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突然接到了闺蜜的电话,电话那端一阵漫长的沉默,只有隐隐的抽泣声。我一瞬间语塞,不知道能如何安慰她。终于那头传来了她的声音,可是一个短短的招呼过后,又是一阵嚎啕。我知道,她在这样的深夜给我打来电话,必然是有了太多委屈和不如意,却不能向丈夫倾诉。果然,在近一个小时的哭泣和断断续续的诉说中,育儿压力、工作压力、家庭生活压力这些熟得不能再熟的话题被反复提起。
其实,在朋友们眼中,她和丈夫是旁人羡慕不来的神仙眷侣。两人自学生时代一起留学,毕业回到家乡创业,又育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她的丈夫支持她将爱好变成事业,甚至为了从旁协助去学习了各种技能,面对公司的种种难题也和她并肩面对。两人琴瑟和鸣,是圈子里出了名的模范夫妻。可即使拥有这样美满的家庭,她依然有无法向丈夫倾诉的苦闷,只能在深夜12点躲进次卧蒙在被子里一个人痛哭。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种即使对方就躺在身边却无法宣之于口的孤独感,多少人在深夜里睁着眼睛品味。
02
年纪渐长,成年人似乎也有了越来越多只能独尝的孤寂。随着第一批90后进入30代,80后走在奔四的路上,成年人的孤独、焦虑开始浮出水面。
KY研究所面向社会发出过一份名为《成年人友谊》的调查问卷,参与调查者有28319人。在这近3万人中,高达86%的人认为自己的“好朋友”在10个以内。而在更亲密的“挚友”一栏,63%的人认为自己只有1-3个挚友,甚至13%的人认为一个也没有。
曾经刷爆网络的“十级孤独”等级表,从一个人逛超市到一个人做手术,明明白白写着“我只有自己”。
而最扎心的,是有一条评论写着“最可怕的是你明明有对象有朋友,却还要一个人”。
是啊,明明处在人群中心,世界依然只有自己的感觉谁没体会过呢。好像站在十字路口,来来往往都是行人,一些熟悉的不熟悉的面孔就在你旁边,他们向你招手,说着“快来呀,一起走”。可你就是迈不出步伐,甚至连握住他们伸出的手都做不到。你渴望被拥抱,却不知道能去拥抱谁。你想倾诉,却不知道向谁倾诉。好像一瞬间那些人又都不见了,世界白茫茫的,又只有你了。
03
我想每个人都会发现你身边的同事也好、朋友也罢,甚至是你自己,有人越来越谨慎,对自己的事情永远缄口不言。有人却开始喜欢和陌生人交心,往往伴随着负能量的宣泄。其实,这正是孤独的两种表现。
那么孤独感到底从何而来呢?
鲁迅先生在《小杂谈》中写道“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因着这不相通的悲欢,太多人迷失在孤独感中。
若细细说来,原因大抵如下:
1. 自一脚踏入社会开始,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人生路程,独一无二。离开了老师同学、家人朋友,没有人能再为你披荆斩棘。独自旅行的喜怒哀乐,正是孤独感的根源。
2. 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灵魂契合之人少之又少。因而很多问题上与他人的不同思想导致不被理解的孤独感也很正常。
3. 而立之年,大多数人已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家人奋斗的人不敢松懈一丝一毫,承受的压力也化作了内心的孤独。
04
难道就要这样一直被孤独掌控?
闻一多先生说“尽可多创造快乐去填满时间,哪可活活缚着时间来陪着快乐”。
睿智的人不仅创造快乐,更善于享受孤独,与自己相处。
若真要习得这项技能,不如从以下几件小事开始:
1.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文字、照片都可以;
2.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打发空闲时间;
3.适当暴露自己,但不要和盘托出,保有自己的小天地。
05
谁说孤独一定是坏事?它是帮助你窥视内心的一面镜子,是催人清醒的一剂良药。成年人要有拥抱自己的力量,保持温暖,保持赤诚,保持热爱,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
PS: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