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未必很长:医院病患阿姨的一句话,让我心头哽咽

上周去医院做了个门诊小手术,按照医生要求,术后还需要对伤口做4天放疗,手术很顺利,放疗则是需要通过仪器照射2、3分钟,也并没有什么不适感。但是在医院放疗室的一周时间,每天看着门诊室里拥挤的人群和放疗室外一位位等待治疗的病患和家属,心里的触动越来越大……

因为放疗和化疗在同一个地方,所以前来治疗的很多都是癌症或者病症严重的患者,病人每天需要按照医生约定的时间在门外排队等候,然后依次进去治疗。

来这里进行治疗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姨,大部分的人因为长期化疗掉光了头发,只能在正值酷暑的8月带着帽子。也许是由于长期来化疗的缘故,她们总是能三五人聚在一起热络的聊天,聊来自哪里,家长里短,孩子孙子……

如果不是他们长期被病痛折磨到骨瘦如柴的身体和蜡黄没有血色的面容,我会以为她们跟小区楼下围坐在一起的大妈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她们交流着病情,或者谈论着治疗的注意事项,言语中并没有想象的绝望和痛苦,有的只是接受现实后的无可奈何。

在我第二次去做治疗排队等候的时候,一个阿姨坐到了我的旁边。

“姑娘,问一下几点了?”

“10点40了”

我的视线并未离开手中的手机。

“我想问一下,做这个之前是不是要抹药啊,他们说会灼伤皮肤?”

这时我放下了手机,看到她脸上有些许疑惑。

“我没有抹药,要不您问一下里面的大夫。”

“姑娘你要做几次啊”

“我要做4次,今天第2次了”

“哦那你次数少不用抹药,我要做24次。”

听完最后那句24次,心里咯噔一下。放化疗有很强的辐射,对身体有一定伤害,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病症,怎么会做那么多次。中途她起身去接水,看着她缓缓挪动的脚步,突然很心疼她。

当我们健康的时候,是无法体会自己有多幸福的。我在埋怨占用了我四个早上的时间来做治疗,在那位阿姨的语气里竟成了些许羡慕的对象。

罗振宇的节目《知识就是力量》里面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一生的本质,是一段时间。时间才是你最根本资源的刚性约束,是一个人的决定性边界。

那些去做治疗的阿姨们,忍受着病痛和治疗带来的二次伤害,家庭承受着高额的经济负担,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延续生命,延长时间。而我们却熬夜透支健康,浪费着最宝贵的时间资源,一个人最根本的、和世界交流的唯一拥有的资源。

人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你认为你有时间。

电影《时间规划局》里所有人的生命被设定在了25岁,25岁之后唯一继续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时间,可以是工作、借贷、交易、变卖,甚至是抢劫。于是时间就成了这个世界的流通货币。

每个人的手臂上都有一个在倒计时的时间,当时间归零,生命结束。

在那个“时间就是生命”的世界里,面对的一分一秒都会在手臂上闪过,仿佛做的每件事都是在告别,富人拥有无穷的时间,肆意挥霍,而穷人却拼命的为了手臂上的时间不归零而残喘努力。

其实从我们来到世界的那一刻开始,人生就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YouTube上有个关于【时间】的演讲,不到 5分钟,却扎了无数人的心。

演讲者给我们算了一笔时间账,按人的平均寿命78岁来算,除去睡觉、吃饭、工作、社交、做家务、购物打扮……这些时间,真正属于自己的不过短短9年时间。

总以为余生很长,很多事情不着急。别再说什么“等以后……下次再说……”其实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有的只是现在。

记得当初去学游泳,同事知道了说她也想学,我便邀她一起来上课,刚好还可以作伴,同事说最近很忙,等忙完这阵就学,于是再没有了下文,我学完也没见她出现,直到她有次去三亚玩,发微信给我,说真后悔当初没有跟我一起学,现在看着干净漂亮的泳池,只能羡慕那些会游泳的人。

知乎上有人问:怎样才能珍惜时间?其中有个回答是: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

虽然略显鸡汤,但如果真能这样想,人生想必会少很多遗憾吧。

所以去做你想做的事吧,不论是学摄影还是学弹琴,只要是你想做的,不要让自己后悔。跟相爱的人好好在一起吧,不要只是想念和回忆,而是一同去创造更多的“现在”,相互握着的手才最温暖,彼此的怀抱才最窝心。怀念不如相见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每一天都只有24小时,每一瞬间都是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

愿你我都能在时间画卷上浸润出生命的浓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生未必很长:医院病患阿姨的一句话,让我心头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