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书名:金字塔原理

阅读跨度:2019年5月中-2019年6月初

观点归纳:

逻辑顺序:1.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2.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3.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结构化分析问题:1.从信息资料入手

2.设计诊断框架

3.呈现有形的结构

心得体会: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没有什么比一套好理论更有用了”,我想作者介绍的不仅是理论,更是一套有用的思维模式,而如果将这种理论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更是一门学问。

产品的日常里需求说明是常规工作,需求文档主要作为产品开展工作,进行需求说明的一种介质,它用于我们工作中需求的记录、传播,保证各个岗位的信息同步,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富有逻辑地传达需求,就需要有意识地运用理论。

首先,要确定需求的目标用户,主要目标用户:

1、开发人员:他们是需求的实现者,他们是否能读懂你的需求,直接影响到你的需求能否按照要求实现。怎样方便其他人更好地来理解需求,不仅自身要做到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各项需求,同时也应该通过有形的结构来更好地说明需求,可以通过流程图、原型图等附件来辅助,“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2、测试人员:他们是需求的验证者,他们是否清晰的理解需求,直接影响需求的实现质量,因为他们要将需求文档转化为千变万化的使用场景,模拟真实用户使用产品的各种场景。因此我们在说明需求时,要考虑到多种场景,这便要做到如何将需求合理分类,由部分再整合为整体,理清所有事件中的联系。

其次,撰写需求文档时,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晰,尤其是需求描述部分,切记长篇大论,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合理划分段落层次,增加文档的可读性。对于填写格式,字符限制等细节,也要做到清晰明了,避免逻辑冲突。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真正接触到需求,当亲身实践到需求说明中,这些学术型的名词具象化,比如书中提到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具体到PRD评审工作时,首先提出“为什么优化此功能”再描述具体的优化需求,便属于演绎推理,让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接受工作内容,而对于某个功能点的详细优化工作描述,便属于归纳推理,使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作内容。两种方式地结合,得到1+1>2的效果。

读完这本书后是一次对沟通,思维模式的锻炼。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字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