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今天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第一章第一节《教室里的风景——关于“主体性”神话》和第二节《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启发比较大的有以下几点:

1.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室

佐藤学认为,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如同找不到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一样道理,彼此完全相同的教室是不存在的。由于地区的风土和文化,学校的历史和传统、教师的经验和个性、学生的生活和性格等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教室都形成了彼此各异的富有特色的面貌,并按各自的状态构筑着各自独特的世界。由此,就不难理解同样按学校的课表和管理秩序运作的课室,是不一样的状态,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取得不一样的教育教学成效。有的教室,在富有经验与责任心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班主任的带领下,班风学风班貌要突出一些。而有的教室,因为管理不善,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外,每一个教室是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班级心理和状态不一样,学情不一样,作为任课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做到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教室的学生,采取差异性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作为班主任老师,根据自身对教育的理解及擅长的方面,围绕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制订有自己特色的教室文化,凸显个性与特色,关注教室里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性格,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室能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2.学生主体性的假象问题

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没错,但是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则不可取。佐藤学教授认为,今后的教学,显然应当从大一统的传授型方式中蜕变出来,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特别是我们在上公开课时,带有表演性质的课堂,看起来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很热闹地发言讨论,但是课后下来学生对知识及重难点还是没有吃透,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说:“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我们应该避免这种表面化浅层次的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中教学,内容和课堂容量都应该有深度与广度,特别是要有思维性的活动,关注学生课堂的思维训练,教师要选择一定的情境材料,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层层剖析与论证,提升学生论证与阐释的能力。



3.警惕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佐藤学教授认为,在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深处,有着与学习的活动或内容无关的、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的欲望。要解决主体性的假象,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意识,意识到自己站在教室里是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教师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在这样的教室,师生是平等的,彼此相互交流互动,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要警惕那种为了热闹和气氛而开展的探究活动,为了讨论而讨论的课堂,要围绕课堂的重难点,层层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让知识的魅力在课堂上散发,师生在知识的海洋翱翔,彼此共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警惕教学中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