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一点心得

养娃,是别在裤腰带还是适度放手?

看这个题目,觉得挺扯淡,对不?大家都知道,应该适度放手。可是,真的能做到放手吗?怎么放?什么时候放?来听听我的心路历程。

在这之前,我一直秉承一个原则,自己生的自己带,哪怕千辛万苦。对于娃的吃喝拉撒玩睡,我都想管控,我不放心别人,我觉得,我是科学派,我要把我学到的育儿知识在娃身上实践一遍。八个月前,的确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的,我不上班,自己带娃,我感觉自己合格至极,可以给自己一个伟大妈妈的光荣称号。

八个月之后,我上班了,不得不撒手一些日常给奶奶,这个时候,我虽然身体是和孩子分离的,但是我的心理是没有分离的,我时时刻刻想着娃,上班之余也想看看育儿书,然后远程控制奶奶,也就是培训奶奶,在我不在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怎么做。

这时候的心理,更多的是担心和焦虑。担心自己陪伴的时间不够多啊,担心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爱啊,心理营养缺失了怎么办啊。

在我去上心理课的时候,这种焦虑感尤其明显,毕竟四五天见不到孩子。在课堂上,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老师,老师说,对于小孩子来讲,她并没有我们大人心目中的时间观念,她世界里的时间观念是这样的:“有需求——需求被满足”这段间隔。就算你天天在她身边,当他有需求的时候,你视而不见,孩子体会到的也是陷入无底深渊,感觉痛苦延续了几个世纪。

而就算你出差一个月,回来后第一时间“看见了她”,她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是妈妈的心头宝,就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甚至,当你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身边有别的家人照顾,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那么她是根本感受不到妈妈的缺失的。因为妈妈能给的,别人有时候也可以给到的。

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你离开她五分钟和五天,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其实是一样的。对于孩子来说,转身即永恒。你只要离开,无论时间长短,对她来说,是一样的。

听完老师这么一分析,那五天课我上的特别坦然,因为我确信奶奶带孩子也是十分用心的,爱意满满。回来后我就给孩子断奶了,正好利用这五天的时间。

回来后几个月,她特别粘我,只要我离开,她就会哭。讲道理讲不通,就是要妈妈,怎么哄都不管用。这个状态,持续了两个月。这两个月里,我每天上班都得偷偷地,为此,我又多了一份担忧,老这样骗孩子,无故消失,也不好啊!真是没办法,班必须上,这种我所认为的“伤害”无法避免。无法避免的事情我就不苛责自己了,就这样吧。

转机出现在最近,我带她去了几次我们单位,我跟她讲,这是妈妈每天上班的地方,反复强调:上班、大哥哥大姐姐、讲课。她完全听得懂。

这之后,我上班出门,她再也不哭了,还会和我拜拜。

我想,这个时候,孩子应该认识到了,妈妈和我不是一个人,妈妈有妈妈的生活,妈妈和我不一样,我和妈妈不是共生关系。

这,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个里程碑式的成长。因为成长不就是不断和妈妈分离的过程吗?

现在,我去任何地方,我都会跟她说一声,有时候会带着她一起。我工作的时候,再也不焦虑孩子了。

读到此,肯定有人觉得我小题大做,当个妈神经兮兮的。是这样的,这和我的人生经历有关系,我自己经历了严重被忽视的童年,我深知这种伤害的无法弥补性,所以格外注意这方面。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的过度关注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我在反思而已,防止矫枉过正。

在心理课上,我提出来一个困惑,我老觉得对于女人来说,事业和家庭,要想兼顾,是很难的。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能帮你把孩子看好,你敢松手吗?当时,我的内心真实的声音是,不敢。因为我觉得,只有我有能力和资格把孩子带好。现在,时隔三个月,我才有了稍微理智的答案,如果有人能帮我把孩子带好,我是可以放手的!因为这样,对孩子有利,也是爱我自己的一种方式。

孩子和妈妈不能永远是共生关系,这个道理多么简单,我们看了多少类似的心理观点,可是一到自己身上,又不知怎么办了。所以,读书是一方面,真正做到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和我们不能永远是共生关系,独立得越早,成长就越快。当然,这种独立,必须是对孩子饱含爱意的独立。当孩子带着妈妈满心的关怀和爱独立成长起来时,那一定是一个健康、独立、有温度、有力量的成熟个体!

而我小时候的那种独立呢?完全是孤儿模式,我的内心是荒凉的,没有爱,没有温暖,所以长大后,孤僻、冷漠、没有力量,处处怀疑人生。

现在,我和孩子分开的时候,我都会抱抱她,跟她说几句话,有些时候,会承诺个小礼物,嘱咐交代几件事,出门前再来个飞吻。

过去,基于这种不成熟的心理,我总有做全职妈妈的执念,我觉得,要想养好一个娃,最基本的,时间得靠上吧,需要一个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的妈妈吧,24小时陪伴。

现在,我庆幸自己觉悟得快,从这个执念中走了出来,没有自我的全职妈妈,事事包办,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界限,一定会带给孩子更大的伤害,让她不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

如果哪一天,我不需要上班了,也绝对不会是因为要专门照顾孩子,对于养育孩子,还是要秉承这个原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人生课题必须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当然,爸爸妈妈永远在孩子身后。无论全职还是事业妈妈,这个原则,通用。

那天看到一则鸡汤,挺励志的,摘抄在这儿:女人总是说:我要放下所有,陪伴我的孩子成长,不能让孩子缺少爱 。

那么有四个问题需要我们重视:

第一、不与社会、不与人接触的母亲,怎么给孩子人生观?

第二、没见过世界的母亲,怎么给孩子世界观?

第三、不持续挣钱的母亲怎么给孩子价值观?

第四,不注重身材,形象和皮肤的母亲,怎么能给孩子正确的审美观?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是榜样教育!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女人时候都别忘记自我成长,别再拿“我有孩子了”来做借口、挡箭牌。角色和身份的转变不会让我们与社会脱轨,真正让人落后的是我们的惰性。而一个人的惰性,往往是从懒得思考开始的。

说句比较狠的,就是,行尸走肉。人可以不工作,但是一定不能不成长。

突然想起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虽然是写爱情的,但是我觉得,也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

妈妈是大树,健康、成熟、优雅。

孩子是小树苗,妈妈保护呵护小树苗,但是也决不代替它成长,只提供肥沃的土壤就可以了。

妈妈不断成长,引领孩子。先爱自己,后爱孩子。

那么妈妈全方位成长,成长哪些方面呢,于我而言:一、健身,练出马甲线,保持好身材。二、好好护肤,预防提前衰老。三、衣着打扮,优雅得体。四、内在心理,稳定、温暖、有力量。

这一切,都不是我写几个字就能实现的,这是一系列工程,有待我一一行动,去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娃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