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旅行能带给我们什么?摆脱单调无趣的工作?远离一成不变的生活?躲避暂时难以面对的困境?亦或是在全新的环境中能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生活该有的模样?

      我想最重要的,旅行能帮你摆脱工具意识。因为在熟悉的场景里,你看到的一切或多或少都会工具化。比如,站在熟悉的十字路口,闭上眼你都知道哪一条路是通往公司的,几点几分坐车可以完美避开早晚高峰,城东哪条路的尽头拐个弯儿有家烘焙坊的俄罗斯大列巴超级美味,城西茶文化一条街中有家茶秀的老板儒雅风趣,适合品茗谈天,放松心情。举目四望,这个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如蜘蛛网一样在你面前展开的一切,对你来说,都在日复一日中不知不觉成为达成某个具体目标的工具。而一个常年生活在工具化心态里的人,哪里能灵魂有香气,谈笑入松风呢?

      这时,假如适时地切换到一个陌生的场景中,即便那里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没有名胜古迹,没有宜人的风景,也会让人产生审美快感。为什么呢?因为陌生的环境会拉开人和生活间的审美距离。在陌生的城市,同样是站在十字路口,你并不知道眼前的每一条路会通向哪里,而你也并不急着赶路。这就意味着这个路口对你来说并不是通往某个目标的工具。就算走错了,你也不会生气,你会用悠然的心态欣赏街头如潮的人群,看着他们面无表情步履匆匆,油然而生一种超越平凡生活的闲适。一轮朦胧的秋月,一处无名的花草,都会带给你猝不及防的愉悦。徜徉山水间,说不定还能体会一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领悟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通透。

    最好的审美距离不但要远,还要高。即便没有出门旅行,只要你登上所在城市的制高点,你就和现实生活拉开了审美距离。在俯瞰的视角下,一切熟悉的东西都变得陌生了。所有的街道和房子都没有发生任何实质的改变,但你的新视角赋予了他们全新的空间关系。

      诗歌的美感就是这么来的。想想看,有哪一首诗的内容完全超出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心似千丝网,中有千千结”,这些诗句所吟唱的不都是我们熟悉的景象和情感吗?为什么同样的内容用日常语言讲出来就平淡乏味,写进诗歌就激荡人心呢?原因就在倒装、押韵、对仗这些修辞技巧地运用,拉开了诗歌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距离,而正是距离,产生了美。

      从本质上说,诗和远方从登高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回事。这就让人不由想起前几年网上特别流行的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为什么“诗和远方”会被相提并论?因为从根本上说,诗也好,远方也好,其实说的都是与生活的距离。

      如果一个人既不登高也不旅行,很难想象他会有对诗歌的强烈感受力。那么从美学的角度定义,这个人就会显得俗气。我们会觉得这个人斤斤计较,非常现实。这也没什么不好,不能说俗气就是坏事。但我们很难喜欢这样的人,不大愿意和他相处,就是因为俗气这一面体现的是人的动物性。而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进,想要摆脱的,正是人的动物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