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则名为“女白领冲动预付30多笔网购定金”的消息冲上了微博热搜。
蹲守在各主播直播间买买买的胡某讲述了自己一时脑热、疯狂剁手的“惨痛”经历:
“昨晚我看直播,觉得这也划算,那也划算,头脑一热就付了款,结果今天中午才发现,自己竟然预付了30多笔定金……”
网友纷纷表示深有同感:“我也是这样,一看优惠力度那么大,赶紧下单薅羊毛,结果羊毛还没薅到,自己的钱先没了。”
可一时剁手、事后后悔的人,又何止胡某一个呢?
去年双十一,四川泸州一女子痴迷网购欠下30万巨款,丈夫一度气到想要跳楼轻生。
对此,有人评价道:
负债经营自己的生活、无限放大人生的财务杠杠,最终只能做空自己原本拥有的一切。
去年汇丰银行发布了一组调查数据:
90后一代人的债务与收入比高达1850%,人均债务达12.79万元。
而最近,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
截止二季度末,中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54.28亿元。
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金碧辉煌的物质文明之下,这也想买,那也想要,是人生的常态;
但购物车越来越重,银行卡越来越轻,却成了人生的窘态。
在这个欲望被无限放大,消费变得触手可及的时代,我特别佩服一种人:
他们能抵御商家的诱惑,克制自己的欲望,理智消费,坚持存钱。
他们面对时代的变化、人生的变故能够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所谓“兜里有钱,心中不慌”,在这个时代,会存钱比会花钱重要得多。
能够坚持存钱,才是一个成年人的顶级自律。
存钱,是给未来存底气
有人说:钱重不重要,并不在于你,而在于你什么时候需要用到。
前段时间,好友方琼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上面只有简单的一句“请大家帮忙救救我父亲”和一个大病筹款链接入口。
我急忙问她怎么了。
她告诉我说,她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治疗费用高达40余万。
医院里花销如流水,每天光治疗费就得好几千,光是治疗前后的检查监测费用就花了6万,靶向治疗差不多要20万,更别提后面的化疗费用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场病击垮一个家。
看着被病魔折磨的父亲,好友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她哽咽地说:“我这些年,也不是没赚到钱。只是以前有父亲撑着……”
好友的父母以前都是教师,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她也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家境就不错,工作后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有什么生活压力。
基本所有的工资收入,都用在了自己身上。
商场大衣打折了,买;口红出新色号了,买;双十一双十二,一键下单,买买买......
结果就是,当至亲突患疾病时,她拿不出一分钱,只能低声下气地找亲戚朋友借。
多少人,和方琼一样,忙着精致,忙着消费。
有钱的时候,月月赚钱月月光、日日生财日日买,等到急需用钱而拿不出的时候才幡然醒悟:
原来,在未知的风险面前,银行卡上存款的额度也许就是生命的长度。
这个世界充满了风险和变故:
你以为身体强壮的父母还可以帮你遮风挡雨,但一场疾病,就能拖垮一个家庭;
你以为稳定的工作至少能保证你衣食无忧,但一场疫情,就让无数人陷入失业危机。
豆瓣上“负债者联盟”小组里,有这样一句特别扎心的话:
“一笔存款,也许并不能让你实现财富自由,更不能助你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当意外到来之时,没有存款,连命都很难保住。”
是啊,生活很难,人生实苦,要想活得舒坦,得看得远、想得宽,更得忍得住欲念、存得钱财。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都不知道谁先来。
现在存下的钱,就是你对抗风险的底气。
存钱,就是给自己存退路
知乎上有一个热帖,问题是:存钱的意义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来自于华裔演员刘玉玲的一次采访回答:
“我努力赚钱存钱,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小金库。
这样,当我不喜欢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可以有底气甩手走人,对折磨我的老板说:‘姐有钱,去你的吧!’”
诚然如此。
存钱的最大意义,就是留一条退路。
同样是在工作中受委屈。
《我是余欢水》中,郭京飞饰演的余欢水被上司骂“活得没人样”也不敢辞职;
而《创业时代》里周一围饰演的精英人士罗维却敢直接拍屁股走人。
为什么呢?
因为对毫无储蓄的余欢水而言,房贷、车贷、孩子的补课费都是重担,辞职这件事,他不敢、也不能;
而对于有存款的罗维来说,眼前这份工作并不是他唯一的出路——卡里存下的钱,就是他的退路,能为他的“任性”买单。
他们二人的差别境遇,就像网络上流传已久的那句话说的那样:
“存钱的最大好处,就是生活容错率高,不管做错了什么都能够及时弥补。
而没有存款、挣一分花一分,稍有差错,下个月的房租房贷就不知道从哪里出。”
是啊,成年人的退路,说白了,都是卡里的钱给的。
王尔德曾说过: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毕竟,在危机四伏的时代里,你存的钱,才是你生活中最大的安全感。
存钱,才是成年人的顶级自律
处在这个消费欲望被无限放大的时代里,如何才能掌控住自己的欲望,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呢?
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存钱的小技巧。
1. 试试固定百分比存款法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存不住钱?归根到底,他们对于存钱这件事,太放松了:
月初——“我要开始存钱了”;
月中——“这笔钱不能省,一定得花”;
月末——“下个月再存吧”。
如此循环往复,下月复下月,下月何其多。
与其如此,不如试试固定百分比存款法,“武断”一点,比如每个月把收入的30%强制存入银行。
几年后,你就会感慨账户上的余额,真香!
2. 警惕“破窗效应”
犯罪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破窗效应”,大意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存钱其实也是如此。
如果在存钱的同时,放纵自己打破储蓄账户的“窗户”而不及时收敛的话,那么你的银行卡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破洞”,直至最后变成一张空卡。
我身边有些朋友,平时也会存钱,但只要看到某些东西,比如新出的手机,再比如偶像的演唱会门票,就会从辛辛苦苦存下的钱里取出一部分来,久而久之,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想要存住钱,就要警惕破窗效应,非生老病死之紧急情况,绝不取出存款。
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月月挣钱月月光的窘境,逐渐转变身份,成为财富的积累者。
3. 学会开源式储蓄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又有人说:开源节流。
总而言之,要想存钱,必先赚钱。
在强制比例存款的前提下,赚得多,才存得多。
开源节流,永远是开源在前,节流在后,有赚才有存。
钱多有钱多的投资技巧,钱少有钱少的理财方案。
理财就是理生活,理财就是理人生,你必须为你的人生目标,确定财务支持计划。
曾在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觉得颇有道理:
“存钱就是一场修行,一场与欲望较量的修行。”
深以为然。
人生一世,白云苍狗,花钱是本能,存钱才是本事。
唯有懂得节制自己的物欲,才能抗得了风险,控得住人生。
往后余生,愿你不为物役、不为钱恼,放下物欲去存钱。
愿你卡里有存款、心底有笃定,会赚钱,更会存钱。
与朋友们共勉。
来自: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