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问了2000个家长:国内孩子“幼升小”到底有多拼?

最近,一度引起争议的香港TVB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再次在“幼升小”升学季引发大家讨论。

影片真实展示了香港的幼升小有多拼:有妈妈从怀孕就开始准备,因为名校只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所以要算好月份什么时候怀孕;也有爸爸为了让孩子进好的幼儿园,毅然放弃自己的工作去学校面试当一名校工。

香港纪录片让大家看到教育竞争的疯狂,而更触动人的,是纪录片那些焦虑又疲惫的故事,让无数在一线城市同样为孩子升学操心的家长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其实,不管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每一次家长为孩子未来所产生的焦虑,都是母爱父爱的一种流露。

只是当我们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裹挟下,给自己也给孩子极大的压力和紧张感的同时,也许停下来思考,到底希望孩子收获怎样的人生,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最重要的。

正如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那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 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而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成就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一次,我们也特别在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家长群与两千多个父母一起探讨了孩子幼升小的教育问题,精选了一些他们的回答并结合众多网友的声音,做了首期“幼升小”教育话题整理,也许您能从中获得新的思考。

得学区房者得天下型

@ 芦笙

幼升小所有的问题,几乎都可以用一个答案解答:学区房。

@ 小丽爸

为了上全封闭管理的私立学校能够走读,买了学区房,一个学期后,孩子自己要求住校......

@ 多多妈

有房产不想转户口出来,现在面临着无法就近读书,得回到户口所在地读书。

@ 浩宇妈妈

幼升小正在考虑买学区房的过程中,把户口转过去,为了划片区就近入学政策。

@ 新来的

为了好学校的学位倾其所有在魔都买了一个老破小的学区房,好歹能撑到中学了。

焦虑焦虑型

@ 果果麻麻

为孩子幼升小,专门上了一个民办冲刺班,各种刷题,还有面试时注意的细节,最近有点焦虑啊。

@ 网友

我妈在外面给我弟写幼升小的简历,我在房间里写大学三位一体的个人简历,并互相吐槽简历真他妈难写。四口之家太奇妙。

@ 露露

备战幼升小一个月,感觉自己苍老了几十岁。

@ 艾尔妈

好几年没焦虑了,明天开始幼升小报名,各种要求越来越奇葩。

@ 鹏妈

看了一天私立学校幼升小的面试题,压力山大,大人都答不上来。

稳住阵脚型

@ 老萧

在香港的学校原则上科任老师不与家长沟通,仅限字面交流。所以选了一所鲜见的可以每日与老师微信交流,并且尤其尊重孩子个性发展的直属学校,但是得以倍增的路途时间作为代价。

@ 晓娜妈妈

虽然上了全市数一数二的校区,但是分班后的班主任是外校新竞聘的,完全和学校的理念文化不一致。

@ 小欧爸爸

总觉得小学阶段跟对老师很重要,择校择的是孩子的朋友圈。

@ 小楠妈妈

为了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前几年在幼儿园就开始做好双语准备。

@ 济南

在孩子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上哪个小学了,高瞻远瞩。

拼命三娘型

@ 天天妈

家里宝贝6个月就被带去上全英文的早教课,读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放学了还要去外面的兴趣班上课。

@ 小辣椒

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这学那,关键各种兴趣班还死贵。

@ 网友乐教

虽然不想承认这种现象,但是你看到别的爸爸妈妈都那么拼,自己也不想落后被淘汰,然后自己也只能跟着拼了。

@ 炜炜

本来是做金融的,后来自己转行到学校做教育,就是为了给孩子之后的求学“铺路”。

感觉身体被掏空型

@ 璐璐妈

家里老人前天晚上不睡觉就去排队拿号,我今天凌晨三点去换班。

@ 张爸爸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让直接面试以后,已经是一家老总的我,也得凌晨5点去排队,领取“参观学校”的入场券。

@ 刘轩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读书好累,现在做了父母才发现,真的都不算什么。

@ 罐头麻麻

之前好不容易折腾半年,等到领取通知书的时候,还没收到确认短信。

佛系型

@ 网友姑姑

我只希望我的baby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到现在都没想过要读个名校为荣。

@ 糖糖

目前没打算给孩子报任何早教,因为我觉得那是在浪费她的时间也是在浪费我的钱。有那时间不如带孩子去多走走多看看。

@ 小莉爸

我女儿不喜欢兴趣班,我就没让她去,我觉得她开心就好,童年干嘛那么累。

@ 网友

宝贝,咱回家吧,不念了。

笑看风云型

@ 姥姥家

大家都在为幼升小、学区房焦虑,可能我都经历过了,觉得还好吧。

@ 琳琳

家里有成绩优秀的娃,感觉啥都不愁。

@ 欧爸

运气很好,孩子择校的时候选了一个旁边的学校,后来被其他家长羡慕,说是开发区最好的小学。

柠檬酸型

@ 网友默

好的民办小学现在都得摇号。

@ 八宝麻麻

魔都的孩子已经不拼爹,开始拼爷爷。

@ 网友零距离

很多所谓的栽培并没有什么用,我周围看到的成功的例子都不是用小时候各种兴趣班堆砌起来的。

@ 麦克

只能说现在的孩子真可怜,想想我们小时候都是满山跑,哪里这么多烦恼。

@ 网友然鹅

幼升小的面试就不能考点实用技能吗。

目瞪口呆型

@ 小精灵

看到那些幼升小的“烧脑”面试题,我觉得我这种智商还是不要生孩子了。

@ 网友郎朗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招生,孩子面试通过的条件,得要家长的身材好。

@ 网友曼达

幼升小就这么拼,以后呢,太难了。

@ 网友白开水

让我一个还在拍拖的人有种莫名的紧张感。

欲哭无泪型

@ 徐博士

就奔着读小学才买的房,结果就划片区,感觉买瞎了。

@ 丫丫妈

好不容易带起资料去报名,但是被告知经济适用房不能用作孩子上学,心头一紧。

@ 林贝儿麻麻

度过了煎熬的五天五夜终于等来了结果,心急入焚,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心理重压,还是择校失败,只能回片区学校。感恩吧。

@ 高菲

孩子连续落榜,求作为家长的心理阴影面积。

@ 云溪妈

家有二孩,默默掐人中。

北大校长蔡元培说过一句话:“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不知不觉间,孩子择校已经变成一场战争——想让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就必须争夺国内一线城市有限且越来越紧缺的优质教育资源。

去年上映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印度电影《起跑线》,片中关于教育的不公、择校的思考等,同样值得大家品味。

导演借一个家庭为孩子择校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却容易被忽略的道理——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

其一,择校时,排名只是一个参考,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学校关注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能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其二,不管选择怎样的学校,家长都有一个逃不掉的终极任务,那就是身体力行,在德行上给孩子树一个榜样,就像拉吉一样,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敢与善良;

其三,我们为孩子选择的圈子,不应简单粗暴地以阶级作为区分,正如影片中的希亚姆一家,其可贵的品质足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电影里,虽然富人与穷人之间有截然不同的起跑线,但如果孩子的人生有起跑线,为人父母的我们,才是最重要的那一条。

以上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分享到朋友圈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问了2000个家长:国内孩子“幼升小”到底有多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