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写篇作文呗……

最近读到几篇初一孩子写的作文,有的写的非常好,语句流畅通顺,感情真挚自然,引用名人名言也恰到好处,给整篇作文增色不少;有的却通篇口语化,甚至有一个自然段里每一句都以我来开头,读起来生涩别扭,作文水平还停留在小学四五年级。

比起数学来,写作文真的是非常玄幻的一件事。

如果初中数学不好,报个课外班补一下,课后再多刷刷题,题做的多了,自然而然的成绩就提高了,毕竟初中的数学知识就那么一点儿,题目变来变去,总也离不开这个小小的范围。

写作文就是另一回事了。有的孩子课外书读了不少,也跟着课外班的老师经常练笔,可是考试里一旦看到一个没写过的题目,立刻被打回原形,写的还是一塌糊涂;有的孩子平时不怎么写作文,下笔却洋洋洒洒,言之有物。由不得家长们一声长叹:作文这事儿吧,真玄幻。

我儿子的作文写的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文采。我一直相信,只要让孩子多读读书,就可以加深对文字的感受和理解,等输入的有效内容丰富到了一定程度,他自然而然地就会写作文了。直到上了初一,看到他的作文水平仍然在原地踏步,我才猛的醒悟过来:他看的书虽然不少,但是都是在看热闹,也就是说他既没有体会文字的优美流畅,又没有认真思考作者行文的布局章法,更没有留意积累格言警句,而仅仅是关注了故事本身。由于一直都在进行快速地略读,造成他积累的有效内容太少,写起作文来当然就不够用了。

雪上加霜的是,在读书有效输入不足的同时,我们在小学期间写作文的机会也少的可怜。我不知道小学的语文课程是如何安排的,只知道分给作文的课时很少,写的题目又大多相似,更过分的是期末试卷上的题目平时都写过多次。孩子们的期末成绩自然就不错,老师也省了阅卷批改的工夫,学生开心,家长高兴,学校有面子,教育局领导有方,真是其乐也融融——倒霉的是孩子们,他们的作文基本上没有进步。

更糟糕的是,因为作文水平总是在原地徘徊不前,孩子对写作文已经有了畏难情绪,每次写作文都要历经长考——可是,长考出臭棋啊……越写不好越没有信心,越没有信心越写不好。

既然小学的时间都浪费了,那只能抓紧时间对症下药进行补救了。

首先要改变读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精读一些好书。初中可以用于阅读的时间太少,要看的书单又太长,与其胡子眉毛一把抓地略读十本,不如仔仔细细的读懂读通一本,这样的收获反而可以更丰富,读书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有效的输入才能收为己用。读的再多再快,一问三不知仍然只是浪费时间。

其次,争取时间多写几篇作文。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学校里写的作文仍然很少,这样下去真的就废了。只能是利用周末的时间,每周或者每两周写一篇作文,多加练习了。写作文是个创造的过程,是从无到有产生出来新的东西,自然不会是容易的。写的少了就会感到下笔生涩,大脑空空,只有多写多练多输出,才能慢慢地找到写作文的感觉和方法。

再次,要求孩子平时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写东西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把平日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甚至包括读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话流畅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读一下有的孩子写的东西,你会感觉这东西可能是一根木头写出来的——没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是几句流水账而已,说明他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留意观察过,没有观察也就根本无从谈起思考了。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本身的孩子,才能真正地写出好的作文来。

最后,有意识地开始积累一些格言警句。适当的格言警句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让一篇平淡的文字变得深刻一点,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让自己简单的故事升华的好句子,这时候就是用到格言警句的时候了。

希望下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儿子的作文水平可以有一点进步。不行的话,只能报课外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事儿写篇作文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