全景的展现出来。

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细节刻画,那么逼真,那么富有画面感,那么真实。让我看到了我自己,以及我所看到世界的一部分。我时常在想,景色会有两种,一种是自然风光,一种是人文风光。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对人文风光的描写,真的体无完肤而又纯真而浪漫。

人类的感情世界,复杂而生动,幼稚而开朗。我一直以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洞穿人性的两个点,那就是复杂和生动,幼稚而开朗。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描写了以安娜为据点,扩散出的几个家庭,以及几个家庭所能涉及到的人和事的描写。在列文身上,我看到他的幼稚。说幼稚,就是在小说的讲述中,一个农场主的他喜欢在农村呆着,和农民一起劳作,不愿意和城市的各种利益集团盘根而错节。我不喜欢政治,也不喜欢夸夸其谈,他喜欢独处,喜欢被人发现,但又不太喜欢社交。这样一个矛盾的人,在作家手里,变得活灵活现。他对感情,真挚,说真挚就是小心翼翼,喜欢一个人想象整个世界。在小说里,列文,总是多愁善感,总是显得很幼稚,但正是因为多愁善感和幼稚,才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如果是他,就是从喜欢一个人,再到和这个人结婚。从看问题,喜欢一概而论,再到理解自己和别人,那么是不是显得太无趣。所有有趣,就是透见作品,看到列文的成长变化,用故事打动读者,用内心的独白去感染读者。我喜欢列文的多愁善感,喜欢他的幼稚而生动的成长路径。

说到复杂而生动,我们每个人不是这样的吗?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能经过三个世纪的流传,至今还在风靡世界,不正是因为它告诉大家复杂而生活吗。读者想要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给到了,19世界的读者获取,20世纪的读者依然获取,到了21世界爱好阅读的人相信同样一定能获取它经久不衰的价值。我们看书,读书,写读书笔记,骂天骂地,或者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是赞美世界,或者批评所谓的不爽,不正是复杂而生动的又一次再现吗?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历时很长时间,期间有厌倦或者在外界不爽的时候,在看自己有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总有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去点亮生活,这是一种幸运,至少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走进书里,然后回到自己的书桌前。细细想想,复杂而生动,我会想到男人和女人,情侣之间,夫妻之间,或者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和坦诚,也会理解作为一个人,可恨的地方就是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或者说太在意感情。这样会很累,会耗费大量的能量。中国有句古语,细水流长,涓涓细流,才能汇聚江河。

可是在这本大块头名著中,我看到了人类普遍的困惑和压抑。这些困惑,就是对他人的执念,对自己的喋喋不休。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变得更好。就比如所谓的安娜,在感情世界,看的太重,摔的也最重。这个人物,是复杂的。说她复杂是因为,她对感情,对爱情看的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同样,伤的也最重。刻薄的旁人的另眼相看和世态炎凉就在那,以及安娜自己的彻底崩溃。这些过程,我流过泪,而这个泪,发自心底。我为复杂而生动流泪,为这个世界而流泪。也许复杂而生动,就是这个世界的样子。

安娜,我想告诉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生活的痛苦,是可以度过的。如果有机缘,我愿意重写安娜,因为我爱她,我了解她,我知道她需要什么。

什么是爱情,在列夫托尔斯泰看来,爱情是暂时的,这种流露不显山露水,但却曲径幽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文豪,他对批判现实主义有很多路径。对待爱情,就是其中一个。这里有对安娜、列文、沃隆斯基、基季全景式的描写。安娜对待不是爱情的婚姻,早已失去了对待爱情的理解,但自从遇到了沃隆斯基,开始变了。说明什么,爱情是突然的,是一触即发的。但好景不长,后面的事情,是对理性爱情的一种解读。相比安娜与沃隆斯基而言,列文和基季则成为爱情该有的样子,彼此懂得妥协,彼此慢慢懂得对方的需求,放出一些时间,给对方成长,才是睿智的表达和表演。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爱情,可得到美好爱情的人,说实话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答案,就在于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如果读者非要几个答案,那最好不要阅读小说。小说是启迪内心,而不是告诉答案。爱情,需要时间、需要两个独立的人,慢慢完成吧。至少,我现在会这么看。但现实,我们生活的现实,是和它有冲突的,所以 不完美也许才是都市人,应该必设的一种逻辑思维定势吧。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福。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话,这句话随处可见,流传至今,它道出了婚姻的真相。很多人讲,作家自己本身经历了不幸福的婚姻,才会有这样深刻的理解。这句话,没错。在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时,总感觉列夫.托尔斯泰在发泄心中的情绪。也许发泄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和写作。把它写出来的同时,情绪也就发泄完了,他依然健康。比烂醉如泥,纸醉金迷或许要强的很多。总有种,自我的感觉,世间万事万物,都在那里存在着,改变甚为其难在里面。但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时常出现难过或是痛苦。在这本小说的最后,用列文最后的成长,给出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精准解读,就是通过列文放出来的。列为最后想,基督、天主、佛教、伊斯兰都在给人画了个饼,用饼把自己框起来。正如中国流传了多年的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父母要外出多天,就烙了一个圆圈似的大饼,套在孩子的脖子上。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孩子还有饭吃。可孩子吃了前面嘴能够的着的大饼,但就是不愿用手去移动一些后面的大饼,导致饿死的结局。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我想说宗教也好,别人的价值观也罢,别人的施舍也好,都不如自己去好好试着去做更好的自己,来的简单而生动。善,的理解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最后,用列文的成长中的感悟,给出了他的答案。善,是不需要去听多么高深的思想,或是多么著名的教授讲述。善,最重要的是去做,去实践。

阅读的时光,结束了,而我们的生命还在继续。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什么也没了解,就结束了,也有很多人以为了解了很多,还有很多人了解了很多而不堪重压,还有很多人,在了解自己和世界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善的路径,这样最好。谢谢耐心的读者。

于长安一步斋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