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自由人吗?——送别大师 读林清玄《菩提系列精选集》

“心能自由,则不处不在,无处不安。”最近,一直在读林清玄先生的“菩提系列精选集”第三部——《境明 千里皆明》。也是在这期间,乍闻先生仙去的消息,不由震惊不已。

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作为台湾最高产的作家,林清玄毕生出版书籍160余种。如今大师远去,却留给了我们通透豁达的文章、妙笔生花的文字,启迪着人的心智,引导人向更高的境界追求。

《 境明 千里皆明 》封面

慈悲的敲钟人 地狱里刹那的微光

在《幽冥钟》一文中,林清玄写到了山寺中夜晚敲起的钟声,唤做“幽冥钟”。这钟声只有在夜里才敲,要敲足一百零八下,专为了地狱中沦落受苦的众生所敲。只有在每一下响起的钟声里,地狱的永夜中,才会迎来刹那的光亮。而当钟声歇下时,光便又消失了。

所以,敲钟的人要怀着一颗慈悲的心,“要敲的不疾不徐,前声刚断,后声随续,使那一百零八下的钟声,声声相续,这样,恶道里的众生才能有一小段不受苦的时间。”而在这刹那的光中,恶道里的众人得以看经听经,忏悔己身,弥补罪业,渴盼出离这无间地狱。

读到这里,不禁感慨,林清玄先生何尝不是那个拥有慈悲心、传道的敲钟人。一篇短短的故事告诉世人,当我们身处光明之域时,不知光明的可贵,总是虚度光阴;当我们身处黑暗的无间地狱,只有借助钟声响起,才能看到刹那微芒,才能悔过自己以往的种种不端,才珍重体会光明的可贵、人间的美好。所以,珍惜眼前的一切吧。

拍摄自《 境明 千里皆明 》内页插画

心能自由无处不安 你是个自由人吗?

人生而为人,区别于飞禽走兽,不外乎开明了心智,有了独立的思考。而心有千千结,人有百不同。那么,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读到《自由人》一文,方知原来有禅学大师已把世界的人分为三种类型,一曰纯朴未开、不受知识苦恼的“自然人”,二曰头脑清晰、知能发达。却反受尽“知”烦恼的“知识人”,三曰超脱了“知”和“情意”烦恼、任运无碍过活的“自由人”。

面对同一双摆放不整齐的拖鞋,“自然人”只按吩咐行事,不管其他事物;“知识人”既想摆正拖鞋,又想忙于其他事务,结果却是烦恼不断;“自由人”则随遇而安,顺势而为,该摆好拖鞋就去做,然后再做其他事务,“心地自然平直”地面对一切。

“自由人”的境界,显然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平和与宁静,但是真正达到这一境界,又谈何容易?在林清玄的笔下, 禅宗追求“自由人”境界,通过内心层面的宗教精进,达到心性的自由,实现真正的安心与立命。

而这种佛教的自由,在于超越凡夫界相对的自由,进入绝对的境界,“使自己的心性进入光明的、和谐的、圆融的、无分别的世界”。所以,在林清玄的笔下,“凡是可以思量的,它不是自由;凡有断灭的,它不是自由;凡有所住的(即使住的是枯木寒岩)也不是自由……心能自由,则无处不在,无处不安。”

多么玄妙的境界!可现实生活中,太多人的心被重重藤葛缠绕、被重重枷锁包围。有的为名利所累,执着于封侯拜相、成名成家;有的为金钱所累,执着于工作、挣钱,唯金钱至上;有的为外貌所累,执着于脸蛋的美丽,削骨、垫鼻无所不用……太多的执念围绕着凡俗之人,使我们活得很累很累。

虽然我们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着并没有错,但千万不要让生活的执念,牵着你的鼻子走,而是要做主人才行。有时候“放下”,或许就是为了更进一步。不过,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你我都难以成为真正自由的人,但是我们可以提醒自己往自由的道路上走。所以,记住林清玄写下的这段话吧——

“少一点贪念,就少一点物欲的缠缚,多一点淡泊的自由;少一点嗔心,就少一点怨恨的纠葛,多一点平静的自由;少一点愚痴,就少一点情爱与知解的牵扯,多一点儿清明的自由。”

拍摄自《 境明 千里皆明 》内页插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个自由人吗?——送别大师 读林清玄《菩提系列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