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两岁半的娃,能说会道,脑洞大开

我闺女小妞如今两岁半,语言表达能力很不错,一岁四个月开始就会说一整句话了。一岁半时带她去体检,医生听着我和小妞的对话,觉得很意外,说很少有一岁半的孩子可以那么流利地与他人对话。一岁半之后的小妞拉屎拉尿都会说,所以就没有再穿纸尿裤了,半夜有尿意也会叫醒我,告诉我她要尿尿。她两岁多点就可以把《笠翁对韵》里边的部分篇章一字不漏从头念到尾,这是我没有料到的。

图片发自App

现在的小妞,几乎什么都会说,更让我惊喜的是,小妞的想象力也很不错,两岁左右就会改编儿歌。比如《小星星》这首儿歌被她唱出了很多个版本:“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蚂蚁”、“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萤火虫”、“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眼睛,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蚂蚁”……

《小毛驴》也被她改编成好几个版本:“我有一只小猫咪,我从来也不骑”、“我有一只小面条,我从来也不吃(我特别惊讶,她把‘小毛驴’改成‘小面条’时会把‘骑’也改成‘吃’,那时的她也就两岁一个月这样大,简直太让人意外了)”、“我有一个傻妈妈,我从来也不骑”唱完哈哈大笑~

还有不少儿歌也被她相应改编,有时走在路上唱着唱着即兴就改,改完就哈哈笑,特别开心的样子。她能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自动联想到歌词里边进行改编,比如“我有一只小猫咪,我从来也不骑”这句就是逛街时看到路边有一只猫随口就唱出来的。

图片发自App

小妞编故事的本领我也自叹不如,前段时间给她买了几条泥鳅,她把泥鳅放在小盆子里捞着玩,我叫她吃饭时她突然很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我很惊喜,连忙说“好哇!”然后她就开始讲了一个关于泥鳅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粉色的泥鳅。有一天,那只粉色的泥鳅过来和我说我们一起去灵峰广场玩吧。然后爸爸出差回来了,我们三个就和泥鳅一起去灵峰广场玩咯,好开心的哦。(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并不是很精彩,但粉色的泥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整个故事的逻辑我认为很是很不错的,毕竟那时的小妞才两岁五个月大,能编出这样的故事我觉得很棒!)

在她两岁三个月的时候,有一次吃饭,她对着自己的饭碗自言自语描绘了这样的一个画面:小猪佩奇从这里走啊走,走到这里玩一下,然后在这里跳跳跳。妞爸问她:碗里有小猪佩奇吗?小妞回答得很肯定。

我仔细看了下她的饭碗,原来小妞自己用饭勺在碗里挖了个坑,用菜叶在坑旁边做了一条路,还和我解释说,小猪佩奇从菜叶上的那条路走啊走,然后跳泥坑,很开心的哦。

看她无比认真的样子,仿佛她的碗里真的有个小猪佩奇在那玩一样。

图片发自App

小妞丰富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体现得尽致淋漓。她曾有好多次玩弄着我的头发,说要把我头发做成一棵树,然后假装说树上有好多树枝,树枝上还开了很多花,说得跟真的一样。

前几天给她洗澡,她非要拿一张湿纸巾去玩水,我没有反对她。结果在洗澡时她把手上的湿纸巾对折着玩,突然很兴奋地告诉我说她手里有一条小内裤,我一看,对折的纸巾刚好是三角形的,确实像一条三角内裤。后来她又把纸巾打开,弄成绳子一样的状态,然后告诉我说她做了一个棉腊肠,还叫我尝尝,我假装大口尝了几口,她乐得不行……

类似的事情常常上演在日常生活里,对于小妞的想象力,我特别佩服。

小妞之所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这么丰富的想象力,我觉得跟她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培养小妞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 给孩子听故事,增加输入

小妞10个月大时,我买了第一套绘本故事给她。当时的想法是,想让她看看图,多听一下美好的故事,希望她能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如果她不感兴趣就算了,我也不想勉强她。第一套故事书,纯粹是买来试探小妞的。

图片发自App

之所以买绘本故事给小妞,是因为以前去大凉山支教时,有人捐了不少绘本给山里的孩子,我第一眼看到就被书里的精美图案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备完课就熬夜看绘本,看完第一时间心里就冒出了一个念头:我要把绘本里的精彩故事分享给山里的孩子们,让他们一起体验绘本故事里描绘出来的美好世界。

我第一次给山里的孩子们讲故事,我就发现孩子们对绘本故事的兴趣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等自己有了娃,我也很想让我的娃也听听美好的故事,让故事伴她成长。

让我无比欣喜的是,10个月大的小妞一看到丰富多彩的绘本故事摆在眼前,兴奋得不行,两只小手不停地翻着书。那时候开始,我每天都给她讲一则故事,她有时候也会不听,爬去做其他的,她不听我就不讲,愿意听就接着讲。

小妞差不多一岁时,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得到发展,除了叫爸爸妈妈,小妞学会的第三个词是“宝贝”,是在绘本故事里学会的,她讲得特别清晰。后来又在故事里学会了“站住”一词,继而拓展为“爸爸站住”,还学会了模仿故事里的小猪打喷嚏,特别好玩。

图片发自App

故事讲得越来越多,小妞掌握的词汇量也越来越大,一岁四个月的时候就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了,一句话五六个字这样,比如“爸爸等等我”之类的,一岁半可以流利与人对话,这让我觉得很意外,也很惊喜。

小妞的第一套书籍买来时正值她手的敏感期,被她撕烂了不少。后来我又继续买了不少书给她,现在她的故事书已装满了一个小书架。她平时也很喜欢自己的书,有时出去玩也要带上自己的一两本书,有一段时间睡觉必须抱着一本书,睡着了才能拿走,否则就哭。现在的她,处于故事怎么喂都喂不饱的状态,晚上吃完饭就嚷着讲故事,准备睡了也要听故事,半夜醒了也要闹着我给她讲故事,仿佛听故事上瘾了一样。

二、让孩子讲故事,鼓励输出

我最开始在给小妞讲故事时,基本上是我讲她听,随着她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我慢慢鼓励她也讲,有时一起看着书本让她说出图中的人或动物在做什么或准备去做什么,她也很乐意开动脑筋去想去说。有时同一个故事,她要听很多遍,百听不厌,讲得多了,版本也就不止一个了,我会拓展一些细节,她也跟着配合,常常把一则故事讲出好几个版本。编着编着她会哈哈大笑,可能觉得很好玩。

我常常也会假装忘记故事内容了,然后让她讲给我听,她会很认真地讲,像个小大人一样,超级可爱。

她除了爱看书,还喜欢看《小猪佩奇》,每次看完都还沉浸在电视各种画面里,吃饭或平时走路也说个不停。每次她说到什么,我就假装一无所知,追根问底,让她把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都说出来,这样她就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无形中也能锻炼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图片发自App

三、 配合孩子编故事,开拓思维能力

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东西是我们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如今却被普遍享用,这都是人想出来的发明出来的。想象的世界里充满了太多的可能,孩子能想是好事,我们没有必要用现有的知识去否定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插上翅膀的想象力提供一片天,让它自由飞翔,尽情发挥。

当孩子编一些无中生有的故事时,我们最好配合他,一起把故事拓展得更精彩。我小妞听了北极熊的故事,近期时常和我说,她要去北极看北极熊。我告诉她等她长大了就可以去了,然后问她想带什么去。那天刚好煲了乌鸡汤,她说要带乌鸡一起去北极,还要带爸爸妈妈,背着她的小书包出发。我继续问她乌鸡去了北极吃什么,北极熊又吃什么,她说乌鸡吃饱了,北极熊会自己想办法找吃的,听得我都笑死了。这就是孩子的世界,特别纯真,简单又充满乐趣。

四、多鼓励,不评价,不打击

我觉得孩子的世界远远要比成人的世界精彩很多,同一个东西我们的眼光和孩子的眼光看到的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杯子里的水泼到了地上,我们看到的是地上洒满水的糟糕画面,但充满童真的孩子会发现地上多出了一条小河,可好玩了。

图片发自App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少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少用成人的想法去评价孩子的世界,跟着孩子的思维走,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比如孩子在画画,把树叶涂成蓝色的,有的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树叶是绿色的,还指责孩子画错了,孩子就会很不开心,自信心也会因此受到打击;如果家长不但不指责孩子,还觉得蓝色的树叶很有个性,觉得孩子很有想法,这孩子的想象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激发。

我小妞给我讲故事讲到粉色的泥鳅时,我就被她逗乐了。按照我们常规的想法,粉色的泥鳅应该是不存在的,至少我没有见过。我那天就夸她太厉害了,粉色的泥鳅都能想出来,我都还没有见过,她乐得合不拢嘴。如果我告诉她,这个世界上没有粉色的泥鳅,可能她连编故事的心情也没有了,充满创新的想法也被掐断了。

五、大人不功利,不焦虑,孩子才能自由发展快乐成长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少父母会比较心急,比较功利化,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如果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感觉特没面子,挫败感很强,然后会产生很大的焦虑,继而会想各种办法去逼孩子,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伤害了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要跟着孩子的兴趣走,而不是让孩子来迎合我们的兴趣被动接受我们的安排。比如有的孩子明明体育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天赋,你非要他去学音乐,这样的培养方式本身就不合理,结果难免会事与愿违。

我最初给我小妞买绘本,也没指望她能学到什么,只想试试她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结果她感兴趣,我后来才慢慢引导她。她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纯属是意外的惊喜。

图片发自App

如果当初我就奔着要把小妞培养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想象力特别丰富之类的样子,过程中一旦小妞的表现不如我所愿,我可能就焦虑得不行,一着急可能就紧逼着孩子,很可能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或抗拒,最终小妞的表现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教育本来就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影响,大人不焦虑,孩子才能自由快乐地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