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宋代赵汝适的《诸蕃志》的中理国,今天继续看毗邻的弼琶啰国,它们都属于今天的索马里。
关于弼琶啰国,赵叔叔谈到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细细一看,发现都能猜中,大概赵叔叔那时候一边听一边想象这些动物,也会觉得很有意思啊。
【译文】
弼琶啰国
弼琶啰国,现在一般认为位于非洲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岸的柏培拉附近,是的,我们还没有走出索马里的地域,继续再说索马里。
柏培拉在现在是一座良港,在古代那也是东西方交通线上重要港口所在,所以来跟赵汝适叔叔聊天的商人提到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在宋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在宋代,弼琶啰国治下有四个州府,其他都是小村落。他们各自都尊崇豪强地主,供奉天神不供奉佛祖。
讲故事的人大概是信佛的,所以认为信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弼琶啰国的人不供奉佛祖就他们就觉得有点奇怪了。
下面商人就告诉赵叔叔这地方的特产了。这地方大多出产骆驼、绵羊,平时人们大多吃骆驼肉、骆驼奶还有烧饼。
中理国有龙涎香出产,这里也有。不仅有龙涎香,在宋代非洲象和非洲犀牛随处可见啊,生态好得不是一点点。
人们还把大象牙和大犀角作为商品出售,象牙重达一百多斤,犀角也能达到十几斤。
商人来到这里还能购买香料:木香、苏合香油、没药,这些香料也很多。
这里的玳瑁厚重,其他国家都来这里收购拿去其他地方贩卖。
商人还给赵叔叔讲了一种奇怪的鸟,一说它的特征,我们都会恍然大悟。
它的名字叫做骆驼鹤,身高大概两米多,有翅膀能飞,但是又飞得不怎么高。
这无论怎么看,我都认定它是鸵鸟了。
再来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动物:这种兽类叫做“徂蜡”,形状像骆驼,大小像牛。
颜色是黄色的,前脚高一米五左右,后脚大概一米,头高高向上,皮厚一寸。
猜到了吗?这是我们经常能在动物园看见的长颈鹿啊。
赵叔叔这时候一定是听得津津有味,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动物。
商人又说了另外一种动物:它就像骡子,红白黑三色相间,条纹就像竖条的丝带。
它们都是野生动物,往往都是骆驼的其他种类。
弼琶啰国的人爱好打猎,经常拿涂上药的箭去猎取这些野生动物。
最后这种动物真的是很好猜,对不对?
【原文】
弼琶啰国
弼琶啰国,有四州,余皆村落。各以豪强相尚,事天不事佛。
土多骆駞、绵羊。以络駞肉并乳及烧饼为常馔。
产龙涎、大象牙及大犀角。象牙有重百余斤,犀角重十余斤。
亦多木香、苏合香油、没药。玳瑁至厚,他国悉就贩焉。又产物名骆駞鹤,身顶长六、七尺,有翼能飞,但不甚高。兽名徂蜡,状如骆而大如牛,色黄,前脚高五尺、后低三尺,头高向上,皮厚一寸。又有骡子,红白黑三色相间,纹如经带:皆山野之兽,往往骆駞之别种也。国人好猎,时以药箭取之。
《诸蕃志》作者
赵汝适(1170—1231年),字伯可,宋太宗八世孙。祖籍河南开封,祖父南渡后,于绍兴初定居临海(今属浙江台州)。绍熙元年(1190年),赵汝适以祖上遗泽,补将仕郎。嘉定十六年(1223年),知南剑州。次年转朝奉大夫、朝散大夫、提举福建路市舶司。宝庆元年(1225年)七月兼权泉州市舶使,十一月又兼知南外宗正事。
赵汝适在泉州期间,泉州海外通商贸易正值兴旺。他初任泉州市舶司提举时于“暇日阅诸蕃图”并“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道其风土与夫道理之联属,山择之蓄产,译以华言。”写成《诸蕃志》2卷。
《诸蕃志》
上卷为《志国》篇,记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下卷为《志物》篇,记海外诸国物产资源,共收45篇,约9万字,为后来《宋史・外国列传》所本。
它记载了东自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诸国的风土物产,并记有自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里程及所需日月,内容丰富而具体。该书有关海外诸国风土人情多采自周去非《岭外代答》的记载,有关各国物产资源则多采访于外国商人。其中虽然不免有错讹,但就全书史料价值来说,仍不失为记述古代中外交通的佳作,并经常为后来的史地学家所引用。