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与西的十字路口——记天津之行(壹、贰)

壹 起:始于十字路口

火车——地铁——电梯。

终于站在了宽阔的街道上。

天津。

我们到了。

地铁出口在繁华区,尽管已近夜间十一点,这里的车辆仍在流动的灯光中穿梭。

这才察觉双脚所踩之处恰在一个十字路口边,左前方是圆顶的天津音乐厅,大门前的石柱颇有欧式风情,不知怎地就让人联想起罗马漂亮的巴洛克式许愿池;右边立着尖顶的购物中心,是现代生活的娱乐消遣地;望远了,还有各式的建筑物在眼前的高楼之后影影绰绰;而五大道,就在离十字路口不远处的街区里,于是黑夜也藏着历史感和神秘感了。

图片发自App

夜幕下,站在这十字路口四望,带着憧憬和幻想——这是一个值得读的城市。

我喜欢有故事的城市。


贰 光阴故事:浓荫和水声里的洋楼

新的一天。

开始探索。

第一个探索地:五大道。

五大道实在离得很近。十字路口处左转,还未整理好心情,就被同学告知:我们已进入五大道了。

街道不由分说就把你带进了五大道所在的区域。沿着街道往前走,身后的音乐厅和购物中心逐渐看不见了,车流的杂音似乎也渐渐被什么屏蔽在外。树开始多起来,叶开始密起来,建筑开始发生变幻。四周越来越静。渐渐只剩下叶上残留的雨水落在另一片叶上的“嘀嗒”声,和我们几人踏过路上积水的“啪嗒”声。

像进入了另一个自带结界的世界。

一直认为,要想切切实实地去感受一个城市,最合适的方式莫过于步行或骑行。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踏过街道、穿过小巷,在或柔或烈的风里感受一座城市传达出来的氛围。

一座有着包容力的城市是伟大的,如新加坡对各国风情的融合感,又如苏州对古典优雅与现代时尚的完美消化。漫步在五大道之中,恍如身处异国。西式的建筑风格在这里融和得太自然了,自然到让人忘记这是中国的城市。尖顶的小钟塔浸在雨后水灵灵的绿荫里,于是时间的流淌有了具象的流水声作伴;幽美的咖啡馆有一个叫做“光阴的故事”的名字,藏在颇有年代感的宅楼之间,时间在这里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因而诞生了引人遐想的故事;俏皮的糕点店因为鲜红色的雨棚而在暗色调的建筑之间脱颖而出,玻璃橱窗里的糕点光鲜诱人,可惜门上落了锁,像一个被小心翼翼盖上紫红绒布的八音盒……

接着重头戏来了——

眼前逐渐出现各式洋楼,被铁门、围墙和栅栏保护着;楼前有小花园,园里有藤架、水池、车库;通往宅门的阶梯平地而起,门两边是造型各异的门柱;经过精心设计的宅门似乎是必需品,华贵一些的,柱上、壁上还有浮雕;小小的情趣和隐隐的贵气给人带来神秘感,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幽静的地理位置给每一幢洋楼带来得天独厚的私密性。

英式庭院、法式外檐、中式天井……文艺复兴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五大道的原中国房主们不懂得西方建筑的风格,于是就随心所欲地去删减与添加,这反而给建筑师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起那些正矩的西方建筑,五大道的洋楼要随意得多了。

在这座万国建筑博览苑里,曾有从北京来到天津租界寓居的清朝皇亲国戚、遗老遗少;许多富贾巨商、各界名流、红角、北洋政府时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迹;北洋政府内阁包括总统、总理、总长等各界名流人士百余人下野后在此寓居,力图东山再起。社会与朝政的更迭变幻、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使五大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相比南方浓烈的生活气息和现代节奏感,天津仍浸在它特定的时代里。离北京庄肃威仪的帝王之气未远,这里的洋楼、王府、故居,似乎都与帝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走进五大道,铺天盖地的历史感、厚重感、仪式感席卷而来,洋楼上方摇曳的层层树影,正与近百年前的碧瓦飞檐遥相呼应。

于是洋楼也不仅仅是洋楼了。随便走进一扇铁门,你会发现这是某位名人的故居,厚重的窗框后面,似乎还有当年晃动的灯影人影。一块块窗帘后面,藏着一个个故事。于是洋楼不再仅仅用来赏,更用来读,用来缅怀。

大声言语是不不敢的,怕惊扰了窗框后面厚重的故事和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站在中与西的十字路口——记天津之行(壹、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