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荔枝病爆发 荔枝虽好 吃多了可要人命!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六月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荔枝果肉甘润,丰富多汁,非常受大伙儿喜爱。

说起荔枝很多人就会想起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唐玄宗传令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往长安。

后来晚唐诗人杜牧写了《过华清宫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被贬岭南时也曾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朽名篇。

当然,因为苏东坡不是客家人,到了岭南,听不懂当地方言听茬了。。

正确的表义应该是:“一颗荔枝三把火。”

因为荔枝容易上火,这是客家人形容荔枝的一句俗语。

如果按苏东坡的说法一天吃三百颗,

大约有二十余斤,那可能会死人的。

1999年广西钦州就曾出现过接诊71例儿童大量进食荔枝死亡10例的案例

所以,荔枝虽好,可不能贪食哦。

下面让我们一篇文章来认识下荔枝

荔枝也是药材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广东荔枝甘滋爽脆、鲜嫩多汁,自古便是贡品。

古典医书中对荔枝的评价很高:暖补脾精,温滋肝血,指荔枝能够:“补肺,宁心,和脾,开胃。”——《医林纂要》;

荔枝不仅能够生津,还能消肿解滞,让气血通行:“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日用本草》;

最重要的是,荔枝对温补孩子脾阳会有很好的效果:“暖补脾精,温滋肝血。”——《玉楸药解》。

荔枝全身都是宝

荔枝肉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玉楸药懈》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生津,益血,理气,止痛。治烦渴,呃逆,胃痛,瘰疬,疔肿,牙痛,外伤出血。

《食疗本草》益智,健气。

《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本草衍义补遗》消瘤赘赤肿。

《本草纲目》治瘰窃,疗肿,发小瞳疮。

《玉楸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

荔枝核

【性味】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附方】《医方摘要》治呃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

荔枝壳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疮痘出不快,煎汤饮服。又解荔枝热,浸泡水饮服。

荔枝花及皮、根

【功效主治】主治喉痹肿痛,用水煮汁,细细含咽。

现代研究发现,荔枝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B、C等,并含叶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种营养素。

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并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怎么正确吃荔枝

古文记载:“荔枝,微温,食之通神益智,健气及颜色,多食则发热”,即适量食用荔枝有通神益智、健气养颜之功效。

但因荔枝性温气味纯阳,大量进食则易上火,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严重者还会导致“荔枝病”,所以阳盛体质、阴虚燥热、湿热偏盛者应尽量少食或不食用。

荔枝比较甜,中医认为甜甘之品易生痰生湿,所以那些阴虚不足、虚火偏旺体质(口臭、痰黄、牙龈肿痛等)的人不宜食用。

另,凡出血病患者、妇女妊娠以及小儿均当慎食;

老年人便秘等属阴虚火旺体质者忌食;生疮等有急性炎症时不适宜吃;

又荔枝含糖量高,故糖尿病患者忌食,否则会加重病情。

盐有清火凉血之作用,可以在吃荔枝前后适当喝点淡盐水,也可以把荔枝肉泡置淡盐水中一小会后再食用,火气就不会那么重。

另外,荔枝壳性苦寒,能解荔枝之热,吃完果肉后,还可用荔枝壳煎水喝帮助下火。

虽然有下火妙招,但是荔枝不要一次性吃太多,每次可以吃4、5颗,一天分多次吃也是可以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摄食水果量为100-200g,所以每日进食荔枝的量应控制在200克以内(10-15颗左右),

儿童应不超过3颗为佳,食用时间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吃为宜。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近荔枝病爆发 荔枝虽好 吃多了可要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