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刺闹

2021年5月拍摄

“刺闹”一词,《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拼音为cì nào,释义为皮肤发痒难受,亦作“刺挠”。这个词语,在鲁西南方言里常用到,另外,上网查证一下,在北方方言里也是常用词。如“刚从地嘞掰(鲁西南方言读bei)完棒子,浑身刺闹嘞难受,得快点回家抹抹洗洗身子”。

2021年5月拍摄

以前,在鲁西南农村,让人“刺闹”的农活、游戏是比较多的,我大致说几个,如我小时候玩“藏摸”游戏时,找到一个麦秸垛,拽麦秸打成一个浅窝子,躲进窝子里,外面再胡拉些麦秸盖身上,让找的人不易发现,这个办法好是好,就是让麦秸扎嘞脖啦梗子(脖子)上、脸上、头上很刺闹。又如钻棒子秸(玉米棵)或秫秫(方言读音fufu)秸(高粱棵)地里薅草,暑天热得浑身是汉,叶子上的绒毛毛都粘身上,很是刺闹。再如打麦子扬场,时不时的头上、浑身上下埲嘞都是麦糠碎皮子、碎麦芒的,也是让人感到非常刺闹。夏天,男劳力可以跑到坑里游泳洗洗身上,消除刺闹,女劳力就回家,自己洗洗,消除刺闹;到了冬天就比较麻烦了,当时是没有洗浴条件的,只能洗洗手脸就算完了。有些小孩,身上刺闹,就用手㧟㧟,后背上刺闹,手够不着,咋办?找棵树,带着衣服靠在树干上蹭蹭就行了。因此,生产方式、经济条件的落后,会让人受到的“刺闹”次数多一些。

2021年5月拍摄

如今,鲁西南农村的农活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令人刺闹的活少了,况且,几乎家家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着电热水器,洗浴条件都具备了,让人刺闹烦心的事确实少啦、轻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西南方言杂谈-刺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