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面管教?

游学于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了博得上万点赞的清流!问题是胖揍管用吗?那问题来了,你说这也没用,那也没用,你来支个招呗,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好方法?今儿,大招来了!

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娇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娇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在这样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解决“熊孩子”的大招,更是培养好孩子的法宝。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估计现在更多啦)。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仅美国销量就超过4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思维导图

场景:有一天,我听到自己又朝孩子大吼:“我说了一百遍了,收起你的玩具!”,我忽然明白了真正的“笨蛋”是谁—-肯定不是我的孩子!

现在大人倍感沮丧,因为现在的孩子们的行为已不再像他们当年

为什么没有以前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感和上进心?

 因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化是造成孩子们变化的直接原因。

第一变化,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孩子们只是在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他们也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

另一个变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父母们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我们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没有责任感。

这些让大人们感到沮丧的很多行为难题,是能够改变的,关键是大人要首先改变自己,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抱怨。

三种父母教养方式:

1、严厉(过度控制):有规矩但没有自由   没有选择   “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2、娇纵(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没有规矩  无限的选择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有规矩也有自由   有限制的选择 “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严厉型—惩罚也有管用的时候,比如立即制止不良行为这一点来说,惩罚确实有短期的作用。但从长期来说会产生负面效果,惩罚会造成愤怒、报复、反叛和退缩。想想你自己上一次被羞辱或被不公正对待时的感觉吧。你当时有合作的意愿了吗?想要表现得更好了吗?

太多的父母认为在生气是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

娇纵型---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你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则。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比如说我早就告诉你了)。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你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中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和技能。

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カ“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如果允许孩子在为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时与父母并肩做事、边干边学,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出这些感知力和技能来。

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培养出责任感,孩子才能具备以上七项重要感知和技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与议题。

是什么在起作用?

很多人认为严厉和惩罚有效,且效果立竿见影。惩罚确实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是人们往往忽略它的代价和长期效果。事实上,孩子会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作为长期效果回敬我们的惩罚。

惩罚会造成的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 ——“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 ——“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 ——“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 ——“我是个坏孩子。”

孩子通常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作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在潜意识中认定“我是一个坏孩子”,并会继续扮演“坏”的角色;而另一个也认定自己“坏”的孩子则可能会变成一个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求得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的爱。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大人需要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何种长期负面效果,而不要被当时的短期效果所愚弄。

神农架天生桥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的不当行为建立在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上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父母和老师们坚持使用惩罚手段的首要原因之一是,惩罚有效——短期有效。惩罚通常会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问题在于成年人不了解惩罚的长期负面效果。

另外一些原因是,他们担心不惩罚就只能骄纵孩子;他们害怕会对孩子失去控制;害怕没有尽到作为父母和老师的责任。而且,惩罚很容易。

最后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受到惩罚的孩子不可能会想:“噢,谢谢你,这对我太有帮助了。”相反,他们想的是反叛,或者以严重地丧失自我为代价而屈从。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惩罚教给孩子的是暴力、偷偷摸摸、不自尊自爱以及其他的负面“技能”。正面管教方法能够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还会教给孩子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值得强调的是,太多的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是“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

我们不可能用“原始脑”做出理性的思考。

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

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

★以下是一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

1、等一下就轮到你啦。

2、我知道你能換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3、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4、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5、要做,不要说。(例如,平静地默默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该怎么做。)

6、我们待会儿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7、(当孩子在商店发脾气时)“我们现在要离开商店,待会儿(或明天)再来。”

这些技巧有助于你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话语,并增进孩子们的合作。

当你决定不再用惩罚手段时,就需要练习新的技巧。而且,你需要花时间来帮助孩子学会相互尊重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正面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