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老头商店”

勤奋的凤山人  文

老朱  配图

翻开封尘的记忆,走进30年前凤山街老字号,那是座老式坐西朝东的砖瓦房,售货员都是一色青男士,其中总以几个和善可亲的老头为服务中心,成为这里销售服务员的明星,自然就叫“老头商店”了。


图片发自App


打开感情的闸门,重温过去的时光里,一条街;一个店;一群人;让我心潮涌动,浮想联翩。因为我是在那里长大,那里有我匆忙来往留下的层层脚印,那里还有我儿时留下诸多难忘的记忆……

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大到暖壶、瓷缸、铁锅,小到针头线脑;瓜果梨桃,信纸、铅笔、钢笔水,日用百货样样齐全。只要来这条街上的人,都情不自禁到这里站下脚,也肯定会找到你需要并且喜欢的商品,那几个为人谦和老头的服务,肯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


图片发自App


我还记得在最北边水果摊位哪位可能姓张的大爷,有一手绝活,看得准、抓得准、算得准,早被大众所熟知。在那艰苦的岁月,无论买什么干果、鲜果都没看到成斤要的,钱都是以角计算,买榛子就一毛钱的,大爷他也是不慌不忙,先定好秤杆上星星的位置,一把抓起,准是那些,或者是用秤去搓,也不差一个半个的,轻轻倒在你的面前。

据老人说起他,在满洲国期间,就是个体沿街叫卖的生意能手,双手推着小推车,叫卖羊下货,几华里地都清晰听到他清脆的吆喝声。有一天,他正在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高喊了一声往日的叫卖,站在身边的警察被突入袭来的吆喝声,吓了一跳,发起火来,拽住张大爷就是一个耳光!并大骂了一顿,引起很多人的围观。


图片发自App


时隔很多年后,大爷的嗓音还是清脆如旧,保持那种既沙哑清脆又很干净声音。他的嘴里总是很湿润,虽然言语不多,但凡来这里光顾的人,都很尊重爱戴他。

还有一位姓马的老头个子不高,大眼睛,双眼皮,一脸的麻子,同样是这里大家喜欢的老头之一。但认识真正了解他,还是从他的儿子开始的。马德轩是个三十开外的壮汉子,膀大腰圆、衣衫褴褛、污头垢面。脚上托着沉重的铁链,哗啦哗啦一步一响,很渗人的样子。常出现在大街上,来这里看他的爹爹。据老人讲,马德轩是个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只因攻读“奇门遁甲”中的奇门遁法,其中有几句话能弄不懂,又无处询问,整天着急上火,才成今天这个“走火入魔”的样子。


图片发自App


还有一位一只眼真正姓张的老头,据自己讲,是“庆九大”时,在凤山戏楼底下,捡拾响过一个响的二踢脚点烟时,瞬间第二个响炸起后,眼睛被废掉一个,受尽其所。因他总有爱“较真”的个性,才真正记住他。在经济贫困的那个年代,一分钱也得讲究“四舍五入”,不管买什么,只要够五厘钱就必须收一分。差一厘都不干,由此也被公家视为经济家称号。

当然,还有凤山街赫赫有名商店主管的郑晓噶,都会唱的顺口溜是,小噶小嘎,人家买仨他给俩……

几十年积累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当然,还有许多不知名姓的人们。但留在心里的这些前人往事,一串串熟悉面孔;一个个温和慈祥形象;一个个可亲可敬的人;还有一趟趟购物的快乐,陪伴了我们渡过那些美好难忘的童年。他们是我们值得怀念的老前辈,是那个时代真诚服务的楷模,是今天走向商品社会致富学习经商的榜样,更是四十岁往上的人,心中怀旧永不消失的印记。


图片发自App


时隔今日算起,那些老前辈们以到耄耋之年,甚至还会有的早已离世,凤山街的老名牌房子,早已物是人非。但每当来到这里,还真不自禁回头向哪里几次回头张望……

我敬佩那些老人家,大公无私的品质;是他们甘于奉献,成就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多年来的辉煌,也是那块名牌店注定那些令人怀念的老人。是他们忠于职守文明的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多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始终感动着我们一个时代的人。

我爱这些人,更爱“老头商店”这快不小的名牌。因为这里承载了多年一直忘不掉的故事,也是它造就了许多童年的幻想,是它造就这里的一代名人。这个风流一个时代的大超市,成为大江南北,成千上万华夏儿女心中永恒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老头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