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欲念之火

翻出《洛丽塔》又读了一遍,熟悉的文字,从一开始就让人沉迷——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尽管主万的翻译,足够载入人类翻译灾难史,但无论如何,这是纳博科夫的文字,依然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找到阅读的快感。

《洛丽塔》被拍成电影,先是大师库布里克执导,与原著同名,碍于时代局限,很晦涩,很克制。后来情色大师阿德里安·莱恩接过导筒,驾轻就熟,拍出了原著不太张扬又无处不在的靡靡。

给人最大不适应的地方,是再次搬上荧幕之后的中文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东坡先生的诗作,东坡写诗,有对张先老夫少妻的调侃,并不能传达《洛丽塔》全部的内涵。其实,《洛丽塔》就很好了。

电影开始,亨·亨驾驶着车辆,他漫无目的地逆行,两根沾满血污的手指,捏着洛丽塔留下的发卡。

他是一个喜欢“性感少女”的怪胎,关于这一点,观众没必要为他辩解,原著中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喜欢年轻性感的肉体,在初恋女友去世之后,他一度像一个猎人一样,四处物色着自己的猎物。

人总是有一些癖好,无所谓对错。在洛丽塔出现之前,亨·亨的这种癖好有着变态的意味,而洛丽塔出现之后,癖好就变成了一种长情。

出现在她们家的时候,他不堪忍受,几乎夺门而出,而看到花园里含苞待放的洛丽塔时,他在一瞬间改变了主意。

亨·亨对洛丽塔的爱是一见钟情的,尽管这一见钟情最初可能源于自己特殊的癖好。

总之,他为了她留了下来,不惜以作为他的继父为代价。后来不久,她的母亲意外去世,她理所应当的属于了他。

他带着她去旅行,横穿整个美国,在旅途中他们终于突破了伦理的约束,将自己赤裸裸的献祭给对方。

无论是小说原著还是电影,对亨·亨和洛丽塔之间的性描写其实都是点到为止的,给《一树梨花压海棠》打上一个“情色”的标签是不太恰当的,他们只是徘徊在情与色之间,成为被命运捉弄的对象。

当读者或者观众第一次见到亨·亨的时候,很容易将他定义为一个娈童的变态,他兼具诗人和疯子的气质,让人误以为他是玩弄“性感少女”的好手。直到和洛丽塔一较高下,我们发现他才是被玩弄的那一个

他们第一次旅行结束之后,他天真的以为可以安安稳稳的和她度过余生了。但她其实一直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个小算盘带给他不安,于是他带着她进行了第二次旅行,说是旅行,其实是向深渊里掉落。

洛丽塔一路给奎尔蒂留下标记,让后者始终如影随形的跟着自己,亨·亨也无能为力——他太爱她了,以至于压根无法控制住她。

而她从一开始就没有爱过他,她对他只是利用,最开始利用他说服母亲去镜湖边,后来摩挲着他的大腿根要求更多的零花钱,再到不辞而别的三年后向他讨要生活费……洛丽塔以自己“性感少女”的天然优势自然而然的利用着亨·亨,而后者甘之若饴的享受着这种利用。

所以我跟很多观众的观点是不同的,我认为《一树梨花压海棠》不是一部爱情电影,爱情是相互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呈现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一段荒唐的沉溺

在长久的预谋之后,洛丽塔终于离开了他,他发疯一般的寻找,一无所获。

三年之后,他收到了她的信,开心的不得了。

沉溺是持久的,三年已过,这个中年男人依然没有放下他的洛丽塔,但沉溺带来的是失控,他去找她,开始还能自持,到后来,便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说:你不要碰我,你再碰我,我就要死了。

我对亨·亨看法的改观,是从这里开始的。洛丽塔已身为人妇,她显然已经不是曾经的“性感少女”,但亨·亨依然深陷其中,这说明支配他的已经不是变态的癖好了,而是深远绵长的爱——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当日的如花妖女,现在只剩下枯叶回乡。苍白,混俗,臃肿,腹中是别人的骨肉。但我爱她。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谢,怎样都可以。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他央求她和自己一起离开,她拒绝了。她当然会拒绝,因为她从来也没有爱过他!

于是他去找奎尔蒂,亲手射杀了他。亨·亨是一个充满悲剧的角色,他的悲剧之处在于到末了也没明白洛丽塔的出走不是由于奎尔蒂的勾引,没有人勾引,她依然要走,她不可能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生活一辈子。

或许他也明白,但怯于承认她的无爱,而这又是另一种悲剧了。

电影结尾,亨·亨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回首往事。洛丽塔在尘世间,活成平凡妇人的模样。

爱情这回事,毁人比救人来得更容易,历来如此。

有人从《一树梨花压海棠》引申出政治的寓意,说是“古老的欧洲强奸了年幼的美国”或者是“年幼的美国诱奸了古老的欧洲”。我觉得没这个必要,文学艺术是包容的,单独拎一部分出来说事是不客观的,况且,无论原著还是电影,其实都没有强调的强奸与诱奸。

站在我的角度来看,《一树梨花压海棠》呈现出的是一个人因为爱情发生的变化——他最初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癖好留下来的,却不知不觉的陷入爱情的沼泽,越陷越深,浑不自知。它也呈现了爱情中常态的不对等,和我们当下大多数人并无二致——

爱着得不到的人,做着不愿醒的梦。


更多精彩影评,欢迎移步公众号《尺度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之光,欲念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