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何有之乡遇见庄子———《庄子与你》1

作者:

北京新学书院  曾昭旭教授


图片发自App


在中华历史上,有两个人在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据有同样崇高的地位,也发挥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就是孟子和庄子。

孟子在儒学上地位仅次于孔子,称为“亚圣”,但在文学史上可比孔子还重要。乃是因为孔子的道德生命还是以内敛的体验实践为主,孟子却是由内而外,发挥出道德生命的光辉热力,因此文采文气也自然比较盛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便自谓深受孟子的影响。也可以说孟子秉持他的养气之道,建立起儒家型刚健的文学典范。

图片发自App


至于庄子,则是不但在道家哲学上的地位丝毫不比老子逊色,在文学上的影响更是独步千古。历代的诗人、文人、艺术家,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庄子的。为什么呢?便因中国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本质上都是一种生命哲学。哲学的呈现形态因此不近于科学(如西方哲学)而近于文学;也就是不适合用概念语言进行分析论证,而适合辩证地即事说理,或设计种种故事情节、象征隐喻来进行对“道”的烘托指点。就此而言,不但儒家说理嫌于质实(因此更接近真实的生活而非虚拟的文学);就是同属道家的老子,对道的表示也嫌偏于理(形上之道)而略于文(文学之文)。真正在哲学、文学两路都达到高明圆妙之境而即文即道的,恐怕以庄子为第一人。可以说,庄子不但建立了以气韵生动为主的道家型文学典范,也展示了生命哲学应如何表述的语言使用规准。如他的〈齐物论〉便是“中国哲学方法论”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正由于庄子具有这样重要又特殊的身份与性格,所以我觉得要介绍庄子,不管是其人或其书,比起介绍孔子、孟子、老子都难得多。当我在本报以小专栏方式谈论过孔、老、孟之后,虽然以“爱情是什么东西”、“自我是什么东西”两专栏又拖过三、四年,如今终仍不得不面对庄子之时,老实说,可真是我的一大考验。

就更不用说《庄子》书中每一篇都是长文,而且文意自然贯串,难以割裂,极不适合用小专栏、短篇幅来介绍了!

那怎么办呢?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就看着办罢!

其实轻松点,别紧张,不妨顺生命之自然,而随感随应,这不正是庄子的根本精义所在吗?不也正是庄子所谓“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齐物论〉)吗?


图片发自App


现在的我是这么想的:

不妨先从文学的角度,谈谈《庄子》书中的一些重要寓言,然后从此切入,去谈庄子的生命哲理。

当然,在寓言与哲理之间,我们会时时引当代人的生活事件以为印证,也不忘都要回归到《庄子》文本中的精言妙语以为依据。而在文与理之间、古与今之间,在作者、诠释者与读者之间,是否会偶而碰撞出什么火花,映照出什么境界,就非我所知,也无从挂怀了!庄子不是说吗:“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齐物论〉)

而在开讲之前,我们不妨就先简单介绍一下庄子其人其书罢!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蒙地人,生平不可考,只知道做过漆园吏……总之,庄子就是个凡人,或说一般人,就如同你我一样有起码的姓名、籍贯、学经历以聊供指认。其实这不就够了吗?其他的丰功伟业、特殊禀赋,只徒然让人生变得复杂不清爽、负担不自由罢了!有了多余的这些,人就做不成凡人了!没有了无谓的这些,人才是纯然在生活着的真人啊!

而庄子,就是一个平凡、普通的真人。

至于《庄子》这本书,到底是不是庄子写的?老实说,也不可确考。历来有许多学者,就每一篇内文猜来猜去,聚讼纷纭,也无法有不可动摇的答案。意见比较一致的,是认为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应该是庄子写的。至于外篇、杂篇中的文章,就恐怕不是庄子所作,而只是因思理与庄子同调而被编辑进同一部书罢了!

为什么只说内七篇应该是庄子写的,而不肯定说就是庄子写的呢?就因为在客观考证上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但这样说来不是很扯吗?我们对它叹为观止的这部奇书,竟然连是不是庄子写的都不确定,那么我们前文对庄子这么推崇不就都落空了吗?

其实您也不用担心,我知道内七篇一定是庄子写的。这怎么说?

图片发自App


这可以有两个步骤来证明。第一步:我们遍观内外杂篇的所有文章,的确以内七篇义理最为闳深而纯正,笔法最为绵密而一致,应该是出于同一人之手。不像外杂篇,水准不一,驳杂不纯;即使是写得最好的〈秋水〉、〈天下〉,与内七篇相比,也依然嫌有斧凿之迹。

第二步:既然通过上述的“内证”(有别于资料考证的“外证”),可以认定内七篇出于同一人之手,那么这人是谁呢?很简单,我们就设定写七篇的人名为庄子,于是内七篇就一定是庄子写的了!(因为这就是我们的设定呀!)

您一定说这不是太扯了吗?我说一点也不!前面介绍庄子其人时不是说他就是凡人、一般人,也就是真人吗?原来这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称“庄子”时,其实不是就每个人有限而分化的形貌来指称(在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也是渺小而无常的),而是就每个人生命内部普遍而真实的生命来说的。我们正是就这点本质而称“真人”。而《庄子》内七篇要呈现的正是这一点真人的本质,那么它除了真人,还有谁能写得出来呢?既然庄子的命名之义就是指称真人,那么《庄子》内七篇是庄子写的,不正是天经地义吗?

您还觉得我说的太扯吗?如果是,您大概就很难懂庄子。如果觉得有道理,或者恍然若有所悟,那么恭喜你,您可以欣然开始来读这个专栏:“庄子与你”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无何有之乡遇见庄子———《庄子与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