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篇论文,也不是一篇毒鸡汤,权当做在艺术路途上铺就累累白骨中的一员,以二十年的经历,汇总的一些经验与想法,也许失之全面,但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去倾听失败者的箴言,而总是去关注那些成功者的明言,将他们当作人生的标杆,这是一种心理效应。成功者都有着相同的经历和背景,而失败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所以,不用轻信那些成功学,如果早一点接受那些失败者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个人早年将有着很大的裨益,但很可惜,大多数的失败者都是沉默的,我们很难听到真正的教训。
大时代
在我们这个大环境里,自古以来,在我们的国度里,一直就是下九流的存在,我们说社会时代已经变迁,但对于一个最注重实用性的国家来说,音乐的地位始终还是下九流的存在,这一点纵观历史古今,我们都会得到清醒的认识。
最近看到一则属于那种狗皮膏药止痛贴的广告,据我大学时代的演出经验,这里面的“演员”一看就知道是从音乐院校请来的舞蹈生,她们整齐划一,却做着属于70年代的姿势,嘴里唱着的,不是什么高雅音乐,而是粗俗之际的“痛痛痛”,间或夹杂几句问答,从那些稚嫩的脸庞里唱出来,并伴随旋转的舞蹈而变成一块膏药,我每次看到就感觉到深深的悲哀,音乐艺术沦落至此,却不如一块狗皮膏药实用。
曾经工作之后去体验社会,作为一名真正的音乐老师,还处于窘迫的经济现状,至于为何,我们稍后会谈到。在现实紧迫的需要下,不得不成为乌烟瘴气茶楼的驻唱歌手,夜夜跑场,用自己许多年的专业知识,以怡牌客之耳。在不算太长的几个月时间里,遭遇到各种非难,他们有时候叫你声音小点吵到打牌,却同时又有人叫你声音大点以娱牌情,更有将你当万能点唱机,要求不成便各种辱骂。各种驻唱平台,音箱破烂,还得身兼调音师,因为无论哪个场合,他们只知道赚钱,不懂什么叫音乐设备。
音乐是种生活的调剂,就因为所有人都唱得上几句,甚至可以弹得了几下,所衬托的无非是中国人自以为是的“全能”与“品味”,他们关心的是某个女人对自己的欣赏,抑或众人的称赞,转过头这种东西远不如那几张钞票实用,漫山遍野的KTV发出各类人等荒腔走板的唱法,所以每个人都能入门,每个人都可以指手画脚,当然每个人也不把它当一回事。
你可以提着自己的信仰跑遍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去付诸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与愿望,渴望得到认同与欣赏,但你最终收获的可能是落寞和几张可怜的钞票,去瞻仰那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震撼,那一刻,所有作为音乐路上的人都觉得自己渺小。
大运气
就我所就读过的音乐系,其中80%的人,是因为文化成绩不良而选择了“艺术”这样的敲门砖,而剩下的那些人,都是心怀了梦想与憧憬的人。就如同高中校园那些放荡不羁的艺术生,时时刻刻将自己打扮得跟明星一样,以显示与众人的不同,并以特立独行为荣。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与优越感,只是很可惜仅仅只能维持住短短几年的“风光时刻”,然后沉入茫茫人海中不知所踪。
大四毕业那年直到现在,有95%的人已经改行,5%的人里,大多成为了音乐教师,还有那些北漂广漂的失败者不知所踪的结局,也许留存到最后的人可能更少。这5%乐观估计的人群里,仅有1%的人非常成功,其他的仅够生活。我们是2005年毕业的,但教学已经12年,在看过那么多学生后来的生活,以及回乡工作的情况,我想这个比例情况依然跟自己当年是差不多的。
音乐的就业情况只有两个大类,第一个,是作为服务娱乐行业,也就是跑场,漂流大城市,群演,网红等等,第二个,是作为教育行业,以培养人才为主。除此之外,作为这个专业的前途十分狭窄,几乎没有其他可能性。
我们暂且不说第一个服务娱乐行业,只是拿大家最看得起最稳定的教育行业来说,作为音乐老师,到底最重要的是什么?
根本不是你在大课课堂上讲得多么动听,绩效如何高昂,就会深得领导的喜欢。在这个所谓提倡“素质教育”的年代里,主科才是学生们心心念念的东西,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科技?对不起,那最多对学生是一种调剂与放松,作为一所学校,无论公办民办,考核它的优良性从来不会在这方面去从重着手,它作为一种附带的产物出现,说起重要性,体育与电脑还要排在音乐美术之前,毕竟这还是需要“走过场”的两门科目,而其他的,干脆连个过场都不会走。
所以音乐课这种尴尬型产物,让所有教师夹在墙缝里苦苦支撑。论工资奖金,全校倒数,论辛苦程度,看自己的责任心。如果是混混日子潦草一生者,无碍,如果想所有学生放弃在音乐课上的昏睡与喧哗吵闹,就必须想出更多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它既不像体育,可以满世界跑,又不像主科,却需要学生坐在那里规规矩矩,它不需要考试,更无关高考,音乐专业生不喜欢听,非专业生更无兴趣。
我实际上是心很重的人,很难忍受混此一课的局面,因为吵闹喧哗,抑或反之的沉闷昏睡,都让我尴尬不已。所以我尽心尽力的维持住课件所必有的知识,还要满世界寻找刺激他们直接反映的视频短片,以娱众心的讨好,来上完一节课。一个课件做完,必须花费我长达好几天的时间,而很多时候,还必须面对寥寥尴尬的反映,不得不再三修改。
作为音乐老师,最直接的获益渠道是什么?不是大课,而在于小课。收多少学生,特别是艺术特长生,有多高的高考升学率,才是你最大的资本!否则,你大课再精彩,获得的最多是省级优秀的奖励奖金,一句领导的表扬,对此前途毫无用处,没有升学率,领导表扬完了拍拍屁股走人,将你挂于宣传栏示众贴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升学率与学生,也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把你当一回事,甚至在复杂的政治斗争里把你当棋子卖了也不足惜。
无论你有多大的才能,多深的技艺,没有学生,也就毫无用武之地,诚如曹操对刘备所言:“一个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对我有何威胁?”有没有学生,有时候完全不看你的技术,还要看看自己的运气如何。
就我所读音乐系同寝室人员后来的发展,在这十几年里的时间,成为音乐教师这一类少得可怜的人士里,通常都具备了运气的成分,而没有运气的人,通常就是一概而论的失败者,他们远远躲开,消失于各类同学聚会里。
首先是最成功者A,家业经商,自小就有父辈支持,从不显山露水,颇具商业头脑。大三就偷偷跑去省会盘下个地方,开始了培训联考的生意。这种联考班在该省会大学周边鳞次栉比,他盘下的整栋楼,并带上钢琴专业的女友一起创业。后来他成为整个利益环节的结点,所有同乡同学的艺术生皆送此处,均由他带队引进各类专攻联考的教师,全力冲刺,有着不错的升学率。
这种潜规则存在于任何音乐教师中。凡自有特长生者,均会交到自己所在的渠道,让学生在某城市进行集中冲刺的培训,短则几个月,多则一年,然后从此处拿回扣,一个学生几千到一万不等,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真正的经济来源。考上了大学,在本学校是这个音乐教师的光荣,可谓名利双收,考不上,也确保过专业线,而文化线只能自求多福。所以真正的“功臣”是这些音乐教师幕后的联考机构。
我只说自己这个同学,后来直接教育局上牌成立了培训学校,封闭式管理,专门接手各类联考学生,至于收入,称得上一般人都要艳羡的程度。
第二名当属B,本将读音乐系是敲门砖,后来招聘那年,回自己老家乡镇,有年龄相近的同辈扶持,学校也仅他与一名同学为音乐教师,在这个小小的城镇里,几乎包揽了该学校所有的艺术生,而至于那名非本地的同学,至今杳无音信。通过输送到A的联考机构,再取得不错的升学率,校长亲自开车接他返校,最近几年投资建了幼儿园,算是成功人士。实际上他专业并不好,但学校仅他一名本地音乐教师,还得在校“师傅”扶持,最初几年他的钢琴伴奏实在无法胜任声乐教学,经常联系A过来帮忙,07年还见他颤抖着手指给学生伴奏,但也像模像样。所以B的成功完全契合了环境与运气,前期积累资本可以完全摆脱音乐专业的局限,而转型进入其他行业。
第三名C,回老家,与妻子同为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室,比单打独斗者要强,虽不说有前两位大富,至少生活无虞,每年还是有几个艺术生从其他音乐教师牙缝里抠出来送给A。
这是所有音乐系几百名同学里,唯一能数得上“成功”的在专业范围内的人士。他们符合一贯而来音乐教师发财致富的途径与套路,约定成俗的潜规则,而这种规则,只怕是在后来,都很难改变。而无法契合进入规则的其他音乐教师,又当如何?
譬如说到我,同样回到老家,进入的高中学校,比B,C所在的城镇普高要强得多,属于重点高中,后变成省重点。但肥肉更引垂涎者,虽说是市区,那也是跟城镇差不多的小块区域,边远四线以下城市。越是小,越是关系网密布,斗争更加复杂,按理说,我的发展应该是比前几位不说好,也应当差不多,但环境与运气却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我毫无资本盘下省会院校周边的门脸去进行联考培训创业,其次进入该所学校之后,“师傅”早就将潜规则把玩良久,包揽学校所有特长生,凡是后来进入的音乐教师,一概打压,并一再对学生言:“某音乐老师还是我学生呢”,实际上前述潜规则“功臣”,大家心知肚明。而后学校在音乐教师入职上,凭借各类关系,渠道,居然达到了最多时6名!从先开始都受其倾轧,到后来一名“关系户”还争夺到了一些,直到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也丝毫撼动不了其“霸主”地位,到现在是各自恶性竞争,相互倾轧成了常态。俨然一副僧多粥少的现状。
所以,当时我与另外一名音乐教师,在窘迫的经济现状下,只得出外跑场,直到后来,我完全脱离这种斗争的场面,选择创业。在学校注重的升学率的要求上,我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循环里。家长和学生会要求先看你的教学成果与升学率,而我却正要求得一名特长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仅是我,其他音乐教师同样也在如此的环境里面临这种古怪的选择。
所以,在成为音乐教师这一选择里,也许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还需要许多的运气与环境的支持。在音乐这条路上,每个音乐从业者并不会向同行分享自己的成果,只会大包大揽的进行垄断制,因为无论如何合作,总有专业重叠的部分,这些自己能做得了,又何必分给其他人来做?即便不在特长生领域,就在爱好范畴里,鲜有合作愉快者。在创业这一部分,更是需要运气的成分,因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别人跟不跟着你学,要不要学,那都是别人主观的想法,即便能力再高,也由不得别人。
如果还要加上一句话,那就是:你根本无法主观自主的控制情况,也无法依靠别人的主观意识,用来一步一脚印的进行积累,其中稍有时运不济,甚至出现些许差池,也会功亏一篑。
这也是教育在这一行业里的不确定性。
大明星
作为音乐特长生,在高中几年的“明星从众示范效应”的心理下,总是要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包括对待一般教师的毫无礼貌,出奇的叛逆,对待一般同学的不屑轻视,对待自己总是如明星一般的包装,时时刻刻显示自己的才华,“芸芸众生尒,不值我一晒”的态度,充斥了这些学生的心中。且不说这种效应将会带来其人生路途上某种危险与失败,但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社会问题。
如今造星运动传遍大街小巷。90年代的明星着实稀缺,一个便是一个,还是有着真才实学的,后来信息发达,连各类网红都可以争相以低俗甚至是博眼球出名,明星早就是烂了大街的货。但大家都没有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何如今的影视大剧,音乐明星,还是以70后,以老一辈在挑大梁?真正有才华的,算得上国际化巨星的明星,却极稀有80后,90后的?
音乐系戏剧社社长,毕业后即北漂,梦想当导演或是演员,租住北京最远的昌平区,起早贪黑,只求一圆梦想,而后十几年时间里,当过不知名节目主持人,或当过群演,挣扎之后默默无闻。
后来各类选秀节目风起云涌,音乐系我们这届毕业前夕,正逢05年“XX女声”选秀,三名女生组合,进入了复选,而正当我们期待有所闻名时,却得知无功而返,据她们说根本不让参加比赛,仅坐采访车随车造势,而后有人透露需多少钱的“潜规则”才可直接入决赛范围。
04年我就参加过“XX男声”的选秀海选,排队过程里就有人狂言:“你们是来做陪衬的!”而后导演组则利用海选人员进行莫名其妙的跑圈搞笑拍摄,直接辱骂在场不愿意进行搞笑拍摄的海选人员。我前面那位男生唱得非常不错,完全不亚于如今选秀出名的某些人,但最后也未见其进入过比赛。
就拿如今各大选秀来说,下放到县级、市级来进行海选,必须经过层层关系网,更有举办方内部人员的得意门生找关系入场,一个比赛,三大门槛,三道篦子。中国民间藏龙卧虎,为何有些节目,上面却是唱得极其普通的人呢?
更别提就算我们这种边远小城市,举办了唯一一次区级选秀比赛,拼人气时找黑客刷票,现场比赛时,关系户优胜,居然还是我所教高中的学生,仅凭不知所云的手语操获胜,让我们这些老师、参公人员、专业驻唱歌手丢尽了脸面,还得衬托着陪着十几岁的小女孩载歌载舞。一打听其背景,结局是呵呵你懂的。
再看看如今的娱乐文艺圈,都可以从里面找到和某位“大佬”的关系,著名明星力捧自己人,要么就是师出同门,或同属某一届XX系,或有财团力挺,这些都可以从百度百科的明星履历上查到蛛丝马迹。
音乐专业,在服务娱乐行业,能够出头的,不说万里挑一,至少也是百万里挑一的,如果抱着要出名的念头,在如今的时代里,先问问自己身家如何,有哪位可以捧你入场,最后再去问问自己的实力。仅凭一个王宝强就作为励志草根的故事,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行业,不公平才是首选项,过得了这一关,再有资格去摸摸里面的水有多深,鱼有几条?
最后那些心怀梦想的人,也跟着那些只想赚钱博眼球的网红混成了一类,开直播卖尊严,陪人笑骂当人消遣,只为朝能保夕,但愿一天能出头。
最后,撇开那些水深的区域,仅仅根据电视台导演组的需要,问一问自己,到底有多少与众不同的特质,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对你发出不同的议论,毕竟有争议性也是成名的捷径,即便长得别具特色,有别于清一色的俊男美女,也是你的优势所在。其二,再问问自己的实力,究竟在这众多同样优秀的人群里,到底有几分特色与优势,能让导演组觉得可以放在台前争回口碑。其三,问问自己的运气,够不够得上买双色球中一等奖?
大用处
在中国这个注重实用性的国度里,音乐的实用性还比不上美术重要。
至少在房地产发达的这些年里,室内装修、家居设计等方面还是美术广阔的前途市场,用软件构图,找几个人绘制墙壁,甚至我那专业完全不是美术的高中同学,为了走出这逼仄的城市,临时学了两年的美术,就去了杭州成为了这些设计的从业人员。不论是否学美术要进入房产范畴,即便是在街头,给人作画,也比那些弹着吉他,摊着个琴盒装钱类如“乞讨”的样子看上去都要美好。
所以进我店内讨钱,但凡弹着吉他入场的,都被我呵斥轰出去,这样都会让我极其难堪。拉着那不着调的二胡,一顿乱弹连弦都上不全的吉他,就沿街乞讨,都是我们音乐从业者所不愿意看到的耻辱。
比起第二无用的“体育”,同样也有着与音乐专业毫无二致的相似性,“风光”的几年,横行霸道的几年时光,吃完青春饭就不知所归的职业,呵呵,音乐专业至少青春不至于那样短暂。我六十岁还能弹琴,你六十岁能跳高么?即便在音乐专业里,舞蹈也是最无用的一类,我六十岁还能弹琴,你六十岁仅仅只能跳跳广场舞罢了。至于体育舞蹈专业,我也就不在这里多谈,看完上述那些,同样可以找得到共通点。
对于男孩,我真的不推荐你们学习音乐专业,这是我的真心话。在这样的国家里,你们真的没有前途。这是我用二十年的经历来告诉你们的事实,如果有一天能成为凤毛麟角的人物,真心的恭喜你们,你们保持着梦想的坚定性,在累累白骨中脱颖而出,随之而来在坚定音乐专业学习下对自己的自问:
这个专业究竟对我的人生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会让我在社会上有地位吗?会让人看得起我吗?
很可惜,在你们取得“大运气”成为“大明星”有了“大用处”之前,答案是根本没有,也许你会窝在一个小城市的琴行,受尽了学生的不配合与家长的刁难,或许窝在一个酒吧,受尽那些人群的无妄之灾,又或许走遍任何一个城市却都没有你的立锥之地,最好的情况就是收学钱的先生,成为音乐教师,一毛钱都是自己的血汗辛苦钱,仅此而已。即便你终于成为了那百万分之一的幸运儿,也难挣脱对于你“戏子”的评价,对大人物,你们是调剂的工具,陪酒的器具,卖唱的高级音响,即便那么高雅的交响乐,也难见于被人重视。
对于女孩子,我的答案真的是,如果为了独立自主,不学为好,如果只是为了今后谋得一个好夫婿,可以学。就如同我那些身边的大妈,自己女儿学音乐,只是为了告诫她寻得一个金龟婿,毕竟弹钢琴唱歌的女孩,家境不会差到哪里去,模样也是漂亮有气质的。而后就可以靠夫婿生活,转行去了其他。
看看我们的历史书,在几千年里,它根本没有音乐人的地位,如果一个人熟识“音乐”,也仅仅是他作为伟大人物的陪衬,“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要么是形容伟大人物品味得高,全能全才,要么就是形容青楼女子。纯粹的音乐人自古就被视为邪恶的一等,祸乱君臣,迷惑君主,皆出于此。
于是那一年我们顶着“大学扩招”的新一代面临时代的选择,多如牛毛的简历,装帧精美的音乐系求职书,永远是被扔进垃圾桶里最多的那一份。如若让我当年选择,一定不会将音乐当做自己的专业与前途,而转而成为自己坚持一生的爱好,就如健身,写字看书那样,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修炼产物。
最后
在如今的时代里,众多的选秀与明星,诉说着一桩一桩成功的案例,而失败者们却沉默不语,我们很难看到音乐这条路上另外的风景与不易。如我这般踏入音乐这条路途上迷途不知归的同行们,且行且珍惜,生活知足就是安好,徘徊于此路上的,愿你们坚守这一份不易与殊荣,毕竟,我们总是还要心怀一点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