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伤,是让人后知后觉的钝痛

第一次被人把“硬伤”这个词安到身上,是几年前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

彼时,我身后坐了一溜的同门师兄弟姐妹。而前面的老师们皆严肃端坐,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抛出来,而我接的还算顺利。正窃喜着这一关算是过了,等着不久后拿证就行了。但坐在c位的老师突然来了一句:

“你这个论文有硬伤啊!黄河三角洲包括的地域很多,你为啥只统计三个地市的?”

“因为巴拉巴拉巴拉……”意料之外的问题我只能勉强应付,有些手忙脚乱。反正我感觉那位老师对我的回答不太满意。

我们那一溜同门挨着出场,都完成后去了教室外面等结果。看大家心情都比我放松,我除外。当时我觉得假如我们组有一个没通过,那肯定就是我。甚至有些恐惧,万一答辩通不过,前期写论文的那些困难和心酸,还要重来一遍吗?

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但是谁能请动大文豪来替我写论文呀呀呀!

还好,后来我们组全部通过。但是“硬伤”这个词,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我心里。


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不,我还是不会写论文。当然工作生活中用到论文的时候也不多,即使有,天下文章一大……你懂得!!!

直到去年,省里来单位督导。还是坐在c位的领导,说起了政策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对于我们这份工作来说,是“硬伤”。

天哪!说的不就是我嘛!虽然当时我只是坐在一个犄角旮旯里,但还是下意识的一缩脖子,简直恨不得钻桌子底下去。

不爱学习,不关心实事,不积极进取。于是,多年欠下的债纷至杳来。我带着一身“硬伤”混迹于文字材料里,深深地埋在心里的那根刺仿佛活动了,让羞愧无比的我不借助道具也能立马表演口吐鲜血啊!

所以,奋斗吧!燃烧吧!即使千帆已过,百舸停泊。毕竟,只要有心,还能弥补,不是吗?

俗话说,只要用努力能解决的事(穷人一般不提“钱”字),那都不是事儿,难的是努力也办不到的事儿。所以,以上我说的,都不是重点。

重点在下面。


临近三八节的一天下午,单位为我们这群争奇斗艳的女同志组织了一次读书分享会和插花活动,温情满满,仪式感满满。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活动又“砸”出了我的一个大“硬伤”。

插花时,我们每人分了一个花篮,一把花,还有工具等等。然后花艺师在台上给我们演示、讲解。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我,兴致勃勃,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做的花篮好看极了。

我的花团锦簇

多么娇艳缤纷,花团锦簇啊!正如我同事说的:花还能有难看的嘛!更别说再配上我这浑然天成的手艺……

直到看到我两个同事的花篮成品,我才轰然发现区别——

清清的优雅脱俗

小娟的清新俏丽

看到清清和小娟的作品,我才觉得,她俩做的才叫花篮。而我的,多像一个迷你版的森林啊!还放错了地方,最好把那精致的花篮给我换成花盆,还得要粗矿版的。

所以,审美这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没有,才是真真的“硬伤”。

看一下我们三个人的穿衣打扮,对比就更明显了——清清的妆容每天都精致万分,衣品更甚,是真正的中年美少女;小娟即使怀着孕,每天的装扮也一丝不苟,看了让人相信那句“怀孕的女人是最美的”。

而我,怎么形容呢!大概是电视剧《刘老根》里的女二女三女四,那么个样儿的,没有最将就,只有更将就。

不说了,趁着节还没过完,我酝酿酝酿情绪再哭一会儿,说不定还能多诈出点儿锐的私房钱,让他再给我发一个安慰红包。

你可能感兴趣的:(硬伤,是让人后知后觉的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