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我可能面临着失业

写下以上标题时,我已经处于一个月的恐慌状态。

先描述下我的现状吧,32岁,某国企中层管理人员(年收入8w),准妈妈一枚。

2009年我从一所双一流大学毕业,在国企一干就到现在。当时,我们班在整个学院都是出了名的学霸班,全班32人,8个保研,除了6个选择就业的,剩下的同学全部考研。而我就是那6个人中的其中1个,我不是去评价就业和考研又是什么好或者不好,这是每个个体的选择,经过大学四年,对于未来的选择大致都会有个自己的判断,有些人会选择随大流,有些人会一开始就有方向和目标,我不是随大流的一员,也没有方向和目标,我那时候就一个想法:因为我不喜欢本科的专业,也不想再读书,所以我坚定绝对不考研。这个选择在现在看来,也没什么错,只是真得有那么一些狭隘和不成熟,至少我曾经或者是现在的某个时候,会为当初的那个选择而感到惋惜,这个我在后面会讲,这里不再赘述。

01

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和同学就奔走在学校的各大招聘会现场。因为学校的缘故,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很多都是我们这些本科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企业,世界500强,央企、国企、外企。起初没什么经验,我们一有机会就去参加这些大企业的宣讲会,听着台上那些HR慷慨激昂的演讲,坐在台下的我们恨不得明天就奔赴社会这个大舞台,至于能做什么,想去做什么,根本不曾仔细考虑过。

走得场子多了,自然就看出了些门道,有些大企业每年的宣讲其实是一些宣传的噱头,能签下来的人并不多,特别是我们找工作的那一年。2008年,你们还记得么,那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很多企业在大幅裁员,我们一些师兄师姐说,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我所学专业环境工程在当时并非是个热门专业(根据现在的形势,这个专业其实还是有很广阔的空间的),所以选择很受限,要么就是去生产型企业,要么放弃专业选择其他行业,要么考公务员。

所以那个时候,在本来就没有几个人找工作的学霸班级里,我和同学都陷入了一种焦虑之中。当我们班另一个早早就签下工作的同学,被用人单位违约后拿到违约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喜是忧。

那时候大三下学期,还有专业课,10月份就开始的招聘,要持续到期末考试,我们边上课,边找工作,从学校的网站、校园内张贴的海报上到处搜罗招聘信息,每天的生活都很紧张,经常要赶场子,生怕错过大好的机会(但比起周围起早贪黑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真的是小巫见大巫)。我很迫切需要一份工作来结束这样的生活,也急需一份工作来安抚内心的不安。

差不多12月份的时候,我参加了一场小型的宣讲会,用人单位直接来学院招人(对专业的要求比较有针对性),我从投简历,被通知面试,然后到签合同,前后3-4天的时间,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目前为止的唯一一份工作。

02

2009年,我结束了整个学生生涯,真正走入社会,那年23岁。

我又踏上了另外一片土地,坐标:云南。

这是一家处于建设期的大型国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以及所处的行业在当时都是所谓的新材料产品和朝阳行业。大型国企,稳定的收入,处于建设期的上升空间,使我没有对这份工作有太多的顾虑和质疑,直到我在大四做完毕业论文打算先去未来的公司看看的时候,我打了第一次退堂鼓。

新建设的厂区黄土漫天,交通也没有那么便利,所在的城市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华,我开始质疑自己,质疑这四年,我一个人在宾馆里打电话给老妈,哭着告诉她要不我重新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吧,我早已记不得我妈说过什么了,只是好像没有安慰也没有鼓励。彼时已临近毕业,身边所有人未来的路几乎已经铺就好了,我似乎真得别无选择了,所以在现实面前,我低下了头。

03

我们那一届公司招了很多应届毕业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这样的本科院校出身的。新建的企业、新鲜的人,在那时看来,我拥有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我们急于让自己崭露头角、急于想去混出一片天地,所以每天干劲十足、斗志昂扬。事实也是如此,企业提供给我很多平台和机会,这点是我必须感恩的。

一开始我在厂办,负责跟供货商、监理、建设单位协调,之后我到车间倒班,之后又到厂办做技术员的工作,差不多3年的时间,我发现我其实不太喜欢技术类的工作,这也是我不擅长的。期间,我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经常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晚会,也曾代表公司参加集团的比赛,为公司争得荣誉,这一切都为我今后的转行做了铺垫。在公司第一次的机构调整中,我被调到了机关做党务行政工作直到现在。

关于工作的部分,我就不在多说了。工作有顺心,就有糟心的时候。市场的洗牌和过山车式的起伏,企业管理的一些弊病,都是现实存在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过停产的恐慌,又经历过复产的振奋。我没有想过要换工作么,是的,我想过的,期间公务员考了两次,简历也投过几次,但都是不了了之,为什么?(后面我会讲到)

去年,我为了家庭申请调动到公司的二级公司,继续做原来的工作。此时企业的经营状况依旧严峻,但是谁都不曾想过有一天我们会面临着失业!

央地合作,集团公司股权重组,一家知名央企成为了集团的新掌门人,很多人当时在想,这样好啊,我们以后就是央企的职工了。在市场经济中,你盈利、你有竞争力,就是你谈条件的资本,对于一个常年亏损,成本严重倒挂的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是站在你这边的。在听到企业要人员分流、放假这个风声后,我以为只是随便传传的消息,事实证明我错了,从听到消息到真正的分流、放假前后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我的好朋友们,也是我的同事,有的已经辞职离开,有的选择放假、有的分流去其他企业,绝大多数人和我同龄,他们还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有一部分已经面临着退休的年纪,分流企业不接收,重新走向社会又困难重重,只有选择耗着。

有些同事羡慕我,说幸亏你调走了,现在好了。听到这样的话,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赞同有炫耀的嫌疑(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赞同,别人觉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也只能一笑而过,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恐惧一点也不比他们少——那里毕竟是我奋斗了8年的地方,从23岁到31岁,一生最珍贵的青春都在那里!

领导开会让我们要树立危机意识。也许,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想明白,想通透了什么对于我来说是危机——当有一天我离开了舒适区,是否再次被社会接纳。说句大白话,准备好了吗?

当我敲下这五个字的时候,它们显得是那么的醒目和刺眼,戳到了我的软肋,心慌的一比。

我再没有大学刚毕业之初那种的威风和自信了。这些日子,我在焦虑中思考,其中有些想分享出来,不是什么真知灼见,我只是想提醒自己抑或是在将来,我可以给我的孩子一些建议,因为我希望他未来在面临这些选择的时候,可以有个理智而清晰的思路,而我不会替他选择,就像当初父母没有替我选择一样。


关于就业或考研

这不是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就像开头我说的,这是个体的选择,绝对没有对或者错。

大学我会给自己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就决定了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就业或者考研。所有一切的努力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储备。大学其实有很丰富的资源,那些优秀的同学、社团,学校提供的各种论坛讲座,各类竞赛等等,如果有心的话,这些都可以成为为将来打基础的资源储备。

我的专业当初是被调剂的第二志愿,所以打心里我就不喜欢这个专业,同时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会感到吃力,因而很少能够没有从中找到乐趣,但那个时候未曾仔细考虑过:如果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是否可以去申请换专业,或者修第二学位,又或者在考研的时候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继续学习呢?

说到这里你肯定会说,毕业可以不从事专业方向的工作啊,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好啊。是的,说的很对。

从我的经历来看,专业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一份工作的平台,我当时考虑过去做专业以外的工作,比如策划、销售,但是由于缺少这方便的特质或者是经历。这类工作往往不会给你打开大门。当然,我的很多同学和同事,都是毕业后在工作中开始转型的,而且很成功,但这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同时用人单位能够给你提供平台。

大三,下半个学期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准备考研,有的联系师兄师姐,有的联系意向的学校,有的甚至准备跨专业考研,而我,既没有为自己找工作做提前做一些储备,也没有为自己的转型思考一些方向,除了准备期末考试,状态似乎已经提前进入到倒数毕业的阶段。

如果重新给我选择的机会,我想我会选择跨专业考研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比如英语,比如传媒。


关于北上广深

北上广深,大学刚毕业那会听到这些城市我都有些犯怵,人才济济、压力大、房价高、这些大城市哪里有我的容身处,所以毕业那会我果断地对这些城市说NO,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从那时候开始我便自己关上了一道门。

其实很大程度上,这也是我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

有一个小我两届的师妹,跟我情况类似,她也不喜欢本专业,但是她比我明智,比我拥有更加清晰的目标定位。于是毕业之后她选择在优衣库做了管理培训生,在上海,从最基层开始慢慢成长,到负责一个门店的装修、运营,现在苹果公司北京工作。

师妹的成长,让我想起了前久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抛开各种槽点不说,女主角陈可那种势必要在大城市扎根的决心和韧劲,我是没有的。

因为,我怕面对半夜拖着行李箱无家可归的自己,我怕面对早晨5点出门,凌晨3点回家的自己,我怕面对看到想吃、想穿的东西而捉襟见肘的自己,所有的这些害怕,无论是否会真实发生,还是我的主观臆断,它们都真真切切的断绝了我与一个更广阔、更多未知接触的机会。

大城市拥有的资源和机会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人脉网络的搭建和信息网络的搭建,而这两点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十年三、四线城市国企的工作,几乎让我变成了井底之蛙。

如果你曾想过北上广深,那么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经历吧,趁自己还年轻。

关于走出舒适区

十年了,你都没有改变,你不是蠢就是懒!

是的,努力的理由也许只有只需要一个,而不努力的借口往往会有100个!

我想我是一只被温水煮惯了的井底之蛙。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无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觉得维持现状也不错,有房有车有存款,还有国企铁饭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企业这些年的状况一直不尽人意,但总想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吧。就这样我在这样的温水里越泡越久,越久越不想改变,直到有天赤裸裸的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有多蠢!

我做过更蠢的事情是,明明我时常抱怨工作上的一些问题,抱怨管理上的漏洞,甚至有些问题是现实存在的,而我都只是嘴上说说,依然原地踏步!

我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去轻易吐槽、抱怨你的工作,如果觉得它不够好,就请选择改变或者离开,而且是尽快。

想要走出舒适区也一样,一定要尽早、尽快,特别对于职场女性来说,尤为重要。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改变要趁早的文章,那篇主要针对的是婚姻,其实对于工作也应如此。趁早离开无论是你的精力和时间,都有可能再做选择。

像我现在的状况和年纪,非常的尴尬,想要转行找其他行业的工作几乎已经不可能。重新去找一份工作,30岁下的年龄限制,赫然摆在眼前。


关于我可能面临失业的这些思考,深刻或是浅薄,算是我对这近10年来的一个简短的总结吧。无所谓抱怨,意也不在否定自己。

这十年,有失必有得,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群好玩的朋友,当然我也喜欢上了云南这地方。

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都在于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10年,我可能面临着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