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丧失人生”——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01

“人间不值得”自打从李诞口中说出来后,风靡至今。

为了随口一说假装自己很懂人生也好,或者是偶尔性宣泄丧情绪也罢,仿佛偏消极的词汇越发容易流行起来。

今天下午考完研究生试出来,背起背包走出教室那一刻,真的瞬间感觉身体悬空,然后突然没预告般的心脏抽疼抽疼的。

走出大楼茫然四顾,人们在小广场上徘徊,驻停,张望……当然,这些都与我无关。

这个时候的我不再幻想如果我假装抬头望天,然后低头的时候会不会跟某个人突然对上眼。

心脏除了抽疼留下的余韵,感觉里面空空如也。如果非得剩点什么,应该是荒芜。

这几天走在路上不自觉的涌上强烈的感觉,觉得人生实在没得什么意思。

并不是出于对考研结局的忧虑,说实话,第一次应届考的时候还会忐忑然后小心翼翼地期待运气降临,现在只是觉得无所谓,仿佛不上也没什么抱怨,考上了也只是提升了起点。

对,读研并不是结束,三年之后又是一个起点。

人生时时处处能碰到自己的天花板,就像矛盾普遍论,矛盾无刻不在无时不有。

两个月前,我还在踌躇满志,信誓旦旦规划着未来,有短期计划也有长期规划,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态度。

而这几天的时间,突然情绪思想急转直下,想想人生好像并没有那么多用不完的斗志和美好憧憬。

更多的是不断的茫然和无措,对某阶段的自己的怀疑和不确定。

曾经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假如给你一台时光机,你是选择回到过去还是去往未来。

我会选择什么也不做,就待在现在这里就好。

因为无论去到哪里,那个时空里的“我”依然会有内容不一样性质却一样的迷惘。


02

就算已经快二十天没有睡过超过完整的觉,困到眼部神经跳跃,也不想睡觉。

很多时候觉得吃饭只是为了吃而吃,吃饭除了嘴部在运动,其他器官都在陪着它浪费时间?

然而饥饿的感觉却又让人觉得生理虚弱和空无,它比精神荒芜的感觉来得更刺激强烈。

经常在精神和肉体两者的矛盾状态中转换,导致偶尔会强烈地想探知活着的意义。

为人在世,该承担的为人子女的责任我不会推却,接受国家的教育该回报给社会的作为公民的价值,我也知道也会去贡献。

但除了对我自己,不知道自己对于自己的存在而言有什么用处。

人啊,总是孤独寂寞的,也渴望人懂,渴望尝试没有体验过的情感。

可是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别人展现的对你的所谓同理心,只不过是在明确告诉你,我愿意去理解真正的你,无论我到底到底理没理解。

同理心行之有效大概也是因为,我也知道你不一定懂,但我所需要的正是你表现出来的对我的“愿意”而已。

考试前后,亲近的朋友都有发微信来加油打气,无论具体言语如何,时间点掐的准不准,至少我知道,哦,原来你是有挂念着我的。

但在这些关心里,也是有分层次的。比如一个在基层扶贫的同学,考前并没有给我说任何话,只是考完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打电话问我感觉如何的人。

接电话那一刻,我是感激对方的,感激于他出于朋友的感情之外,还愿意花费时间成本来倾听我的吐诉。

并不是每个朋友都愿意打电话的,因为只是发消息的话,一般只需要五到十分钟就能既传达我出于朋友立场对你的关心,也能不占用太多我当下太多的时间。

这种考量我经常也有,真正为你焦虑的人会希望通过最快速有效的方式来了解你的当下,而不会选择发不知道你会不会及时看到的消息。

所以啊,说到底,人性多少偏自私,这无可厚非,因为大多时候我自己也很自私。


03

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没啥逻辑铺垫自然也不存在承上启下,只是因为我想。

有人说年轻人目的性强才有可能成功,然而目的太强又会被说功利性。

可是说对的人是你们,说错的人也是你,你们这些旁观者活得可真不负责任。

就像读书的时候,大人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隔壁家孩子读书怎么怎么厉害,你要向人家学习。

长大后,隔壁家孩子工作不如你,大人又会对自己说,你看,隔壁家孩子读书厉害也没啥用,还不如你,你可不要学他。

很多时候,真的很想反问一句:你们到底还想要我怎样?

您自个儿都没活明白呢,就在这假和尚瞎念经。

像以前的我,做很多事也带有目的性,但是现在,我觉得真的没有那么多所谓和在乎。

你的观众从来只有你自己。走在街上一阵风吹来,你担心刘海被吹飞发型会乱,急忙用兰花指捂住。

可是一般大风吹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先闭上眼睛,谁特么有那个时间会看你发型乱不乱?

反而是风吹完后你还一直在那捂,我会想,这人是不是额头有疤,不然一直捂着不累?

同理,大多数时候我们走在路上看到反光的东西会照照自己,在自习室的时候喝水担心喝得不好看,后面小哥哥会对自己有不好的印象……

其实,没人时刻偷瞄你。好看的小哥哥要么已经有主了要么他也在关注自己的形象,哪里会先看你呢?

兴许是对这世界一知半解,不如彻底的傻子会有傻福,也不如领域里站在高处的人看得通透,我这种半吊子的人设,经常会突然一下觉得人生没啥意思。

我把它叫间歇性“丧失人生”,平时也照常生活跟人交流,跟你聊天还能笑得很真诚,可是,你不知道的是,每次转身背对你的时候,我都在想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跟你对话?

就像上高数课,上课的时候老师提问了我回答得很积极,下完课书一丢,就会觉得我学它干嘛?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间歇性“丧失人生”——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